在亲子教育的漫漫长路中,为何总是磕磕绊绊?或许是因为家长们只专注于对孩子的外在教导,却遗忘了自身内在的修行与成长。
家长们啊,常常扮演了 “单向教导者” 的角色,却忽略了自我提升与亲子共成长的重要性。
以亲子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困境为例,看似是孩子的成长难题,实则与家长自身的素养与心态息息相关:
谁让教育之路布满荆棘?不就是那些只知要求孩子,而疏于自我修炼的家长吗?
所以说,亲子教育完善最关键的,往往是善修,是一种内外兼修与携手共进的智慧。
01 不要总是 “外指”,自身的教育瑕疵得先修正
家长们普遍爱 “对孩子的问题指指点点,却对自己的不足视而不见”—— 这在家庭育儿场景中极为常见。
孩子在学习上不够专注,家长便不停地数落孩子,却从不反思自己在孩子学习时是否提供了安静、有序的环境;孩子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出不礼貌,家长只一味地批评孩子,却未曾考量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是否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类似的情境中,家长的外指如同尖锐的刺,孩子则在一旁 “满心委屈”,同时也对家长的教导产生抵触,因为他们看到了家长的 “双重标准”。
偏偏,家长的出发点可能是 “希望孩子快速改正错误”,殊不知,长期的外指成了亲子教育深入推进的 “绊脚石”,反而让孩子对家长的教育权威性产生怀疑。
譬如孩子在品德培养方面的例子:家长要求孩子诚实守信,自己却在一些小事上撒谎,如答应孩子周末去公园却因自己的慵懒而食言。孩子在经历这样的事情后,对家长所倡导的品德观念便不再那么信服,在自己面对道德抉择时,也可能会效仿家长的不良行为。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才是真正的 “教育信任危机源”。
若干年后,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频繁出现行为偏差,且对家长的教导置若罔闻时,回过头一看,自己才是 “教育失信者”。
于是有了这样的画面:
一位家长在孩子因争抢玩具与小伙伴发生争执时,严厉斥责孩子不懂分享、不懂得友爱。可就在当天,家长在与邻居分享物品时也表现出了不情愿和小气。孩子目睹了这一切,内心对家长的教导充满困惑与不屑,在之后类似的社交情境中,依旧我行我素,不愿听从家长关于品德修养的教诲。
家长困惑发问:“我苦口婆心地教育他,怎么他就不学好呢?”
殊不知,指责再多,也不如先修正自身一次错误。
02 家长的严于律他,其实是亲子教育失衡的源头
无数次的孩子过错放大、自身问题忽视、言行不一示范,仿佛在给孩子的心灵注入 “教育怀疑基因”。
为何教育失衡?很简单,因为他们渴望在成长中有言行一致、品德高尚的家长作为榜样,渴望生活在一个充满正能量与公正教育的家庭环境中。
每一个 “你不能这样做,我可以例外”,都是一个潜在的 “教育失衡诱因”。家长们总喜欢站在道德与行为规范的制高点去评判孩子,却忽视了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殊不知,当我们用这种严于律他的方式对待亲子教育时,孩子唯一能发展出的便是 “对家长教育的不信任与叛逆”。
譬如孩子在兴趣爱好培养上的情况。
许多家长抱怨:“我家孩子对什么都三分钟热度,一点毅力都没有。” 但可曾想过,正是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待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是浅尝辄止,如学习一门新技能,开始时兴致勃勃,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孩子看在眼里,自然难以养成坚持的品质。
于是有了这样的情景:
孩子报名参加绘画兴趣班,刚开始很有热情,但在绘画技巧提升遇到瓶颈时,便想放弃。家长在劝导孩子时,孩子反驳道:“你自己学瑜伽不也是学了几天就不练了吗?” 家长无言以对,孩子最终还是放弃了绘画学习,并且在其他兴趣培养上也表现出缺乏毅力的特征。
结果呢,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在行为品德上出现问题,在个人素养与能力培养上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亲子关系也越发紧张,家庭中的教育氛围变得压抑而无效。
家长心里觉得孩子难管教,而孩子心里想着:
“你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我做到?”
03 亲子教育共进是双向互动,修炼才能有成效
亲子教育共进本是双向的交流与助力,但不少家长却当作单方面的 “孩子改造”。
不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从家长的自我完善中获得正面激励的渴望,只一味以自己的不完善标准去要求。孩子自然感到迷茫与压抑,甚至产生对抗心理。
沟通,是亲子教育共进的桥梁。与其盲目地要求孩子,不如静下心来,与孩子一同成长,成为孩子的成长伙伴和精神楷模。
比如,孩子在面对学习压力时出现焦虑情绪。假如我们一味以 “家长权威” 要求孩子坚强面对,而不分享自己曾经应对压力的经验,孩子往往会觉得孤立无援,并且难以真正学会应对压力的有效方法。
倘若转而用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探讨压力产生的原因,分享自己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压力时如何通过自我调节(如运动、阅读等方式)来缓解,引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途径,并且在孩子尝试减压方法时给予支持与鼓励,效果会截然不同。
于是有了这样的场景:
家长喊道:“别这么矫情,一点压力就受不了,赶紧学习去!” 孩子满脸愤怒与不甘,对家长的话充满反感,在学习时压力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焦虑,甚至可能出现厌学情绪。
第二次,家长换了种方式:“宝贝,我知道学习压力大很难受,我以前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会陪你一起面对,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比如去跑跑步或者听听音乐,看看能不能让你感觉好一些。”
孩子欣然接受,在家长的陪伴与引导下,逐渐学会了应对压力的方法,同时也看到了家长在自我修炼与成长,对家长的尊敬与信任得以重建,亲子教育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所以事实上,亲子教育共进的秘诀并不在于对孩子的要求有多严格,而是自身修炼与引导孩子成长的智慧。
家长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 自省但不自卑:时常自省,让孩子在亲子教育中感受到家长的真诚与进步,才能学会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适当的自省不是自我贬低,而是让孩子看到家长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正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通过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收获成长,这种 “熏陶” 的经历才是最好的成长。
- 平等交流而非一味命令:每一次的交流都是亲子教育提升的契机。
当家长放下架子,与孩子交流成长中的问题而非强制要求,孩子会更愿意接受引导而不是抗拒。
- 自我提升,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对家长的模仿往往超乎想象。
倘若我们自身表现出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和善于自我调整,孩子自然会受到感染。
亲子教育共进不只是对孩子成长的促进,更是对自身家庭观念与教育素养的升华。
由此可见,亲子教育共进之难,其实在于如何做 “善于修炼而不独断的家长”。
面对亲子教育的问题,选择是继续严于律他,还是尝试以自我修炼与智慧引导方式促进?
在孩子教育成长的旅程中,孩子不是一个被动的被塑造对象,而是一个有情感、有潜力的 “教育共进者”。
唯有在不断调整、理解和互动中,亲子在教育共进方面才能达成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