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聚力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淅川:中医药人才培养奏响三部曲
医药卫生报
2024-09-09 11:37:58

2023年至今,淅川县大力推进中医药基层人力资源开发,着力在中医药人才培育、使用、留用三方面下功夫。

淅川县下大力气改造原淅川县第三人民医院的旧址,建成淅川县“西学中(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中心;遴选出77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分批、分层次对县域内县、乡、村三级中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人员进行轮训;乡、村两级留用具有中医思维、中医辨证能力的中医师,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通过近一年的努力,淅川县逐步实施的“育、用、留”中医药基层人才培养三部曲,为全县中医医疗领域注入了新活力。

“一些中医经方在治疗胰腺炎、肠梗阻等外科疾病时发挥了很大作用。以前我们只是会用,却不懂辨证施治原理。听了这几个月的‘西学中’课程,我逐渐了解了几个经方的作用机理,对我帮助很大。”正在淅川县“西学中”培训中心学习的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兼大外科主任张端孟说。

4个多月来,张端孟和全县“西学中”学员一道,利用周六、周日参加理论、实践和适宜技术相结合的培训。“学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后,我知道中药熏蒸对治疗肛周疾病疗效好,学习结束后就和团队用了起来,既为患者减轻了痛苦,还减少了部分患者的治疗费用。”说起自己学习的收获,张端孟列举了很多实例。

据淅川县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全光耀介绍,2024年4月27日,淅川县第一期“西学中”培训班正式开班,全县严格遴选出的146名“西学中”学员正在按照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西学中”教学大纲,进行为期2年的培训。

培训分为理论学习、临床实践两个阶段,学员们在河南中医药大学、南阳理工学院国医学院、淅川县中医院等院校专家组成的培训导师团队带领下,系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学等5门必修课和2门选修课,总课时不少于850学时。

“我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线下面授、自学与线上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学习。这几个月,我逐步提升了中医思维能力、中医辨证能力,学会了利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手段来诊治疾病。今后,我会争取把这些知识更好地运用到中西医结合诊治内科疾病中去。”长期从事西医内科工作的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杨玉强,这样定位自己参与“西学中”培训后的工作发展方向。

现在,全新改造后的淅川县“西学中”培训中心拥有4000多平方米的教学场地,开设了2个多媒体教室、1个可容纳160人的学术报告厅、2个餐厅、4个实操室、1个电子化考场、30间宿舍,目前以免食宿费用的方式向全县“西学中”学员开放。

除了是“西学中”培训中心,这里还是淅川县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中心。改造完成后,这里还承担起了全县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工作。截至目前,淅川县已连续开展20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邀请市、县两级中医专家对艾灸、针灸、经络按摩、康复理疗、小儿推拿领域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进行理论培训和实操教学,共计培训1800余人次。

“我刚开始是不情愿来参加学习的,一是怕耽搁诊所经营,二是担心学的内容不适用。学了以后才知道,给我们上课的专家都是放弃诊疗时间来给我们上课的。”淅川县上集镇向阳社区卫生室医生周涛回想起参加全县第一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时说。

经过一个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学习和培训,周涛可以在社区开展针灸、艾灸、刮痧、拔罐、穴位敷贴、耳穴压豆、小儿推拿、腰椎牵引、红外线治疗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诊疗效果,也赢得了附近居民的认同。

接下来,淅川县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中心还将与南阳仲景书院联合办学,探索开设仲景经方和适宜技术精英班,培养“仲景国医传人”,为淅川群众提供更多“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据淅川县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如冰介绍,目前淅川县已明确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举措。全县出台中医药人才引进、定向培养相关的政策,加大中医名医名家和优秀学科带头人的招引力度;开展“西学中”“护学中”“师带徒”“在职学历提升”等人才培养项目,完善中医药人才教育培训管理机制,重视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进一步优化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结构,全面提高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素质;制定支持引进和培养本县中医药中、高端人才的政策,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到基层服务和多点执业,鼓励中医药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本报记者 刘旸 乔晓娜 通讯员 刘 超 王 鼎 赵兴多)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