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白话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郑风
2024-09-18 09:07:47

#创作挑战赛五期#

上士闻道,堇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

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

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翻译

上等才智的人听了道之后,认真恭敬的付诸实践;中等才智的人听了道之后,半信半疑,选择性实施;下等才智的人听了道之后,哈哈大笑。不笑,就算不上真正的大道。

对于这些,古人在格言早就写到:

明亮的道看上去是晦暗的,前进的道看上去是倒退的,平坦的道看上去是不平的;

崇高到德象溪流一样善下,洁净的德像染上污垢一样斑驳,广袤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像惰怠,至真至朴的德好像易变。

方大到极致没有棱角,器大到极致没有终结,声音大到极致反而什么都听不到。

天象无形无状,大道无声无息(大道却往往褒奖质朴的人),只有符合大道规律,才能够善始而善终,善终而善成。


#解析

这一章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人们对待道的态度,分为三种,老子用上士、中士和下士来代表。

上士闻道,堇而行之。只有上士才能理解道、能够按照道的法则坚持笃行。帛书版是“堇”,“堇”有“恭谨”的意思,恭敬、谦谨。传世版则是“勤”,“勤勉”的意思。相对而言,“堇”的恭谨比“勤”的勤勉更符合有道者对道的态度,更加准确而富有情感。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士对于道怀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是一种骑墙的态度。

至于下士,则是“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为什么“弗笑,不足以为道”?道提倡“不上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这和普通人的认知恰恰相反。因此,相信并笃行大道的人,无异于痴人说梦的傻子。另外也说明了道需要一定的认知水平,如果普通人都能认知并接收,道也不复为道。因为道提倡无为,和有为、人欲这些人类的基本认知相互对立。


第二部分写道和德的表现形式,这一节充分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思想,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道的辩证法:“明道如费”的“费”,是“昏暗或者晦涩”。《中庸》里面写到“君子之道费而隐”,也是一样的意思。传世版是“明道若昧”,愚昧的昧,在这里也是昏暗不清的意思。

日月为明,昭然若揭,但是却昏暗不清,为什么呢?第四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第十四章(传世版)“其上不皦,其下不忽”,表达的都是大道玄而又玄、昏暗不清的意思。

进道如退好理解,我们坐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路两旁的树木和建筑物在快速的倒退,这是古老的“相对论”。

夷道如类的类,通颣,本意是丝织品上的疙瘩。知道了这一点,这一句话也就因人而解。夷,平坦。看似平坦的地面,如果放大到一定比例,就会显得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这在现在属于大众皆知的常识,但在老子那个时代,缺乏合适的工具,凭借想象得出这样的结论的确了不起。


这一段写大道的辩证法:明、进、夷都是好的,正向的东西,但和费、退、类这些似乎不好的东西紧紧相连。并且从“明道如费”中可以得到暗示,真正的“明道”蕴藏于大众心目中的“费道”,“费道”才是老子真正想提倡的东西,“退道”、“类道”亦然。


第二段写德的辩证法。道是认识论,德是实践论。

老子描写了五种德的变现:崇高的德象溪流一样善下,洁净的德象沾染污垢一样斑驳,广袤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如同惰怠,至真至朴的德却表现得善变。

大白如辱和质真如渝没有直接带“德”字,但通过上下文可以理解为德的表现。一种是清之德,一种是真之德。

拥有上德、清德、广德、建德和真德,却表现得如谷、如辱、不足、如偷和如渝。充分体现了“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特点。


第三段是总结:

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结合前面两段的论断,得出了结论。真正拥有道德的人,看待事物的视角和常人是完全不同的。只有拥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够理解大道的规律:方大到一定程度可以无视角隅,物品大到一定程度可以忽略成败,声音大到一定程度可以超越耳朵听到的界限,有道的人可以忽略掉“名”的界限。

传世版是“大器晚成”,“晚成”还在强调“成”。“免成”则弱化了“成”的概念,超脱了“有和无”的界限,和“无隅、希声”的语境更加一致。

最后一句“天象无形,道葆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为全章做出了结论。

世上万象的组合和发展有无限可能,即所谓的天象无形。大道无声无息的发挥作用,只有顺应大道规律,才能够善始、善终、善成。

传世版是“大象无形”,和前面的几个大形成并列,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如和“道葆无名”放在一起,从音节和意义上都更加完美。

另外“道葆无名”一句,还可以理解为“大道会褒奖持虚望盈,守弱待强的人”,和七十九章“天道无亲,恒与善人”有类似的意思。


这一章的核心是后面的内容,集中体现了老子一书惊人和超验的辩证思维。每一个四字短语的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有待我们在生活中细细品味。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