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博要冲击NBA了。这消息一出来,朋友圈里炸开了锅。有人说他不知天高地厚,有人说他勇气可嘉,还有人冷嘲热讽等着看笑话。但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到底背负着多少人的期待和压力?
看看CBA这个赛季的数据吧,场均14.7分4.7篮板,最快进步球员。可季后赛因为腰伤报销,北京队也丢了总冠军。现在合同到期,他选择去追逐NBA的梦想。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我们这些坐在电脑前敲键盘的人,有几个敢像他这样孤注一掷?
中国篮球这些年,走出去的球员屈指可数。姚明之后,易建联、周琦,再到现在的曾凡博。每次有人尝试冲击NBA,舆论总是两极分化。成功了就是民族英雄,失败了就是不自量力。这种非黑即白的评判标准,不知道扼杀了多少年轻人的梦想。
更可笑的是那些键盘侠。自己连小区篮球场都不敢上,却对职业球员的选择指手画脚。他们不知道曾凡博每天训练到几点,不知道他为了康复做了多少努力,更不知道他做出这个决定前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北京队现在也面临重建。方硕、翟晓川这些老将合同到期,一个时代可能要结束了。但这就是竞技体育的残酷,长江后浪推前浪。曾凡博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既是对自己的挑战,也是给球队腾出空间。

我们总说中国篮球需要走出去,可真有人要走出去的时候,又各种唱衰。这种矛盾心理,恰恰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焦虑。一方面渴望证明自己,一方面又害怕失败。于是最好的办法就是站在原地,对勇敢者冷嘲热讽。
NBA的路不好走。曾凡博可能会碰得头破血流,可能会在板凳席上度过整个赛季,甚至可能连大名单都进不去。但那又怎样?至少他敢去尝试。比起那些永远在"准备中"的人,他已经是赢家了。
中国体育最缺的不是天才,而是允许失败的文化。我们太习惯用成败论英雄,却忘了竞技体育最动人的部分,恰恰是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曾凡博这次的选择,不管结果如何,都值得尊重。
说到底,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为追梦者鼓掌,而不是等着看笑话。当我们学会为勇敢喝彩,而不是只对成功膜拜时,这个社会才算真正成熟。曾凡博的NBA之路,不仅是他个人的试金石,更是检验我们社会成熟度的试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