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时间就是个无情的搅拌机,虽然日夜不停吞噬着昨天,碾碎无数尘埃,却也留下了璀璨夺目的翡翠宝石,给后人把玩揣摩回味。
后人会用各种方式去解读品味历史,历史小说这种形式无疑是璀璨宝石中独具风采的一颗。
司卫平的《衣冠南渡》是历史小说的一扇新窗口,作品从千年以前,围绕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开国元勋王导等展开故事,讲述了西晋时发生的“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给洛阳城、河洛地区乃至中原地区造成了巨大灾难,中原士族、百姓为躲避战乱纷纷南迁的过程。
我读后的第一感受就是有气场,这部长篇小说有着极其厚重的气场。作者以如椽之笔,开篇便营造出一种磅礴的气场。不是一幅画卷,而是如同一组磅礴的雕塑,瞬间将读者卷入那遥远而又激荡的远古岁月。
我个人对于阅读小说和观看影视剧尤为注重气场。一部作品的气场不足,一部影视剧的气场不足,都是我弃读弃观的原因。有气场是吸引我持续阅读耐心品味的动力。
洛阳作者创作的许多长篇小说就是缺少气场。缺少了气场就缺少能抓摄人心的氛围和带入感。缺少气场,作品就平淡无味波澜不惊老和尚帽子平不塌。如果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当代小说,气场不足尚可将就将就,而历史题材小说少了气场就如同一个人抽了筋骨,人形还在却站立不住。
我读《衣冠南渡》也感受到了西晋战乱年代,宫廷争斗,士族纠纷,庶民疾苦,故土难离,艰难困苦南迁创业的宏大叙事的气场之中。
品读《衣冠南渡》,作为读者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自觉地被气场带入,成为一个这场史无前例的士族庶民的大迁徙中的参与者。
我们的心会随着主人公的命运起伏而跳动,我们的思绪在那段历史的漩涡中徘徊。融入了西晋时期一个虚幻真实的世界,掩卷沉思会有所探索、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一部作品有气场,首先就是作者本身要有气场。作者司卫平有丰盈的知识素材储备积累,有运筹帷幄的底气,也有长篇小说创作的经验和功力,就是心中踏实不怯场,笔下有神不露怯。
卫平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发表也是持续不断。这让他的创作与当今主流的文学的走势很贴合。
他创作这部作品有着深厚的历史知识储备,熟悉所描写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小说中的历史背景真实可信,许多细节描述精确。
同时他创作近千万字的作品累积磨炼,让他具备了出色的故事构建能力。能够编织出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情节,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巧妙融合,使故事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戏剧性和张力。
卫平有着随心应手的文字表达能力。作品叙述运用生动、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历史场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后也有几点建议:一是整部作品史料厚重详实,而虚幻性还显不足。用小说的形式反应历史事件,肯定是要虚拟的成分大,如果作品中太过多的史料运用,就觉得会冲淡小说的意味了。尤其是后半部分太多的人物登场轮换大都是匆匆一现,有的人一个章节里就过度完了,让人觉得有些零碎凌乱;二是作品重点应该是在究竟南不南迁上做足文章,衣冠“难”渡,(困难的难),让几大家族在南迁的动议上在殿堂之上在家族聚会之中以理据争,唇枪舌战,明斗暗战,设套使绊,让王导在期间显示出见招拆招遇河架桥逢凶化吉的本事,会更惊心动魄,更有悬念更有伸张力;三是官场充沛民间烟火不旺。在南部大迁移中虽然是以王氏士族为代表,因为衣冠主要是指有一定阶层的氏族,但是毕竟有数万的平民百姓跟随。
在表现百姓在迁移过程中的生活心理变换的笔墨不多,就显得叙述的线路比简单一。如果多设置几个百姓家庭在南迁的过程中的作为,与朝廷之上遥相呼应故事会更填补些血肉,添补些娱乐性有看头。
比如说,王导南迁是有政治背景和目的的,而民间老百姓却是离乡背井颠簸流离的。所以不愿南迁的大有人在。这样民间激化的矛盾也给王导带来影响甚至是杀身之祸,更考验王导在南迁事件中的智慧个胆识。
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作者长时间的投入和专注,克服创作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佩服卫平兄的意志和毅力,希望卫平先生保持旺盛的创作姿态,写出更优秀并且畅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