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菊
周末回家,母亲问我有没有办法把只顾看书的父亲“弄”出去。我也觉得父亲应该出去走一走,便诡秘一笑:“看我的。”
父亲听到我回来的动静,走出书房,笑着说:“回来了?”我点点头:“嗯,回来了。听说新华书店今天重新开业,你要去买书吗?我今天没事,可以陪你。”果然,父亲一口答应:“去、去,当然要去,还是我闺女最懂我。”转身就去换衣服了。我笑着望了母亲一眼,母亲竖了竖大拇指。
到了书店,父亲像往常一样径直走向字帖书架,掏出随身携带的白色手套,认真地翻阅起来。我静静地跟在后面,思绪却飘回了父亲讲述的那段往事。
父亲小时候,整天待在爷爷开的文具店里,跟着爷爷读书识字,大一点的时候,父亲就帮店里拓印描红本。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父亲便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近水楼台”,父亲一边拓印描红本,一边照着临摹,学习书法。描红本上都是些浅显的内容,父亲早已烂熟于心,想要深入学习,家里经济又不允许。父亲无奈,只好借着给书店送描红本的机会,偷翻书架上的名家字帖,悄悄地精进自己的书法。现在,父亲的字已经写得很好了,但对字帖的感情还是丝毫未变。
父亲拍我,我才回过神来,父亲手中拿着选中的字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名家字帖鉴赏》。我问父亲:“不多买几本吗?”父亲摇摇头,说:“能把一本书吃透了、学明白,比什么都重要,买得多了反而不好。”
我点点头,接过父亲手中的字帖,跟着他走去文学书架。父亲每次都要去文学书架,我知道,这是要给母亲选书。母亲钟爱文学,每天都读,这个习惯,到现在都没变。
父亲为母亲挑选了一本法国马赛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我看了一眼,觉得有点陌生,就问:“她会喜欢吗?”父亲一边翻看手里的书,一边很肯定地回答:“一定会喜欢!别忘了,我和你母亲可是五十多年的书友呢。”
我心中恍然:是啊,父亲和母亲相濡以沫五十多年,那种心意相通自然是无人能及的。
看我有点愣神,父亲又笑着解释说:“你母亲一直念叨着想看一些主题丰富的文学作品,人的一生不就是最丰富多彩的吗?这本《追忆似水年华》再合适不过了。”
父亲这样“秀恩爱”,我从心底羡慕和得意。
最后一站,父亲要去儿童绘本书架。我心下明白,他这是要给我女儿买书。我撇了撇嘴,嘟囔着说:“彤彤才两岁,她哪会看书啊,买回去也只会被她撕坏。”父亲没有理会我,继续选着绘本。不久,父亲选好一套叫《宝宝第一套好性格养成书——皮特猫》的绘本套装,转身递给我,说:“她不会看,我们就给她读;看不懂,我们就给她讲。这是教育孩子的使命。小孩子正在慢慢地认识这个世界,书籍最能激发好奇心,多接触书籍怎么会没用?”
父亲的话是对的,我有点惭愧,不好意思再说什么,拿着书去了柜台结账。
从书店出来,父亲催着我快回家,看得出,他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把知识“带”回去,送给他最爱的家人。“活到老,学到老”,是父亲坚守了一辈子的人生态度,也默默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