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问我,5岁的孩子爱玩手机,爱看电视,且玩起来没完没了,停不下来,完全没有自制力,管不住自己,该怎么办?
当手机屏幕前的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会纳闷道:这有啥好问的,不给他手机和遥控器不就好了吗?
然而,这么朴素而又直观的答案,却不是提出问题的家长们想要的答案。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接触了大量的,学龄前孩子痴迷玩手机/看电视的案例,让家长们头疼的孩子玩手机/看电视问题主要有以下4种:
1、孩子一回到家就要玩手机、看电视,否则就喊无聊
2、孩子喜欢用手机刷短视频,完全停不下来
3、当家长要回手机,关电视的时候,孩子会大发脾气、又哭又闹
4、家长和孩子约定了玩手机、看电视的时间规则,但是孩子总是不遵守,到时间了依然不关掉,总说下次一定遵守,但到了下次一定不遵守,下次复下次
以上四种问题是不是很眼熟?或许正在您的家中上演着。
孩子爱玩手机,从表面上看,好像确实是孩子的问题,是孩子管不住自己,自控能力差,规则意识差,说到做不到,约定的事情总反悔,真是太难管了。
但只要稍微懂点儿童心理学,稍微有点责任感的人都知道:
不是家长管不住孩子,而是家长潜意识里是默许并迎合了孩子去玩手机/看电视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孩子是如何知道手机密码?如何拿到电视遥控器的?
现在所有的手机都有密码,孩子如果不知道密码,如何能打得开手机?
有的家长说,自己输入密码的时候孩子看到了,那么,我们不能改密码吗?
还有的家长说,孩子能自己找到电视遥控器,还会自己开电视换频道,聪明得很,根本管不住。
那么,我们不能把电视遥控器放在孩子够不到的高处吗?
其次,我们真的无法从孩子手里夺下手机/遥控器吗?
孩子比我们小太多了,他能有多大的力量牢牢抓住手机/遥控器,力量大到我们一百多斤的成年人夺不下来的?
说到底,是家长潜意识里是害怕和孩子冲突、不想让孩子哭,又或者自己就是不想带娃而已。
这里有一个看似合理实则甩锅的教育逻辑:我制止了,但孩子不听,所以是孩子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
而这个逻辑恰恰是为了合理化家长偷懒的带娃行为。
因为让手机带娃太轻松了!让电视带娃太惬意了!
只要给娃一个手机,或者打开电视,娃就能两三个小时不来烦我们,安安静静、不哭不闹、不缠着家长陪玩,甚至可以不吃不喝。
而我们就能美美地躺平在沙发上刷手机、睡大觉了。
这样的情况还真是有。
我在接送儿子上下幼儿园的途中,总是能看到一个时髦的老人坐在凳子上,翘着二郎腿,惬意地抽着烟。
旁边总是坐着她的孙子(也可能是外孙)低着头玩手机,玩得非常入迷。
别的孩子都在跑跳玩耍,她的孙子在玩手机。
一个曾经咨询过我的妈妈,说自己之前不想陪孩子玩游戏,就把手机打开让孩子看动画片。
还有一个和我家孩子一起上体能课的家长说,奶奶带娃,经常都是自己在床上睡觉,孩子在旁边玩手机。
作为一名全职资深带娃人员,我深知带娃是一件多么神经紧绷、耗费精力的事情。
当我们身体不舒服、实在想要放空休息的时候,找电视/手机帮忙看会儿孩子,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自己总是用手机电视帮忙带娃,结果反过来责怪孩子沉迷于手机电视的家长们,就不对了,太双标了。
凡是抱怨孩子(学龄期前)沉迷于手机/电视的家长,请撕下自己“双标”的面具,承认吧,就是自己想偷懒。
自控能力差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自己。
你既享受了电子产品带娃的轻松便利,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去填孩子沉迷手机/电视的大坑。
家长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不再沉迷于手机/电视
1、控制住自己,别总想着偷懒
孩子之所以喜欢看手机、看电视,是因为没有人能给他创造/提供比手机、电视更好玩、更有趣的游戏。
假如我们能够和孩子一起画画、拼积木、玩捉迷藏、捏黏土,又或者带着孩子到大自然里找昆虫、挖沙子、到游乐场里跑跳玩滑梯,孩子肯定不会惦记手机。
但这些事情无一不是耗费家长体力、脑力的,带孩子玩是一件比上班还要费力的事情。
尤其是0-4岁左右的孩子,社交需求还没有爆发,更喜欢和家长玩,而且玩的都是一些“很幼稚的游戏”,很考验家长的耐心。
当我们看到孩子玩手机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他最爱的玩具,邀请孩子一起玩假装游戏,让孩子沉浸在真实的、有互动的游戏中。
或者拿出孩子喜欢的绘本,带他沉浸在精彩的故事里。
2、制定电子产品规则,有自由有约束
当孩子4、5岁以后,要看纪录片、动画片、学英语,电子产品就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了。
这个时候,制定规则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我们可以和孩子约定好一周可以看几次电子产品,每次看几集。
不建议约定每次看多长时间,因为孩子大多看的是动画片,假如动画片还没完,但时间已经到了,孩子只能看半截子,拒绝遵守规则的反抗情绪就会很强烈。
当孩子已经看完规则内的集数时,前几次我们要提醒孩子遵守规则,关掉手机/电视。
当孩子拒绝执行的时候,我们要直接行动起来,走过去拿走手机/关掉电视,用坚定的行动来捍卫规则的权威性。
如此果断而坚定的执行五六次之后,我们可以逐渐将“关掉电视/手机”的这个步骤放权给孩子自己来执行。
别小看这个步骤哦,它能激发孩子的价值感和胜任感,让他去体验“自己可以控制自己放下手机、关掉电视”的感觉。
这是自律的内在动力来源。
3、不要逃避冲撞,不要害怕孩子哭闹
在我们执行电子产品规则的初期,绝大部分孩子一定是会拒绝执行的,我们的强制执行,一定会带来亲子冲撞。
孩子会发脾气、会大哭大闹、会扔东西、会打人,这都是预料之中的结果。
对于这个结果,我们的看待视角不同,行为的发展方向就不同。
如果我们特别害怕孩子激烈哭闹,听着心疼,或者觉得处理孩子负面情绪是一件棘手、麻烦的事情,就很容易妥协:
“行行行,别哭了,好,我们就再看一集,下次一定要说话算数。”
但如果我们知道,再激烈的哭闹、生气最终都会归于平静,不可能无限制爆发下去,我们就不会被孩子的负面情绪绑架。
孩子多次冲撞规则失败以后,就会逐渐知道规则是需要遵守的,规则意识就会逐渐培养起来,在看完手机/电视后自觉地关掉。
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冲撞是一件让孩子发展规则意识的好事。
坚定不移地拒绝孩子想要玩手机看电视的超规则要求。
持之以恒地满足孩子想要陪玩游戏、陪读绘本、陪玩玩具的合理要求。
沉迷于手机电视这事,就不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