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禹州碰瓷记
薛明辉
2024-10-21 08:40:53
 #创作挑战赛六期# 
 #新星计划5期# 


应禹州市书协主席马可的邀请,周六周日两天,赴禹州写瓷。以前没在瓷器上写过字,虽然有人早已经邀请过,景德镇朋友邀请了多年,终是未能成行。另有书友邀请,前去其他窑口写瓷,都因种种缘故,未能前往。这次马可主席邀请,我刚好有些空闲时间,就带了两个学生前往禹州了。

我和马可认识也有一二十年了。起因是他的老恩师是刘绍典先生,我和绍典是老弟兄了,由此也认识了马可。当年我组织的天中书法大展,我记得他是参加也入展了,开幕那天他也去了,他对书法的那种虔诚,让我想起了我年轻时候那些看展览的经历。那些年,我在郑州搞活动,经常见到他的面。见面说几句家常话,问问绍典兄的近况,马可总是显得很腼腆。

这个腼腆的小哥,写得一手好隶书,在全国隶书展中获过奖,那时不过是20多岁的年纪,可谓是英雄出少年。马可邀请我写瓷,我怎么也得给这个面子,所以也就有了这次禹州之行。


登封到禹州很近,高速也就是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按照导航的指引,我们来到了位于禹州的颍川窑。窑主是禹州书协的副主席兼秘书长王应军老兄,老兄书法学赵㧑叔,翰墨之余,喜欢瓷艺,自己摸索着建了这家窑口。应军兄五旬开外的年纪,看上去只有四十多岁,人很低调,面带笑容,看上去就是那种很实在的人。同是写赵的缘故,我们一见如故,基本没有什么生疏之感。

和应军兄说话间,马可也驱车赶到。马可依然是中式服装,还是光头造型,只不过下颌多了一 胡须。我拿出新出的作品集相赠,和二位聊天喝茶,了解窑口的制作工艺和发展历史。

马可介绍,在瓷器上写字,和纸上感觉不一样,有点像 黑走夜路的感觉,深一脚浅一脚,不好掌握。写多了,习惯了材质、器具后,才会好一些。我看了他以前写的那些瓷器,字形端庄、笔画敦实,看来已经熟练了此中的奥妙,能够如意驱使,挥洒自如。

少坐了片刻,我也开始了写瓷之路。先是用他们的毛笔,我用不惯,笔软而无锋,写在瓷上,根本翻转不起来。我先写的是一个茶碗,勉强写完四字,实在是不忍卒读。果断换上自己的得心应手小号,略觉写出的像字。颜料是矿石磨碎调水,呈灰黑色,要不停搅拌,否则出来的墨色是不匀的。在茶碗上写吉语,大概写了十多个茶碗,感觉能控制毛笔,于是就换了大瓶子去写。大瓶子有胆瓶、梅瓶,还有笔筒、渣斗等器物,遂以章草笔意书之。章草笔画简单,毛笔平势写出,线条便可沉实厚重,书意尚可。若写大草行草,总嫌笔不能翻起,加上不是在平面上书写,大有老牛掉进水井里,有力使不出之感。

如此,写了一下午,越往后手越熟,也写了一些行草、草书器物,总觉得不如隶书、章草更合适。至晚,所写器物似稍有可观。晚,许昌书友袁坤杰从许来禹州探望,一起吃饭。

是夜,宿禹州。不足十点即睡,一觉睡到六点半,睡眠质量颇佳。次日,有雨。下午返登,登封温度大降,最高温度仅5°。遂翻出棉袄穿上,空调开了暖风,写了此文。

有友询问写瓷事,答曰瓷器到十余日后方可出窑,届时才知道书写的情况如何。初次碰瓷,情况大致如上。敬请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