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又要迎新人,这次是创造100天速成“独角兽”的摩尔线程。
11月13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国内GPU独角兽企业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摩尔线程”)在北京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正式启动A股上市进程,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辅导备案报告显示,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6月,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张建中,其控制公司44.07%股份。
摩尔线程创始人兼CEO张建中,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在GPU行业深耕近二十年,颇有声望。
官网资料指出,摩尔线程以全功能GPU为核心,致力于向全球提供加速计算的基础设施和一站式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AI计算支持,它也是国内仅有的在B端和C端均有布局的国产GPU企业。
在启动上市进程前,摩尔线程已经完成了数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数十亿元。不久前,摩尔线程还刚刚完成了股份制改革,该公司的注册资本由2441.3万元增至3.3亿元。
除了摩尔线程,近期,国内AI芯片明星独角兽壁仞科技、燧原科技也纷纷提交了A股上市需求,国产GPU行业正进入快速发展和洗牌期。
而之所以都选择A股,上海辰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贺雄松认为,目前中概股在美股上市基本已经受阻,港股的流动性差,A股对于这类的企业则是偏支持的态度。
也有投资人告诉《赛博汽车》,对于致力于AI算力基础设施行业的公司,不管是从敏感性、估值,还是支持力度等等,目前A股都是一个最好目的地。
无论是短期资金需求,还是长期发展规划,国产“英伟达”都需要加速冲刺上市。
英伟达高管再创业,备受资本市场看好
与很多AI芯片公司一样,摩尔线程的创始团队履历非常漂亮,其中最受瞩目的还是创始人张建中。
公开资料显示,张建中本科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后又进入冶金部自动化研究院深造并获得硕士学位。
摩尔线程创始人兼CEO张建中
他先后在惠普、戴尔,担任计算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政府及教育事业部总经理等职位。
2005年5月,张建中加入加入英伟达,担任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英伟达GPU成功开拓了在中国完整的生态系统,并促使中国市场成为英伟达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数据显示,2008年英伟达在中国的GPU市场占有率不到50%,2020年,张建中离职之际,市占率已经超过80%。
张建中也一度被称为是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左膀右臂”。
除了张建中外,摩尔线程团队其他成员也主要来自微软、英特尔、AMD、Arm等诸多芯片巨头。
摩尔线程曾对外表示,自己将是国内唯一一支真正世界级的、能够覆盖GPU全流程的成熟团队,其团队成员熟悉GPU芯片设计、生产、封装、测试、系统、软件应用等质量管理各个环节。
另外,还有消息称,摩尔线程的研发总监来自于地平线。
正是得益于强大的创始团队,摩尔线程成立之初便备受资本市场的看好。
根据官方说法,摩尔线程正式成立于2020年10月。
2020年12月和2021年2月,成立不到100天的摩尔线程连续获得两轮融资,金额数十亿元,一跃成长为GPU独角兽。
这还远未结束,此后摩尔线程又陆续完成4轮融资。
融资轮次多、金额大的同时,摩尔线程背后资方阵容还堪称豪华。
天使轮有红杉加盟,Pre-A轮除了有深创投、红杉、GGV纪源资本领投,还出现了字节跳动的身影;A轮吸引到了腾讯投资,后续还有中移资本等20多家豪华VC天团押注。
根据官方资料,在2022年12月完成15亿元B轮融资时,摩尔线程的估值已达240亿元。2024年4月9日,摩尔线程则是以255亿元的估值位列《2024·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261名。
“中国速度”被上演。
从软件到硬件、从B端到C端,全线布局
资金不断进账的同时,摩尔线程在研发上也没有停歇。
摩尔线程是少数宣布要制造“全功能GPU”芯片的公司。所谓全功能GPU,是在图形渲染、视频编解码、AI应用和科学计算等领域均可实现计算。
根据官方描述,摩尔线程目标是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GPU领军企业,为融合AI和数字孪生的数智世界打造先进的加速计算平台。
2021年10月,在宣布完成20亿A轮融资的同时,摩尔线程产品层面也带来了好消息:用时300天,其已研制成功首颗国产全功能GPU。
摩尔线程MUSA架构
时隔4个月,摩尔线程于2022年3月30日正式推出了GPU统一系统架构MUSA(Moore Threads Unified System Architecture),其主要面向计算、图形、多媒体和人工智能产品线,包括统一编程模型、软件运行库、驱动程序框架、指令集架构和芯片架构。
摩尔线程方面称,该架构能增强应用的可移植性,使后者可在云端和边缘等计算平台上同时运行,符合减少软件开发者重复劳动、释放不同引擎核心能力的设计初衷。
毕竟,开发GPU和显卡非常难,而软件开发与生态推广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全球GPU行业已经几乎被英伟达及其CUDA所垄断,AMD、Intel都难以撼动其地位,更别说在这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的国产厂商了。
MUSA颇有点直接对标CUDA的意味,它包括统一的编程模型、软件运行库、驱动程序框架、指令集架构、芯片架构,可以说从硬件底层到软件开发,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MUSA推出的同时,摩尔线程同步发布并量产“苏堤”和“春晓”两颗全功能GPU芯片。
随后,摩尔线程迎来高速发展期。
硬件方面,包括面向元计算的MTT S4000、MTT S3000和MTT S2000;面向娱乐与创作的MTT S80、MTT S70、智娱摩方;面向专业视觉的MTT X300和MTT S50,以及面向数字办公的桌面显卡MTT S30/S10。
摩尔线程硬件产品
软件方面则有首个元宇宙计算平台MTVERSE、自研GPU物理引擎AlphaCore、数字人解决方案DIGITALME、AIGC内容生成平台摩笔马良等。
在AI大模型方面,摩尔线程推出了软硬一体的夸娥KUAE智算集群,从千卡级别大幅扩展至万卡规模,以打造大模型和通用人工智能的先进算力基础设施。
可以说,从软件到硬件、从B端到C端,摩尔线程做到了全线布局。
同时,在生态上,摩尔线程也做到了极致。
当前,国产GPU的主要策略就是先兼容英伟达CUDA生态,把用户迁移成本尽量降低。而摩尔线程的GPU芯片不但兼容英伟达CUDA,还支持当前几乎所有开源大模型。摩尔线程CTO张钰勃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开发者移植到夸娥集群上,几乎不需要修改代码,迁移成本接近0,可以在数小时之内完成迁移。”
很快,摩尔线程跻身国内AI芯片第一梯队。
无论产品还是渠道,距离英伟达差距都很大
融资、产品都在不断往前推进,甚至有着“国产英伟达”之称,但摩尔线程与英伟达的差距显然还很大。
作为GPU的发明者,英伟达在该领域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从技术领域来看,相较于全球其他主要竞争对手,英伟达在产品完整度、存量市场份额等层面实现领先,且领先优势大概率会维持很长时间;从软件生态布局来看,英伟达的CUDA(NVIDIA推出的运算平台)生态具有较高的壁垒,用户迁移需要较高的成本。
双“BUFF”加持之下,英伟达GPU在AI训练、高性能计算领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根据知名物联网调研机构IoT Analytics数据报告,2023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约为490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其中英伟达的约占92%,AMD约占3%。
尽管在国内已经有所突破,但从产品性能参数来看,摩尔线程还有不小的差距,体验上亦是如此。
例如MTT S3000的FP32算力为15.2TFLOPS,英伟达A100为19.5TFLOP,相当于达到了80%的A100性能;桌面级MTT S80显卡的纸面性能相当于英伟达RTX3060。
理论上,摩尔线程无论是在计算卡还是桌面级领域,性能应该达到了英伟达中端水准,但实际表现可能也并非如此。
以MTT S80为例,根据网友测试来看,使用体验与RTX3060有很大差距,甚至被戏称为“养成系”显卡。
产品力不如英伟达的同时,渠道方面更是如此。目前,摩尔线程线上渠道依然只有京东一家,京东旗舰店MTT S80显卡累计订单约2000台;线下渠道,虽然发展了宽泛科技、网新图灵等核心分销商,但多以B端业务为主。
摩尔线程MTT S80显卡
不过,作为一家刚刚成立仅4年的公司来说,摩尔线程整体表现已经不错,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张建中在2023年夏季发布会上所言:“至少先存活十年,这是摩尔线程的首要短期目标。”
想要长期奋斗,且保持先进,需要大量的资金。
毕竟,芯片研发是一家极其耗费时间和金钱的事情。
GPU中行业IP核占用的面积超过80%。但IP的研发并不轻松,GPU IP自研需要36到48个月以及200个工程师。采用外购IP虽能将开发周期缩短12—18个月。且高端芯片前端和后续设计1—3年,流片环节需3—6个月。若流片失败,只能继续上演该过程。且即使流片成功,还需经过3—12个月产品测试优化,才能开启量产。
同时,有行业人士计算,14nm工艺芯片流片一次需要300万美元左右,约2150万;7nm工艺芯片,流片一次需要3000万美元;5nm工艺芯片,流片一次更是达到4725万美元。
这也是如今,AI芯片公司加速冲刺上市的原因:缺钱。
AI芯片公司寒武纪今年上半年仅入账6476.53万元
至于为什么选择A股,则是因为对于国产AI芯片来说,A股算是一个相对理想的渠道,它对高新技术,尤其是存在技术突破的行业和企业,会给到一定的支持。
不过贺雄松也表示,A股对于这些公司的支持能够到什么地步不太好说,因为很多公司没有盈利,业绩也不太稳定。但肯定比正常情况下的支持要多。
但显然,面对强敌拦路、外部制裁等诸多压力,能上市获得长期资本支持,是AI芯片企业们都需要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赛博汽车”(ID:Cyber-car),作者:章涟漪,编辑:邱锴俊,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