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评论首发|洛阳制造:向“新”而跃,领跑产业新赛道
史传统
2025-05-22 16:34:01


洛阳制造:向“新”而跃,领跑产业新赛道

史传统

摘要:
本文聚焦洛阳先进制造业发展,分析其通过创新驱动与集群协同实现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的实践成果。2024年,洛阳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65.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3.1%,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文章指出,洛阳以技术攻关、平台建设、政策赋能构建产业生态,未来需聚焦核心技术突破、绿色低碳转型及未来产业布局,持续向“新”跃升,为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洛阳经验”。
关键词:
洛阳制造;先进制造业;创新驱动;产业集群;新质生产力

#这就是洛阳!#作为中原工业重镇,洛阳正以“老工业基地”的深厚积淀为根基,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在先进制造业赛道上加速突围。从传统装备制造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洛阳通过技术革新、集群化发展和开放合作,逐步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更以“洛阳模式”为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实践样本。
洛阳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已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达65.5%,拉动规上工业增速3.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3.1%,占比达5%。这一成绩背后,是“老树发新枝”与“新芽成大树”的双向突破:传统产业“焕新”与新兴产业“成势”齐头并进。洛阳轴承集团(洛轴)通过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30%,能耗降低15%,其研发的25兆瓦级风电轴承打破国外垄断;中信重工依托国家智能化矿山装备创新中心,推出世界最大智能化自磨机,技术指标国际领先。与此同时,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一期项目投产、二期项目开工,带动2000亿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加速形成;百万吨乙烯项目吸引36个下游项目落地,绿色石化先进材料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中航光电的特种连接器、昊华气体的电子特气等产品,填补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空白。
洛阳的先进制造业崛起,关键在于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集群协同为路径,构建起“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在创新驱动层面,洛阳将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升级的第一动力。龙门实验室聚焦金属材料、化工材料等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河南科技大学牵头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中钢洛耐完成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6年领跑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5.2%。企业层面,洛轴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生产效率提升30%,中信重工的智能化自磨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轴研科技的风电轴承填补国内空白。在集群协同层面,洛阳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农机装备集群以中国一拖为龙头,关联企业超300家,形成从研发到售后的完整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集群中,中铝铝箔、优箔金属等企业构建起铝基新材料产业链;宁德时代洛阳基地带动66个配套项目落地,形成新能源电池产业生态。此外,洛阳通过“链长制”强化产业链管理,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建链强链”。在政策赋能层面,洛阳出台《洛阳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2024年洛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明确“755”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方向,设立“企业家日”、成立“民营企业之家”,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2024年,洛阳发放企业生产奖励1.24亿元,稳岗奖补资金居全省第一,企业反映问题办结率超98%。
尽管成绩斐然,但洛阳仍需在核心技术突破、产业生态完善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面向未来,洛阳需以更大力度推动创新突破、集群发展、开放合作,持续向“新”而跃,领跑产业新赛道。在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洛阳应聚焦高端轴承、智能农机、新能源材料等“卡脖子”领域,依托龙门实验室、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等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例如,轴承产业需突破25兆瓦级风电轴承的寿命与可靠性瓶颈,农机装备需研发无人驾驶、精准作业等智能技术。在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方面,洛阳应加强与郑州、西安等城市的协同创新,共建中西部产业走廊;吸引大疆等无人机企业布局低空经济,打造低空物流中心;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推动农机装备、矿山机械等“走出去”。例如,依托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吸引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千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洛阳需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广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例如,洛轴通过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30%,能耗降低15%;洛阳石化通过补齐下游产业链短板,实现绿色石化及先进材料生产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在培育未来产业新赛道方面,洛阳应前瞻布局储能与氢能、关键战略材料、生物制品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例如,华久氢能通过建设光伏电站,推动绿氢生产,为进军国际市场奠定基础;昊华气体通过研发电子特气,服务半导体产业需求。
洛阳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是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与新兴产业“新芽成大树”的双向奔赴,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面向未来,洛阳需以更大力度推动创新突破、集群发展、开放合作,持续向“新”而跃,领跑产业新赛道,将“洛阳制造”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为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洛阳智慧”与“洛阳力量”。

参考文献:

1、赵站伟 郝爽著: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振洛阳工业辉煌(先晓书院2022);

2、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工程科学》(2015年07期);

3、王凤科:洛阳市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河南科技大学2006)。

作者简介:史传统,诗人、评论家,中国国际教育学院(集团)文学院副院长,中国财经杂志社评论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高级评论员,人民网人民智作认证创作者,在人民网人民智作、中国诗歌网等10几家媒体发布文学评论、诗歌、散文作品2000多篇(首),累计400多万字。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