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考验父母的耐心,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子芫专栏
2024-11-09 10:14:00
关注
专注于青春期研究的社会学家乔希·西普,曾指出:
“青少年处在快速变化的阶段,需要我们精准地诊断出他们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放手不管或是强行管教,都不是办法。
怎么帮他们度过这一特殊时期,才是父母该考虑的事。
01
孩子的青春期
是父母难过的坎
前几天,我在后台收到一位妈妈的投稿,说的正是女儿到青春期后她的感触。
曾经,女儿就像自己的一个朋友,母女俩关系好得和闺蜜似的。
所以她一点不怕孩子的青春期。
可真当女儿读初一后,她才意识到,自己太乐观了。
仿佛一夜之间,女儿像变了个人似的,要么对她爱搭不理,要么与她针锋相对,还经常像个火药桶,一点就炸。
经常气得她和女儿干仗,搞得一家人不得安宁。
最令她焦虑的,还是女儿因为厌学,成绩也下滑得厉害。
那段日子,她一宿一宿地失眠。
一会怕孩子考不上好高中好大学;一会又生闷气迁怒丈夫;一会又很苦恼……
说不上哪出了问题,但整个人就是因为孩子有一种活不起的绝望。
果真是,青春期的孩子最炸,青春期的父母最难。
有研究表明,12-18岁的青少年是最难沟通的,90%的父母很怕青春期的小孩。
用一句话归纳就是:
“我们知道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可一到事儿上就是做不到,事情还那样,我依然会愤怒、失望、失控,甚至会半夜痛哭,该怎么办呢?”
这种无力感,怕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为人父母的艰辛,怕是在青春期最为显著。
02
青春期的孩子
也在渡他自己的劫
比起叛逆、不听话、惹麻烦,青春期孩子最核心的特点是——变化。
就像一位博主分享的。
儿子从听话的暖男,变成了爱顶嘴的刺猬;
从学习标杆,变成了逃课偷懒的差生;
从活泼外向的阳光小子,变成了不爱说话的闷葫芦……
我们觉得孩子变坏了,殊不知,这些变化的背后,孩子们正在经历一场猛烈的蜕变。
青少年教育专家陈
默老师指出,青春期是人的第二叛逆期(第一叛逆期在三岁左右)。
所表现出的敏感脆弱,暴躁易怒,大都因为身体和心灵上的巨变。
身体上,青春期的孩子是典型的“十分熟身体,八分熟大脑”。
人类大脑发育,是有先后顺序的。青春期阶段,负责情绪的边缘系统发育成熟,具有极高敏感性,但处理问题的思维,还很稚嫩。
换句话说,孩子的内在世界太混乱了。
心理上,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瞬间苏醒,想要把控人生的欲望到达顶峰。
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渴望从依赖走向独立,从服从走向对抗。
总结来说,内在冲突不断,外在行动受限,孩子也在渡他青春期的劫。
心理学之父斯坦利霍尔也说过:
“青春期是一个充满犹豫不决和矛盾情绪的过渡阶段,是风雷激荡的人生时期。”
所以,别怪孩子变了,他自己也在青春期的迷雾中,不知所措地走着。
03
可怕的青春期
正是亲子磨合的黄金时期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有个观点。
“如果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很亲密,孩子还会在成年之后重新回到你身边,你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你总是批评他、反驳他、要求他,亲子关系就破坏了,你就很难再对他有影响了。”
青春期很可怕,但不可否认,这一阶段同样是我们引导和关爱孩子的契机。
具体怎么做呢?
我在查阅大量资料后,总结了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有话好好说。
拒绝沟通,封闭自己,保持沉默,或许是我们最头疼的问题。
如何打开孩子的话匣子,就成了当务之急。
《解码青春期》一书中,有个“8句话理论”,我们不妨一试。
第一句:
我爱你。
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是他的后盾;
第二句:
我为你骄傲。
补足孩子的自信,让他认可自己;
第三句:
对不起。
父母放低姿态有错就认,给孩子作出正确示范;
第四句:
我原谅你。
从语言上给孩子大大的拥抱,让他确信父母是宽容的;
第五句:
我在听。
我们不能总是自顾自地讲道理,聆听比诉说更重要;
第六句:
这是你的责任
。让孩子意识到,他是自己人生的第一责任人。
第七句:
你能行。
给孩子加油鼓劲,推着他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
第八句:
不行。
父母不要舍弃自己的底线,以免孩子误入歧途。
一旦与孩子沟通的大门打开了,我们在教育中的无力感就会消失。
第二,有事慢慢来。
百家讲坛的赵玉平老师,分享过一个案例。
一位朋友向他哭诉:儿子总是对她发脾气,可自己明明最关心孩子。
赵玉平就问,“你都怎么关心的?”
朋友说,“我催着他写作业,关心他每天吃了啥喝了啥,留心他在学校的表现。”
赵玉平听后,失望地说:“你每天催催催,怪不得孩子烦你呢。”
青春期的孩子,最受不了的,就是被人像牛一样拿着鞭子赶。
心理学中有一个“海格立斯效应”。
通俗来讲就是“你压得越使劲,孩子反抗得越厉害”。
凡事慢慢来,让自己平静下来,也让孩子松口气。
给亲子关系一个缓冲带,我们才能被孩子接纳。
第三,有碰撞软处理。
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提醒过青春期父母:
“十二岁以后,大家要学会示弱。总的来说,就是小时候斗勇,大了就要斗智。”
服软示弱,不是任由孩子使性子,而是在孩子坚持的事情上,放下父母权威。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起儿子游戏上瘾的事。
他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但采用极端手段,无疑是将孩子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上。
思来想去,他决定“软处理”。
他先是温柔地对孩子说:
“除了虚拟世界中的游戏,生活中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着你去探索,除了游戏。”
之后,他又想方设法找到一些设计巧妙、制作精良的历史题材类游戏,推荐给儿子。
慢慢地,儿子开始和他讨论一些游戏中的历史问题。
他就抓住机会引导儿子自己查找资料,探寻答案。
后来,他的儿子去日本留学时,学的就是历史专业,成绩非常好。
孩子的事,父母们忍不住着急。
但事缓则圆,凡事还得慢慢来。
第四,有困难一起扛。
青春期的孩子,会遇上很多他自己解决不了的麻烦。
当孩子陷入困境,最是需要父母的一臂之力。
比如,学习上遇到瓶颈,我们可以上网查,咨询老师,报辅导班来解决;
比如,生活上遇到麻烦,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带孩子走出来;
再比如,社交上打不开局面,我们可以帮孩子梳理人际关系,找出症结再逐一击破。
《正面管教》中说:
“赢得十几岁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先和他们站在一边。”
坚定地站在孩子身后,他就会有冲破一切阻碍的底气。
04
写在最后
哈佛大学有个“儿童发展中心”,常年研究青春期。
最后,研究者们发现:
“结局好的”孩子有个共同点:
那就是极大地得到父母的支持,与父母建立起稳定、坦诚又亲密的关系。
这种和谐的亲子关系会帮助孩子培养一些关键的能力——计划能力、监督能力、调控能力、情绪调整能力等等。
也就是说,每个孩子距离成功只差一个关心他们的成人。
我从来没有质疑过,父母对孩子的爱。
关键是,如何把这份无条件的爱,稳妥地交到孩子手中。
好好说话,不急不躁,多鼓励多帮助,少指责少管教。
青春期终会结束,但我们和孩子的路,还很远很远。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推荐
青春期厌学怎么治?别只怪孩子,父母的过错不容忽视
听不完
·
2周前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父母做好5件事,平稳度过青春期
老梁说教育
·
3周前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父母要学会服软
知足常乐之
·
2周前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