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高骈《对雪》札记
20241125
其一
六出本仙姿,飞花入户时。
红梅香玉叶,青竹变琼枝。
独有高楼目,全消恶路岐。
人间清洁志,驱马纵横驰。
其二
自古兴邦安固时,根深繁盛万年枝。
人民推动清明治,历尽艰辛克路岐。
呈:对雪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注:来自百度百科:
《对雪》是唐代诗人高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描写了雪花的洁白、晶莹以及荡涤邪恶的品质,表现了诗人对雪花的喜爱和扫除恶浊、不平的志向。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由景起,景为情染。全诗描摹生动,托喻精微,以轻缓的节奏、细腻的笔法,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微妙变化,写得别具一格。
词语注释
⑴六出飞花:指雪花。六出,雪花的结晶成六角形,称为六出。
⑵青竹:一作“修竹”。琼枝:形容积满雪花的竹枝像精美的白玉条一样。琼,美玉。
⑶如今:一作“逡巡”。望:一作“看”。
⑷盖:覆盖。人间恶路:实指人世间的邪恶、污浊。歧:岔路。一作“岐”。
白话译文
当六角形的雪花纷纷扬扬飘入门户的时候,看到那青翠的竹子一霎时都变成了洁白的玉树。
如今正好登上高楼远望,所有人间险恶的、分岔的道路都被大雪盖住,连成茫茫的一片雪原了。
创作背景
高骈是晚唐名将,常年在边关领兵抵御党项、西蕃侵犯,屡建奇功。他虽以武功名世,却似乎继承了其祖高崇文的遗传基因,能诗善书。这首诗为高骈年轻时的作品,是他欣赏雪花飘入庭户时所作。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诗人面对飞雪,联想到了世事的严峻和人生的艰难。诗人发挥他的艺术想象,创造了一个洁白的世界,把人间的罪恶尽盖着。这表现出诗人的审美理想是一个洁白的真善美的世界。
诗的一、二句描写雪景。诗人运用比喻手法,着意刻画了雪花的形状和积压竹枝的特点。诗人坐看下雪情景,细致入微。雪花六角虽为常识,而诗人看到雪花由外飘飞室内时似乎又进行了认真观察,故以“六出飞花”来状写雪花。然后放眼户外,看着竹子由青变白。“坐看青竹变琼枝”一句,写得生动传神,不仅描绘了青枝变白、树挂重重的状态,而且写出了诗人临窗观赏的过程和心理活动。诗歌以轻缓的节奏、细腻的笔法,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微妙变化。
三、四句由景而抒情。诗人希望雪下得越大越好,以盖尽人间不平路,令人联想到世事的严峻,现实的污秽和人生的艰险,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之情。白雪当然掩盖不住人世的罪恶,但诗人却偏要它“盖尽人间恶路歧”,表现了他希望铲除世间一切罪恶的美好愿望。这两句由自然景色联想到社会现实,寓有“行路难,多歧路”之意,并反映出诗人的愿望,富有哲理。
这首诗先写景后抒情,前两句的描写雪景为后两句的抒发情感作了铺垫,而后两句的抒情则使前两句的写景有了着落,可以说情由景起,景为情染。通过诗人对雪的特征的刻绘,进一步体会到诗人还有深层的意思,即向往至善至美的境界。
名家点评
当代诗歌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元洛《一日一诗》:此诗前两句虽然扣题,但尚属平平之笔,出彩的是后两句尤其是结句:人间尚有许多不平与险恶,有赖雪来填补和遮盖。全诗如此收束,出人意表而又言约意丰。
高骈(821年-887年9月24日),字千里。幽州(今北京市)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后期名将、诗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
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历任右神策军都虞候、秦州刺史、安南都护等职。咸通七年(866年),高骈从南诏手中收复安南全境,并出任首任静海军节度使,任内修筑大罗城,奠定了现代越南首都河内的基本格局。后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击退南诏对西川的入侵,并多次重创黄巢起义军,被唐僖宗加授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兼江淮盐铁转运使。后因大将张璘阵亡而不敢出战,拥兵自保,导致黄巢顺利渡江、两京失守,朝廷削其兵权和财权,仅加“侍中”虚衔和渤海郡王爵号。晚年嗜好装神弄鬼,重用术士吕用之、张守一等,致使上下离心,终于在光启三年(887年)为部将毕师铎所囚杀。《新唐书》将其列入《叛臣列传》。
高骈身为武臣而好文学,被称为“落雕侍御”。《全唐诗》编有其诗一卷,今可见其诗约五六十首,诗以绝句存留较多。高骈的绝句确实足以名家,如《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细腻唯美,就算放在文人诗里也不逊色。《旧唐书》传说他在扬州“大阅军师,欲兼并两浙,为孙策三分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