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古诗词里月光下的悲欢离合
法眼观天下
2024-09-12 21:52:12

 #新星计划4期# #顶端秋日创作季#

#我的中秋这样过# #河南秋天惊艳登场#

一轮明月,光照千里,跨越时空!煌煌中华5000年,每时每刻、悲欢离合、兴衰荣辱,不论是神话和现实、艺术和凡俗、家乡和旅途、庙堂和民间,皎洁的月光都在静静的注视着这片波澜壮阔的大地。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月亮就像每一个时代的文明见证者,真实的记录着人间发生的一切。

无论发生什么,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她都在。

又逢中秋佳节,让我们沐浴着窗外的月光,跟随诗人的灵感,来一次跨越空间和时间、兼顾广度和深度的灵魂之旅,进入诗词的时空隧道,感受下古老而深沉、美好又隽永的前世今生。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唐 李白

喝了酒的李白,气势恢宏、思绪万千,悠悠万古,长存不变的明月,在他的眼里成了永恒时空里的奇迹,让他产生了无限遐思。他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道: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一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

酒意上头,李白不禁想,这样的明月,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

带着向往而又无奈的复杂心境,李白对着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杵,嫦娥在月宫里孤独地生活着,到底谁来陪伴她呢?在对神物和仙女寂寞命运的同情中,李白流露出自己的孤苦的情怀和高洁的追求。

“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

想到这里,诗人酩酊大醉,脑子一片空白。

唯有窗外的月光如洗,皎洁依然。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 

思乡之情难以言表,但是大诗人李白就很直白,一个人晚上睡不着,

想家里就是想家了,以至于看啥都是家乡!

何况,夜深人静恰好月圆,一个人客居异地,哪有不想家的道理?

所以,抬头是月亮,低头就是故乡!

编辑搜图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 王安石

京口到瓜洲不过隔着一江水,从钟山过来,已经经过了几座山,回头看不到钟山了,也快到了瓜州。诗人可谓归心似箭!那么究竟是谁让王安石如此迫切见到呢?

诗人回望既久,不觉天色已晚,皓月初上。这时候的诗人看不清前路,隔岸的景物虽然越来越近,但是随着夜色逐渐消失在朦胧之中……蓦然回首,对来时候的钟山也逐渐模糊,渐行渐远,诗人一下子不觉怅然若失。

编辑搜图

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宋 柳永

编辑搜图

秋雨绵绵的渡口,萧索的柳树上,几只秋蝉断断续续的鸣叫……雨落河面,波纹层叠,满怀离别愁绪的柳永,站在岸边一往情深的凝望着将要分别的恋人。

他紧握着恋人的手掌,感受着熟悉的温度,千言万语堵塞胸口,不知从何说起。还想再停留片刻,只是那撑住竹篙的船家,不停的催促,天要黑了,快快走吧……

两个有情人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编辑搜图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 王建

月圆之夜,诗人半夜睡不着起来望月,看着秋天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夜深人静,萧森的树荫里,就连鸦鹊也不再聒噪,尽管明月耀眼,这些鸦鹊也先后进入了睡乡。

秋露打湿了院庭中的桂花,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写意七绝诗。不写赏月,只说月光,意境高雅,表述出的却是情景如画,不说思念,却问这个秋天的夜晚,月明星疏,都有谁在相思?能有谁不相思?

诗人可谓驾驭文字出神入化,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能让诗词入画的高手。

编辑搜图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宋 李煜

默默无言,独自一人登上西楼,仰视天空,残月如钩。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愁。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灭南唐,这首词是李煜亡家败国,被囚禁待罪于汴京时所作,词中缭乱离愁,锥心怆痛,离乡去国的悲苦之情,表述的淋漓尽致。

编辑搜图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宋 晏几道

编辑搜图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本词为怀念歌女小 所作。上片写别后的孤独和刻骨相思,写今日,下片追忆初见小 时的印象及小 归去时的情景,写去时的情景,写去年。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风情旖旎。据作者《小山词》自跋所述,作者好友沈廉叔、陈君友家有莲、鸿、频、云四个歌女,词人及其好友的新词经常由她们在席间歌唱。作者和词中小频亦曾有过一段恋情,后沈殁陈病,小频等人也就风飘云散,不知去向。

上片伤春,活画出词人落寞孤凄的情状。下片怀人,在词人的记忆中呈现出最令人动情的一幕,“记得”这三句又是一顿,点出初见时已两心相许的这段终身难忘的情境。词的结句与起拍“梦后”“酒醒”二句呼应,感慨万千,既蕴藏着小频流落民间之后,作者见月思人的一片深情;同时把“初见”以后的花朝月夕种种缠绵情意也都包容无遗了。本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风情旖旎。风格曲折深婉,意境朦胧含蓄,深得吞吐腾挪之妙。

编辑搜图

《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 苏轼

编辑搜图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此夜明月显得格外圆,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此处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编辑搜图

     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明 王守仁

这首诗可以说是很有哲学意味、耐人寻味的作品。山离得近,月亮离得远,就觉得月亮很小,就有人说山比月亮大。如果有人眼光开阔长远,便会发现不仅只是山高,而且月亮更为广阔!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个常见的视觉现象,这种现象源于观察物体时,距离和视角的影响;三句则突破常规的视觉限制,假设一个拥有无限宽广视野的观察者;至尾联境界全出,表示虽有想法,却知现实,山于月是小,但于“我”却很高大,与后来的“知行合一”思想或有预见。这首诗语言浅近,描述的也是生活里的常见现象,却体现出诗人对现实的细心观察和思考,富于哲思。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这句话说明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我们看问题,往往会被它的表面所欺骗。而且,我们的视觉,直觉,听觉等,都会欺骗你。很难透过现象看本质的。

也就是说,只要你视野开阔了,思想开放了,那么自然而然的就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会被它的表面所欺骗了。因为从高处看低处是容易的,清楚的。使用你的思想如果能在一切之上,你就可以轻易的看穿一切。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诗词中的月光承载着数千年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佳话、传说。古人诗词中的月亮不分地域,但凡月光照耀的地方,就有相思。今天的月光跨越千古,照耀人间,我们在皎洁的月光下,通过诗词遥想古人风雅,依然让人望月情牵,遐想而迷醉。

月圆之夜,此夕彼夕。情之一字,虽历经千古而永存。不管是友情、亲情、爱情,都是亘古不变的人性,有情人终不负,如同皎洁明亮的月光,记录下那些月光下发生过的美好,给人们留下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