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生态散文之五十《生命之树——银杏树》
当代作家
2025-05-25 06:46:51
作者:常涛
 

     在地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我第一次看见银杏的化石。那片叶子呈扇形,叶脉像蛛网一样细密,边缘的波浪纹还带着远古的气息。标签上写着"二叠纪晚期",距今已有两亿七千万年。讲解员说,这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当恐龙在地球上漫步时,银杏已经在阳光下舒展叶片了。
     祖父收藏的《本草纲目》旧本里,银杏又叫"鸭脚子",因为叶子像鸭子的脚掌。翻开泛黄的书页,李时珍写着:"银杏生江南,叶似鸭掌,实如楝子,核仁甘苦。"原来古人早把它写进药书,知道它的果子能止咳,叶子能泡茶。我摸着书页上的墨痕,忽然觉得手里握着的不是书,而是一条连接古今的脉络。
     山东莒县有棵"天下第一银杏树",树龄超过四千年。我去看它的时候,正是深秋,满树的叶子像金子一样亮。树干要十几个人才能抱过来,树皮上的裂纹像老人脸上的皱纹,却在裂缝里长出了新的枝条,嫩嫩的绿叶间挂着几颗青果,像是时光的馈赠。当地人说,这棵树在商周时就被奉为"社树",古人在树下祭天祈雨,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途经此地,还曾在树下讲学,弟子们把落叶扫成垫子,坐着听先生论"仁"。
 

     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家喻户晓,却少有人知他写过银杏:"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枝孙绿荫肥。"他在安徽贵池看见一棵古银杏,枝叶繁茂,树荫能遮住半条街,于是感慨时光的力量。我在南京的明孝陵里见过类似的场景,深秋的银杏树下,落叶铺成金黄的地毯,游客踩着叶子拍照,笑声里好像也带着千年的回声。
     李清照的《瑞鹧鸪·双银杏》写得最有情味:"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她把银杏比作端庄的美人,连甘橘在它面前都像仆人一样。词里还提到"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借银杏写自己的身世,让我想起老家院子里的那棵银杏树,不管台风多大,总在春天准时发芽,像是永远折不弯的脊梁。祖父讲古时常说,李清照晚年避乱江南,曾在绍兴见过一棵百年银杏,树下摆着酒坛,她触景生情,才有了这首词,那时的银杏,既是她的知己,也是乱世里的慰藉。
     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曾为灵隐寺题诗:"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寺里的银杏听了九百年的晨钟暮鼓,现在还在大雄宝殿前站着。每年秋天,寺里的僧人会把落下的银杏叶收集起来,晒干后装在布袋里,送给香客,说是"平安叶",接过叶子时,仿佛接过了苏轼当年的月光。
 

      贵州妥乐村被称为"银杏村",村里的古银杏有上千棵,每棵树都有自己的故事。最有名的是"夫妻树",两棵银杏树并肩而立,树干中间合抱在一起,像一对牵着手的老人。传说很久以前,村里有对夫妻,丈夫出征打仗再也没回来,妻子就在村口种了两棵银杏树,说"树活多久,我等多久"。后来树长大了,人们就叫它们"夫妻树",每到七夕,年轻人会来树下许愿,希望爱情像银杏树一样长久。祖父讲这个传说时,总爱摸一摸自家院子里的银杏树,那是他和祖母成亲时一起种的,如今祖母走了,树却还在,像祖父的伴儿。
     在四川青城山,银杏是张道陵天师的"仙树"。传说张天师在山上炼丹,用银杏果做药引,丹成之日,银杏树突然开出金色的花,引来百鸟朝凤。现在青城山的古银杏树下,还能看见道家的八卦图刻在石头上,落叶落在卦图里,像是在演算天地的玄机。
     最动人的是"银杏救唐王"的传说。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征战时受了伤,躲进一片银杏林,追兵放火烧林,眼看就要烧死他,忽然一阵大雨浇灭了火,李世民抬头看见,一棵巨大的银杏树用枝叶为他挡住了火焰。后来他当了皇帝,下旨封银杏树为"神树",禁止砍伐。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很多地方的银杏树旁都有小庙,供着"树神"的牌位。
 

     祖父说,他小时候见过老家的银杏被砍倒。"那时候闹饥荒,人们砍树烧炭换粮食,好好的银杏树,几天就变成了树桩。"祖父的声音里带着痛,像在说一个受伤的老朋友。后来我在课本里读到,二战期间,日本广岛被原子弹轰炸后,离爆炸中心最近的一棵银杏树竟然活了下来,第二年春天还发了芽,这棵树现在成了和平的象征,每年都有很多人去看它。
     上世纪八十年代,科学家发现银杏面临基因单一化的危机。原来很多地方为了快速绿化,只种一种银杏树,导致它们的抗病能力越来越弱。护林人老陈回忆说:"那时候眼看着银杏树叶子发黄,慢慢枯死,心里急得不行,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生病一样。"后来他们从全国各地收集银杏种子,在苗圃里培育出三十多个品种,这才让银杏树重新焕发生机。
     在云南的深山里,我见过一片野生银杏林。那些树长得歪歪扭扭,有的树干上有火烧的痕迹,有的树枝断了又长出新枝。护林员小李说:"这些树不知道经历过多少灾难,打雷、洪水、人为破坏,可它们就是不死,你看这棵树,树皮都快掉光了,还在结果子。"我摸着粗糙的树干,感受着它的脉动,忽然明白,银杏的生命力,比我们想象的更顽强。祖父曾说,老家那棵被砍的银杏树桩,十几年后竟然从根部发出了新芽,他看着新芽长大,觉得这就是生命的奇迹,就像老辈人说的"树有根,人有心,只要根还在,心就不会死"。
 

     现在的城市里,银杏树成了一道风景。每到秋天,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外墙下,银杏叶黄得透亮,游客们举着相机拍照,孩子们在叶子堆里打滚。清洁工老张说:"以前觉得扫落叶麻烦,现在看着这么多人喜欢,心里也高兴,这银杏树啊,是给城市添了一份诗意。"
     祖父的抽屉里,一直放着一个银杏叶书签。那是我上小学时送给他的,叶子夹在书里太久,已经变成了深黄色,叶脉却依然清晰。祖父说:"看见这叶子,就想起你小时候在树下跑的样子,时间过得真快啊。"如今祖父走了,可每当我看见银杏叶,就觉得他还在身边,像银杏树一样,默默守护着岁月。记得祖父最后一次讲古,就是指着这个书签,说银杏叶像一把小扇子,扇走了战乱,扇来了和平,扇动了千年的时光,也扇动了人心里的善恶。
     在苏州的耦园里,有间"听橹楼",楼前有两棵银杏树,一棵雄的,一棵雌的。春天开花时,雄树的花像毛毛虫,雌树的花像小扇子,风一吹,花粉在空中飞舞,像是在说悄悄话。秋天结果时,雌树的果子掉在地上,裂开后有股臭味,可里面的果仁却很清香。园子里的老园丁说:"这两棵树就像夫妻,一个开花,一个结果,互相陪着过了几百年。"
 

     深秋的早晨,我在公园的银杏树下散步。阳光穿过叶子,在地上织出金色的图案,一片叶子飘落在我的肩头,我轻轻接住,它的边缘已经有些卷曲,叶脉间有褐色的斑点,像是岁月的印章。
     忽然想起小时候,奶奶会把银杏果煮熟了给我吃,一边剥壳一边说:"少吃点,有毒性。"那时候不懂,只觉得果仁苦苦的,现在才知道,奶奶的唠叨里藏着多少关心。还有爷爷,他总是坐在银杏树下,摇着蒲扇给我讲古,讲《庄子》里的"大椿"或许就是银杏,讲三国时曹操在许昌种的银杏树,讲老家的银杏树如何在战火中幸存,又如何在新时代抽枝展叶。他的声音混着树叶的沙沙声,像一首悠长的童谣,在记忆里永远不会褪色。
     一阵风吹来,更多的叶子落下来,像一场金色的雨。我弯腰捡起几片叶子,准备夹在书里,忽然看见一对老夫妻互相搀扶着走过,他们的头发跟银杏叶一样白,背影却很温暖。原来银杏不仅是一棵树,更是一种陪伴,陪着人长大,陪着人变老,陪着时光慢慢流走。
     离开公园时,我回头望了望那棵银杏树,它的枝干依然挺拔,虽然叶子快掉光了,却像一位从容的老者,静静等待着下一个春天。我知道,那些落在地上的叶子,会化作泥土,滋养树根,就像我们逝去的亲人,虽然不在了,却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银杏啊,你是时光的信笺,每一片叶子都写着故事;你是生命的诗篇,每一圈年轮都刻着坚韧。愿你的金缕衣永远在天地间飘荡,愿你的子孙永远在阳光下生长,因为你不仅是一棵树,更是我们与自然相连的脐带,是千万年岁月里,永不褪色的希望。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