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11月9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精粹(1920—1927)》(以下简称《精粹》)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出版座谈会在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
详细记录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中国生根发芽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熊友华介绍了学院学科发展取得的成就。他表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是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史党建研究的优势和特色,《精粹》和《年度报告》的出版是学院在早期传播研究领域再次取得的重大代表性成果。
长江出版社社长赵冕表示,《精粹》和《年度报告》不仅是一份学术成果,更是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珍贵文献,详细记录了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湖北大学副校长曾祥勇表示,从2012年到2024年,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丛编》的出版发行,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精粹》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年度报告》的出版发行,展示着“湖大人”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艰苦奋斗的身姿。《精粹》及《年度报告》的编撰出版,正是得益于前期研究打下的基础,得益于专家学者们的支持和帮助,是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研究领域重要的研究成果。
《精粹》和《年度报告》的总策划、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田子渝介绍两套丛书的编撰缘起和意义。他表示,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实际上就是在探寻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坚强支撑。
曾祥勇、赵冕为新书揭幕。会议由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信华主持。
扩展了早期传播研究的视野
《精粹》《年度报告》主编易振龙、《年度报告》编辑部主任金姣先后发言,回顾编撰书籍过程中的经历、趣事与感想。《年度报告》(2023年)主编王千迁汇报本年度报告的编撰进展。
点评阶段,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宋俭表示,这两套书的出版发行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最初是通过日本、欧洲、苏俄等渠道传入,是基于中国救亡图存的需要而引入,具有明显的“工具性”特征,因此早期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多是经过有选择性地进行“意译”和“摘译”。《精粹》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文本的影印出版,真实还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图景。在肯定《年度报告》的基础上,他从多个角度为《年度报告》的后续编撰提出建议,强调要突出其学术性,提高学界认可度,以进一步提升《年度报告》在学界的学术地位。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良明认为,不要仅仅停留在出版成果、展示成果之上,还要进一步推广成果、运用成果。要进一步以两套书为研究对象进行细化研究,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好成果,把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研究再次推向新高度。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曾成贵表示,《精粹》是《丛编》(2021年出版,45卷本)的姐妹篇,延续了“史料收集、整理”的学术思路。《年度报告》在整理史料的基础上,对早期传播的学术研究史进行回顾与梳理,扩展了早期传播研究的视野。他建议,《年度报告》的后续编撰将综述作为重点,要突破综述只是简单地介绍,而要将重点放在论述学界研究的新进展上。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徐方平期望学院和团队成员能够用好已有成果,在未来取得更多更优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