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我的好老师”主题征文丨爱“发脾气”的“老杨”
三门峡广播电视台
2024-08-30 14:04:05

编者按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张笔迹稚嫩的小纸条,一封写有小心思的信件,一本泛黄的旧作业,一句饱含深情的祝福……那些年,我们与老师相处的过程中,总有一些瞬间令人记忆犹新,总有一些片段令人念兹在兹,总有一些言语令人回味悠远,总有一份情谊令人视若珍宝……

值此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三门峡市教育局联合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仰韶彩陶坊杯·我的好老师”有奖主题征文活动,向全市社会各界发出一份特别邀请,希望能够打开记忆的“抽屉”,聚焦一件件珍藏的“宝贝”,分享个人与好老师的教育故事。

2024年8月16日起,将选取一批有温度、有真情、有品味的稿件,陆续刊登在“三门峡教育”微信公众号上,以此回望曾经的校园生活,致敬那些曾经辛苦培育我们的老师。

爱“发脾气”的“老杨”

颜钊

大河报三门峡运营中心记者

19年过去了,每每和同学们在一起闲聊,只要一提起老杨,大家都会说:“爱吆喝、爱发脾气。”

如果放在19年前,大家这么评价他,或许还会带有一些怨气,但现在大家回想起当年被老杨“吼”时,都表示理解,甚至感激。

老杨,原名杨永章,我高中时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我和杨老师结缘于我上高三那年,我有幸成了他的学生。打心底讲,高三刚开学,我一看到被分到杨老师那个班时,心里是挺紧张的。因为我上高一、高二的时候,就听外班同学说,他是我们那个年级有名的“暴脾气”老师。

那时,杨老师也就20岁出头,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果不其然,刚进班,他就把我们班里他在高一高二曾经带过的学生轮番“教育”了一遍,我也是第一次领教他的严格。

因为是班主任,之后的高三学习生活中,每次上晚自习,杨老师都会不定时来班里突击检查。记得高三刚开学有好几次晚自习,经常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同学说话,有时还带动其他同学说话,班里乱哄哄的。可是,只要杨老师在学校出现,教室里瞬间就安静下来。他一推开门,教室静的连心跳声都能听到。

安静之后,杨老师的“表演”便开始了。

“还想不想学?不想学现在可以出去。你们父母花钱就是让你们来说话的吗?喜欢说话的,可以出来和我聊聊!”他喊了几句,声音便开始嘶哑。可想而知,当时那分贝有多高。

之后有段时间,杨老师检查晚自习的次数少了。因为那时候他还没有结婚。有同学说:“咱们‘老班’最近是不是晚上去相亲了?”听的我哈哈大笑。

杨老师确实是出了名的严厉。每次考试,只要有学生成绩退步,他都会把他们叫到办公室,狠狠地教育一番。遇到课堂上或自习课不守纪律的,现场便开始吆喝。经过他的治理,班里的纪律、学风有了明显改观。

记得有次考试,我退步了不少,心里十分郁闷,便买了一瓶二锅头,坐在大路上喝完了,回到家后醉得不省人事。第二天,我母亲便向杨老师打了“小报告”。果不其然,他把我叫到办公室,大声呵斥,“你很能喝啊?小小年级喝什么酒?不要命了,不知道你妈妈很担心吗?”

经过杨老师的开导,我深知自己做错了,也领悟到,没有过不去的坎,再难也不能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了。“吼”完我后,杨老师又低声地问我:“还难受不?”说着,给我递了一杯水。

虽然和杨老师相处只有一年时间,最让我难忘的是他不厌其烦地教我如何写作文。因为临近高考,在语文上,我的成绩要想提高,作文有很大空间。其实,我从小是挺怕写作文的,包括上高中的时候,作文也不是很好。杨老师为了能提高我的作文成绩,给我布置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写周记。

每周日晚自习结束,我便会拿着周记本,乖乖地走进他的办公室,将周记本双手递上。杨老师也看得十分认真,拿着修改笔一句一句地给我改。尤其是一些口语化的词语,他都会给我改成书面语。不通顺的语句,除了修改,还会给我举其它例子让我理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高考那年,我的作文得了55分(满分60)。其实现在想想,那时候晚自习结束,杨老师完全可以回家休息,可他为什么还要抽时间给我改周记?这就是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对教育的一种情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上大学的第一个假期,我特意邀请杨老师到我家吃了个饭。这时候的他,没有了我上高中时的严厉,更多的是对我未来学习和生活的鼓励。后来,我和杨老师就成了朋友。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三门峡工作。刚到单位报到,我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杨老师。杨老师还教我怎样干好工作,如何为人处世。我结婚那年,他也到现场给我送来祝福,当时我很自豪地向我爱人介绍说这是我的班主任。

现在,虽然成了家,孩子也大了,但我和杨老师的感情没有变淡,联系也没有中断。2021年,我们单位搞了一个高考季的短视频策划报道,还是经杨老师“牵线”,我才认识了校长,并且顺利完成采访报道。

如今,我和杨老师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有时候,还会约他一起喝个小酒,因为年龄相差不到10岁,我还会亲切地喊他一声“杨哥”。

人生海海,山川尔尔。经历了生活的磨炼,社会的捶打,大家都明白了,老杨的“爱吆喝、爱发脾气”,是恨铁不成钢,是对我们的爱之深,责之切。

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如授权转载,请于文章内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