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王一川 | 电影《只此青绿》:品味文心影像
文艺报
2024-09-29 16:33:33

电影《只此青绿》剧照

影片《只此青绿》根据同名舞蹈诗剧改编而成,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领衔出品,周莉亚和韩真为导演。该片以故宫博物院举办《千里江山图》展览为缘起,讲述展卷人在想象中揣摩和进入宋代18岁少年画家希孟内心世界和作画过程。观众跟随这位展卷人跨越近千年漫漫时空,仿佛亲睹希孟呕心沥血地忘我创作、同那些无名劳动者一道奉献出这幅传世名画的生动感人场景。

看过舞蹈诗剧的观众,再来观看由它改编成的影片时,想必首先会若有所失:失去了同成百上千观众同场观看真实演员舞台表演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和共同体验。不过,重要的还是看能否另有所得作为补偿,即能否获得剧场观看时所没有或不充实的那些新内容。应当看到,运用电影样式去改编《只此青绿》,本来可以有多种不同方案选择的:一是极小改动方案,就是把原有舞台艺术几乎原样呈现,只不过让其因电影手法的运用而变得更逼真生动;二是较大改动方案,对原有故事元素予以拆散后重组,引入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重构剧情,拓展出新题旨;三是介乎这两者间的居中改动方案,即在保留和依托原作精华前提下略做剧情延伸、心理深化和表达强化,以便有节制地拓展、深化和提升总体表达效果。目前看,这部影片选择了第三种方案即居中改动方案,既不保守也不激进,以期取得圆满的改编效果。确实,看过这部电影后,感觉它可以给观众带来一些新鲜感。

首先是视听奇观营造。影片高频率运用蒙太奇组接、视频摄制、动画、特技特效等电影手法,频繁实现场内场外灵活切换和交融,给观众带来更逼真而又丰盛的视听觉感官享受效果。问篆篇让众演员表演刻章过程,以特写镜头展示从屋内舞到露天舞的动态过程,直到刻出大篆书“希孟”二字。唱丝篇安排白衣裙女子群舞,舞者们右手握筛、全身起舞,而希孟也加入其中。该舞蹈场景位于湖上芳洲,一叶扁舟飘荡而过,再演化出二十多位女子集体舞造型。寻石篇让展卷人随石匠上山采石,希孟继续作画,山中小屋出现采石人舞姿,随后彩色石料化为彩色颜料,再出现高耸发髻造型的女舞者“青绿”同展卷人和希孟的三人“对话”。习笔篇为红衣女官集体舞,让“宋代四雅”渐次展现,展卷人目睹希孟15岁时跟随翰林画院先生学画情景。淬墨篇中的墨匠制墨工艺由黑衣男群舞表达。入画篇再现希孟目睹“青绿”而挥笔作画,让女子集体舞同希孟作画之间交织一体。当画家在水中、地上和屋内挥笔作画时,舞者们翩翩起舞,随即希孟眼泪化为舞者组合成的青绿山水画。这样的视听奇观营造确实带给观众以舞台剧所没有的高清而立体的视听体验。

再就是剧情实现拓展。影片把原有的七篇(即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内容拓展到现在的十篇,即壹问篆、贰初见、叁唱丝、肆听雨、伍寻石、陆习笔、柒青绿、捌淬墨、玖苦思、拾入画。具体是舍去了开头的展卷篇,而新增的四篇初见、听雨、青绿和苦思各显其独特叙事功能。初见篇叙述展卷人第一次见到希孟作画,后者于熟睡中似被展卷人惊醒,两人对舞而又分立,熟悉而又陌生,由此细化展卷人想象中与希孟初见时的亲切感与陌生感,激发起前者深探后者人生与绘画世界奥秘的好奇心。听雨篇刻画希孟雨中舞蹈情境,他在青山绿水间于水上起舞,先后以特写、全景、中景等多种镜头组合去描写,包括水中舞时水滴的大特写镜头,还描绘了他由仰卧水中转化成仰卧房中地板上、绢上运笔作画,引得展卷人出场观看。这就把观众带入希孟雨中起舞而产生创作感兴的如梦似幻山水实景中,强化了逼真感和动情效果。青绿篇让众女舞者着绿色上衣和蓝色裙子,领舞人全身蓝色衣服裙子,袖子末端变浅蓝渐绿,形成青绿衣服女舞者的集体舞,同画中青绿山水形成近乎精准的相互映照关系。这就补足了舞蹈诗剧所没有的青绿山水与女演员表演相交融的人景合一场面,丰富了观众对于青绿山水及其幻化的人体舞姿世界的鲜活体验。苦思篇把观众带到雪天里,只见希孟手抱画轴卷,展卷人同他伴舞,还为他披上麻黄色衣服,似乎让希孟在感动中继续作画。这里再现了希孟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作画并且反复精雕细刻的创作态度。这一系列剧情拓展,让观众更加全面而真切地体验到宋代画家的心理世界及其笔下青绿山水世界的魅力。

重要的是,影片透过跨时空情境而尝试深探宋代画家心境。其主要影像效果集中体现在对希孟微妙心理世界的探寻上。展卷人好奇的是,希孟15岁到18岁之间的人生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习笔篇让展卷人看到少年希孟学画时被教师称赞“孺子可教也”,师生跳起了欢快轻松的蒲扇舞。青绿篇中的希孟问道:何谓青绿,是心中所念,还是手中所痴?淬墨篇中展卷人发出这样的灵魂叩问:如果你知道此生只有短暂的18岁,还会为了一幅画而燃尽自己的生命吗?当展卷人在雪中奔跑着气喘吁吁地叩问时,希孟则仿佛以自身的安静作画作为答案。在二人跨时空的对话中,展卷人目送希孟雪地呈送画卷。这里展现出了展卷人在同希孟展开古今跨时空对话时品尝到的裂缝感、融汇感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汇感。

或许,影片带给观众最主要的东西在于,合理运用电影手法特长,在更加逼真而生动的视听奇观中深探中国式“文心”的宋代画卷以及宋型文化的独特风采,由此重建被遗忘的中国式“文心”世界,进而寻求高新媒介技术营造的现代美学影像与古典“文心”世界之间的当代汇通,共同以文心影像世界而让观众品味。看罢这部影片,我尽管还在想着那个没有被选中的较大改编方案,设想假如选中了又会如何,但还是乐意确认,这部影片目前的成绩已经顺利抵达预期目标,当然期待今后的这类改编之作还可以进而向更新更高远的境界攀登。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温馨提示

由于微信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所以部分关注本号的朋友无法在第一时间收到“文艺报1949”公众号推送的消息。

欢迎各位朋友按下面的方法简单设置,让本号继续为您在第一时间及时进行推送:

▶关注并进入公众号

▶点击手机右上角“. . .”

▶点击“设为星标”

▶这样您就可以及时收到本公众号的推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联系邮箱

新闻部:wybxinwen@sina.com

艺术部:wybart2024@163.com

副刊部:wybfkb@126.com

“文学评论”版:wybwxb@vip.126.com

“理论与争鸣” 版:wyblilun@163.com

“世界文坛”版:imsoha@163.com

“少数民族文艺”专刊:wybssmz@126.com

“网络文艺”专刊:wybwlwy@163.com

“科幻”专刊:912230576@qq.com

《作家通讯》:zjtxwyb@126.com

会员地址信息变更 : 1876960953@qq.com

内容来源:《文艺报》2024年9月27日3版

微信编辑:王泓烨

二审:许婉霓

三审:李晓晨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