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西峡县寨根乡:特色产业铺出富民路 内外兼修乡村更宜居
顶端南阳
2024-11-11 15:51:32

顶端新闻记者 张治中 通讯员 曹宇 焦晨阳

近年来,南阳市西峡县寨根乡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发展理念,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发挥地方优势,建基地、扩规模,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移风易俗深入人心,蹚出了一条乡村共富共美共治的山区“千万工程”新路子。

因地制宜,绘就乡村产业画卷

走进寨根村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座座菇棚内,菇农忙着采收、加工和出售,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基地占地500余亩,建成标准化菇棚5000棚,生产规模500万袋,年产值突破5000万,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

“种香菇当年投入,当年见效,我们村家家户户中的都有。现在是收获的季节,每天都能见到现钱。”种植香菇二十多年的寨根村脱贫户吴青贵介绍道。

位于方庄新村的山茱萸基地里,千亩山茱萸慢慢染上鲜艳的红色,静待最后的成熟。基地总面积2000亩,已建成17年,年产山茱萸300吨,是全国首家通过GAP认证的山茱萸药材基地。

一朵香菇促增收,一粒茱萸果带民富。寨根村的香菇基地、方庄新村的山茱萸是寨根乡坚持乡村建设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的生动实践。该乡立足独特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在优化项目、资金、人才等发展环境的同时,推动各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提质增效,通过“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联动机制,促进了村民共富,壮大了集体经济。

提档升级,补足乡村发展后劲

制棒是食用菌生产中的关键一环,传统的制棒模式易造成大气污染,同时坏袋率较高,一直困扰和制约菇农生产。绿发菌业有限公司是寨根乡招引的香菇装袋制棒龙头企业,通过在全县率先实施“双改”,实现集约化生产。现如今,日生产能力达8万棒,菌棒的质量更高、成本更低、出菇更多、风险更小,更加适合规模化种植。在节省人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有利保护了生态环境,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双赢。“两山论”正在寨根乡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眼下,正是香菇采摘、加工、销售的旺季,更易保存、售价更高的干香菇受到了广大菇农的青睐。方庄新村的香菇烘干点也到了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时候,新引进的智能电控烘干除湿机火力全开,菇农们有条不紊地装菇烘干。脱贫户章功田正是其中的一员。“以前晒香菇都是在广场、路边,费时费力还容易损坏,现在通过机器烘干,时间快效果好,算下来烘干100斤菇只需要不到7块钱,现在挣的也比以前多了。”章功田激动地说。

寨根乡通过政府牵头、示范引领、技能培训、技术赋能等多种方式,聚焦产业转型升级,融合政府、企业、市场、合作社的力量,推动特色产业扩链、延链、补链、强链,走出了产业发展强村富民之路,和美乡村建设因为产业的支撑散发出蓬勃生机。

内外兼修,开启乡村幸福生活

深秋的清晨,薄雾笼罩下的寨根村潘家巷炊烟袅袅,村民在这里散步、晨练,一幅祥和安宁的画面。曾经,潘家巷老街环境脏乱差,险房危房较多,存在安全隐患。如今,潘家巷气象一新,76间废旧房屋,42个简易棚得到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道路宽敞整洁,住房干净漂亮,游园鲜花盛开,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影子。

乡村越宜居,群众越幸福。寨根乡以巩固国家卫生乡镇创建成果为契机,不断对乡村路域、村域、水域、田域进行全要素治理,对村庄绿化、美化和基础设施进行全方位提升,实现全域常态化保洁,持续探索辐射式、差异化的“未来乡村”建设模式,着力打造天蓝水碧,山青地净的和美宜居乡村。

目前,该乡农村生活垃圾实现集中转运处理,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75%,改厕户占常住户95%以上。持续开展“六清”“六治”等行动,推进微治理231户,让废弃物变微景观,评选示范组30个,文明户125户。“村在林中,房在绿中,人在画中”已成为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来源: 顶端新闻
编辑: 余淼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