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胡建波:跨文化交流与女司机
胡建波
2024-09-18 09:25:46


国内外各层次国际化学校,都会介绍本校实施跨文化交流,让本校学生理解与适应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种族、宗教、性别人群的文化差异,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交往与合作。我也不例外,强调本校国际化特色,推崇跨文化交流的理念,但是最近所经历的一件小事,却让我体会到知易行难。

女儿今年高中毕业,从国外回来休假。前几天,我陪她去看望姥姥,在姥姥所住的家属区看到一个小车背后贴着一个小标语,上面写着“女司机,车慢,手抖,刹车急。”

她当时就变了脸,愤愤地说:“这是我第三次看到这样的车上标语,什么意思,我想给它撕下来。”

我很诧异,问她:“这是车主的权利,你为什么反应这么强烈?”

她说:“车主可以自我贬低,但是她不可以公开传播歧视的话语。”

我说:“这是一种幽默,对后车的提醒,也是自我的解压。”

她说:“你是男性,没有感受到其中隐含的对女性的歧视。你设想一下,美国的非裔司机在车上贴‘黑人,脾气大,有枪,别招惹我’这样的标语,周围人会怎么看,其它非裔人士会接受吗?”

我不得不承认她说的有道理,但是还是感觉她有些过于敏感,小题大做。

于是我问她妈妈:“你看了这个标语,有什么感觉?”

她妈妈说:“我也感觉不舒服,但是我没有她的感受这么强烈,国内这样的现象很普遍,也没法较真。”

她们两人的看法,让我开始意识到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一种性别歧视的含义,而我以前完全没有意识到。

这让我联想到网上经常出现的“坏人变老了”这样的言论,隐含着对老年人的歧视,在酒桌上各种劝酒词,比如“不像北方人、不像一个爷们”也都隐含着对地域、性别的歧视,如果这样联想下去,在意这些司空见惯的言论,在中国,可能就无法与人交往了。

我们在媒体上看到,最近十几年来,在美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不是克林顿当年强调的经济,也不是我们所关注的科技创新与进步,而是自由派人士对于各种歧视的敏感和抵制,是保守派人士对此的强力反弹。如何理解平等与权力是最大的社会争议。

网上流传着一个视频,讲述美国一个小学教师给一个孩子讲授“2+2”等于多少,这个孩子很不配合,结果孩子的父母来见教师,认为教师关于“2+2=4”的答案限制了孩子的多元价值判断与想象力,双方言语不合,家长因此殴打了教师,还将教师投诉到校长那里,最终,社区教育委员会决定解聘该名教师。

这个视频讥讽美国教育领域的自由派推动平等人权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今天,随着一批批海外留学生回到国内,类似这样的争论也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我把这个“2+2”视频发给了我女儿,问她怎么看待。她看了以后说,“教育领域自由派的立场是非常复杂与多元的,这个视频的作者手法有些低级,故意用‘2+2=4’的浅显科学道理丑化自由派的立场和做法。

我讲授“批判性思维”课程就选用了这个视频,我的课程设计是让听众质疑教育领域的左倾现象,每次效果都还不错。我女儿却批评这个视频的作者手法低级,这也是我第一次遇见。

她补充说:“我明白你的用意,但是我不认为我关于‘女司机’话题的立场有不妥之处。当然,我妈妈对此的感受与态度,也对我有启发。中国与西方国家对于歧视判别尺度确实差异很大。”

这大概就是学校推动“跨文化交流”和“批判性思维”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面对不同的文化习俗和思维习惯,不一定要求某一方做出改变,但是保持觉察,理解差异、尊重不同,入乡随俗。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