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讯:(文│ 南阳市中心医院 综合ICU 副主任医师 肖京 )随着冬季的脚步悄然而至,寒冷的天气不仅让人瑟瑟发抖,也带来了一系列健康挑战。冬季是许多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了解并预防这些疾病,能让我们在这个冬天更加健康、温暖地度过。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冬季高发疾病及其预防措施,帮助大家科学防护,健康过冬。
一、流行性感冒:不可忽视的呼吸道杀手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常发生于秋冬季,发病后1-7天均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流感的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发热,体温可达38℃至41℃,同时伴有寒战、畏寒、头痛、肌痛、全身酸痛、全身不适、眼干、眼痛、乏力、食欲下降、咽痛或持续性咳嗽等。
流感病毒的变异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因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重症的风险。除了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也非常重要。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住口鼻,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症状患者。此外,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也能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二、诺如病毒:病从口入的隐形威胁
冬季是诺如病毒等感染的高发季节。诺如病毒主要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触碰被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不及时洗手,照顾病毒感染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等途径传播。其常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其他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畏寒和全身酸痛等。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但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染。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此外,及时清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并做好环境消毒,也是防止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
三、流行性腮腺炎:冬春季节的“腮腺炎”风暴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该病潜伏期为8-30天,大多数患者没有前驱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肌肉酸痛、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畏热发寒等症状。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措施是按计划进行疫苗接种。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流通,并督促幼儿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也有助于减少感染的风险。冬季天气寒冷,很多人喜欢将门窗紧闭,但这样做会导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加上机体汗水分解产物及其他不良气体的排出,室内空气容易受到污染。因此,要适当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疾病的发生。
四、普通感冒:不容忽视的日常困扰
普通感冒虽然不如流感那么严重,但也是冬季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它主要由鼻病毒等引起,表现为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也可出现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头痛、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等,有时可由于咽鼓管致听力减退。严重者有发热、轻度畏寒和头痛等,一般5-7天痊愈。
预防普通感冒,同样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避免近距离接触感冒患者。多喝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此外,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也是预防感冒的重要措施。
五、慢性支气管炎:寒冷天气的“老对手”
慢性支气管炎一般是由感染、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引起的。在秋冬换季时,如果受凉,抵抗力又差,就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严重的甚至病情会持续1至2个月,有的直到天气转暖时才会缓解,而且病情也容易反复。
预防慢性支气管炎,首先要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和有害气体。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但锻炼时要注意不能大口呼吸,最好是口鼻交替呼吸。可以打肺炎疫苗、流感疫苗预防感冒,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次数。饮食上要适度,少吃辛辣的食物,多吃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要注意保暖,别着凉,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高危人群来说,“秋冻”不可取。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早晨起来或者白天阳光比较好时最好通风半小时左右,因为室内空气污染也会引发或加重病情。
六、哮喘:寒冷刺激的“呼吸难题”
冬天天气寒冷,受寒冷的刺激很容易诱发哮喘,发生肺部感染也容易诱发哮喘。此外,冬天里很多地方包括家庭容易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污浊,加上有的家庭养宠物,在宠物的皮毛以及其他过敏原的刺激下,也都容易诱发哮喘。
预防哮喘,体质过敏以及哮喘高危人群首先要远离过敏原。要注意保暖,以免因为寒冷诱发哮喘。运动不能太剧烈,要坚持用药控制和预防。尽量避免油烟,并做到哮喘的早发现、早诊治。有条件的哮喘患者还可以记哮喘日记,用风流速仪测风流速,并记录下数据,这对到医院看病、医生诊断病情很有帮助。
七、心脑血管疾病:寒冷气候的“隐形杀手”
寒冷的气候会使人的血管收缩,使血压增高或血压不稳定,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一般来说,如果冬天里老人数日或数周有乏力、头晕、烦躁、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频繁、剧烈、持久的情况,就该小心是否是心脑血管疾病找上门来了。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日常要知冷知热,尽可能保持身体的恒温。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定时定点休息,防止过度疲劳。秋冬季运动量减少,易发胖,控制体重也很必要。过度肥胖会使心脏负荷加重,应该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平时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不能户外运动时,可增加室内运动。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供血不足等心脑血管慢性病者要坚持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根据监测结果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
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这些都是预防冬季疾病的重要手段。让我们行动起来,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守护健康,温暖过冬。愿每一个人都能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