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新加坡“少教多学”:教师从“主讲”到“导演”的教育变革之路
慢妈绘生活
2025-05-21 15:38:30

新加坡 “少教多学” 改革:教师从 “主讲” 变 “导演”

**
在全球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新加坡的 “少教多学” 改革独树一帜,吸引了众多教育研究者与从业者的目光。这场改革自 2004 年提出以来,逐步改变了新加坡的教育生态,其中教师角色从传统的 “主讲” 向 “导演” 的转变,尤为引人注目。
新加坡教育改革的推进,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与内在需求。20 世纪末,知识经济兴起,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作为一个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新加坡深知人力资源是其立足世界的根本。以往以儒家传统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虽在培养学生谦和、重视家庭等品德方面卓有成效,但随着时间推移,弊端逐渐显现。优秀人才多流入政府,私企人才短缺,学生在应试教育下,创造力和冒险精神被削弱,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变化。同时,新加坡教育现代化的 “压缩式” 发展,使得学生身心及创造力发展受到忽视。在这样的背景下,1997 年,新加坡教育部提出建立 “思考的学校,学习的民族”(TSLN)计划,强调培养终身学习习惯,提升公民应对未来职场挑战的能力。2003 年,又提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在此基础上,2004 年,“少教多学” 的理念应运而生,旨在推动教育从量的发展向质的提升转变。
“少教多学” 并非简单地减少教师的教学时间,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启发学生,不直接给出答案,为学生留出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其智慧和思维的发展。教师的 “少教” 是一种更具启发性、针对性、创造性和发展性的教学方式,将 “教” 作为支撑学生自主学习的 “支架”,帮助学生将智力和情感提升到新的发展水平。这一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打造个性化学习路线,激活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益。
为了将 “少教多学” 理念落到实处,新加坡的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实践。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为例,该校大力推行 “翻转课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单一讲授者,学生缺乏及时反馈。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相关知识,课堂上则转变为师生、生生积极交流和讨论的场所。教师从 “灌输式” 的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引导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升协作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医学院,学校开展基于 “团队导向式的学习”(TBL)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极大锻炼。此外,学校还启用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跨学科互动的机会。截至目前,南洋理工大学已对 32% 的本科生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并计划到 2020 年将全校超过 50% 的本科生课程改革为翻转课堂模式。
在中小学,新加坡教育部鼓励学校空出 10% - 20% 的课堂时间,由学校和教师自主安排,开设更贴合学生特点的课程。教师们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估模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比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引入项目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的教师组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随着 “少教多学” 改革的深入,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显著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 “唯一主角”,而是如同 “导演” 一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为了适应这一角色转变,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素养和能力。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具备课程设计、资源整合以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新加坡,所有教师均需在国立教育学院接受完善的职前师资训练,包括教育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在职期间,教师也会不断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活动,以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然而,改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实施 “少教多学” 教学改革时,新加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部分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角色转变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需要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家长们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担心 “少教多学” 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此外,如何在减少讲授时间的情况下,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也是改革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尽管面临挑战,但新加坡 “少教多学” 改革已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等测评中,新加坡学生在数学、科学等学科的表现一直名列前茅,且在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等能力方面也展现出优势。同时,改革也为新加坡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加坡的 “少教多学” 改革为全球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理念,以及教师角色从 “主讲” 到 “导演” 的转变,都值得其他国家在教育改革中借鉴与学习。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相信新加坡教育将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方面,继续发挥示范作用,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