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散文】寇俊杰 /收获后的土地(外一篇)
河南文学
2024-10-18 06:25:44


微信图片_20241013205054.jpg

每年秋冬之交,对于家乡的土地来说,是最特殊的日子,原来长满庄稼的土地里,这时却一棵庄稼也没有,原生态地露出了黄土地的本色,目之所及,除了地头田间这时显得更加高大的杨树、桐树外,剩下的就只有光秃秃的土地了,它一览无余地平铺在你的眼前,近处的脚下是,远处的山脚也是,如果说庄稼是土地的衣服,那么此时的土地就是赤裸的,远处的山坡是她的头颅,蜿蜒的河流是她的臂膀,枝叶繁茂的树木是她的纹身,时隐时现的田埂是她的脉络……

平时人们关注的是土地上的庄稼,而此时农民更关注的是收获后的土地。撒肥、深耕、耙碎、推平,然后就等待着播种。“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庄稼汉和庄稼地一样实诚,不管是时间还是力气,都耽误不得。人们把当年的庄稼拉回了家,算是对去年的总结,还要把土地拾掇好,为明年的丰收打下良好基础。那些天,庄稼汉们没有一个在家里偷懒的,就是再忙再累也得咬着牙,像是背水一战的勇士。他们把早已沤好的农家肥用架子车一车车拉到地里,一车一堆的先堆放在地里。我记事起村里已有了犁地的拖拉机,刚开始只有一台,机器昼夜不停,等轮到谁家犁地了,全家上阵,把粪均匀地撒到地里,只等犁铧波浪一样,把土地深翻,把粪埋在下面,好了,这时的庄稼汉才会长出一口气,明年的丰收心里总算有底了。 

 接下来就是耙了,为了把坷垃耙碎,人们还要在耙上放一块石头,几个人用绳子拉着耙,一圈一圈地在地里奔走,刚开始泥土很虚,几乎陷到人的腿肚子,庄稼汉们赤着脚,一步一步地往前迈着,弓着背,形状像虾,力度像纤夫。秋天,中午前后天气还很热,抵得上三伏天,庄稼汉不但是能出力的汉子,更是能流汗的“汗子”;庄稼不但是用水浇灌的,更是用汗浇灌的。渴了,他们就抱起盛着凉白开的水罐一顿“牛饮”;累了,他们就躺在土坷垃越来越小的土地上舒展下四肢。蓝天白云、厚土轻风,这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候,因为这时,他们的心和泥土贴得最近。

为了便于浇灌,庄稼地还要有个坡度,原来有的,经过一年的浇灌就平了,如果不再修成斜面,浇地就不可能顺畅均匀,所以要在小麦播种之前先把地整好,这就要用到刮板了。这时,你不得不佩服先人的聪明,仅用一块三尺长、一尺宽的厚木板竖起来,下面钉上铁齿,上面装个扶手,前面钉两个铁环,拴上绳子,几个人在前面拉,有经验的男主人扶着刮板在后面推,把两边的土推拉到中间水道的位置。 

 这虽说比拉耙轻松一些,但也只是相对而言,因为越接近播种,人们的力气越小,这时人们的肩膀上,早已被绳子勒出伤痕,汗水一蛰,更是火烧火燎地疼,哪怕有一根头发落在上面,肩膀就会倾斜。可是不管怎样,只能忍着,毕竟推完刮板,就只剩下播种了……

播种是三秋大忙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经松的一道工序,因为拉耙和推刮板要不知反复多少次,而播种只要一次就够了,但这又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因为播种的深浅稀稠、麦垄的宽窄曲直都和麦子的丰收有关,扶耧的需要最有经验的庄稼汉,于是,常常是几家人结合,让这几家人最有经验的老人扶耧,其它他拉绳,人拉着,耧摇着,耧上的铜铃响着,“铛铛、铛铛”,那就是人们对土地最好的歌唱。

随着时间的推移,麦苗长出来了,麦苗盖住地面了,绿茵茵的,看不到赤裸的土地了,明年的丰收又开始蕴育了!年复一年,生老病死,庄稼汉们一辈又一辈千百年;四季轮回,春夏秋冬,黄土地却始终如一,以实实在在的品格养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知疲倦……


我们家世代务农,父母因为小时候家里穷,连一天学也没上过,只能过着土里刨食的生活。我上小学的时候,不知怎么的特别爱看书,父母自然很高兴,节衣缩食供我上学,但却很难再挤出一点儿钱让我买课外书读。

记得小学四年级时的暑假,菜地里的西红杮、豆角、茄子等长得特别好,家里吃不完,父亲就每天起大早骑自行车带两大竹篮到镇上去卖。我听别人说镇上新开了一家书店,就想去看看。父亲让我坐在自行车的前梁上,钢管尽管硌得我屁股疼,但我一想到有书看了,就咬牙忍着。

自行车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颠簸了很长时间,到镇上时都半晌了。好在自己家种的菜新鲜还便宜,时间不长就卖完了。父亲和我边走边打听,终于找到了那家书店。书店门面不大,书却很多,我一进门就被里面花花绿绿的连环画吸引了,拿起这本翻翻,拿起那本看看,心想要是能都买下来就好了。父亲看我爱不释手的样子,就从贴身口袋里摸出手绢,一层层打开,再找出两毛钱递给我,说:“你喜欢什么书,就买吧,不够我再给。”我从父亲的眼神里,既看到了他的不舍,但又看到了他对我的希望。我接过钱,神情庄重地买了一本《闪闪的红星》和《铁道游击队》。那天中午,虽然天气炎热,但我们只是喝了些自带的凉白开,连一毛钱一碗的烩面也不舍得吃,顶着烈日往家赶,到家时又累又饿,都快晕倒了,但看着手里的书,我和父亲都很高兴。 

 那年暑假,我有很多次跟着父亲到镇上,父亲卖菜,我到书店看书,次数多了,那个卖书的说我:“小朋友,我们这儿是卖书的,不是免费看书的。”我只好红着脸恋恋不舍地放下书离开了。我不好意思再去看,就硬着头皮让父亲给我买了几次。因为有书读,那个暑假,成了我印象最深、最快乐的暑假。

后来,我到镇上上初中,那家书店早已满足不了我的需求,好在学校离县城不太远,有一次我去县城,无意中看到了县城的新华书店,比镇上的书店大十倍。我好奇地走进去,那里真是书的海洋,连环画、古诗词、古典小说、现代文学作品……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我这本也想看,那本也想买,可摸着兜里少得可怜的生活费,只能望书兴叹,但不能白来一趟,于是就咬咬牙,从生活费里拿出一点儿钱,买了一本相对便宜的《唐诗三百首》,就这还好几天都没吃饱饭。 

没办法,要想看到更多的书,我只有节衣缩食了。冬天,我省下父母给我买手套的钱,衣服也买最便宜的,作业本正反两面都用,吃饭也是吃最便宜的,而且还尽量省着吃。每星期上学,我还多带些母亲给我准备的馍、咸菜,那时生活条件好多了,母亲是让我在学校饿了时吃,相当于“加餐”,但我却当作正餐吃,这样可以多省些钱来买书。

就这样,我想尽一切办法,陆陆续续把节省的钱买了“四大名著”、“三言两拍”等古典书,还买了《四世同堂》《子夜》等现代书,也是在那时,我喜欢上了现代诗歌,第一次买了诗集——《少男少女抒情诗》,也是这本书,让我爱上了写诗,爱上了写作,以至于学校每次举行征文大赛,我差不多都是一等奖。

我参加工作后有了工资,家里生活条件也更好了,父母知道我爱看书,就不让,也不需要我拿工资贴补家用,我买书就再也不用那么“忍饥挨冻”了,而且只要是自己想看的,就能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但我还是很怀念我上学时虽苦犹乐的买书的故事,每次回想起来,那种虽然饿着肚子,但闻着书的油墨香就觉得幸福甜蜜的感觉,瞬间就会填满我的胸膛……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