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当老师成为霸凌者:教育系统的“灯下黑”
凯迪冲冲冲
2025-05-24 06:06:00
在大众的认知中,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守护者。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令人痛心的现象 —— 部分老师不仅没有履行好教育职责,反而成为了霸凌者。这种隐藏在教育系统内部的 “灯下黑”,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也给整个教育行业的声誉蒙上阴影。
当老师成为霸凌者,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言语霸凌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辱骂、嘲讽,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贬低学生的人格和能力。比如,面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说出 “你怎么这么笨,简直无可救药”“就你这样还想考上好学校,做梦吧” 等伤人话语;对于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嘲笑他们 “像个闷葫芦,以后肯定没出息”。这些言语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甚至对学习和学校产生恐惧。
除了言语霸凌,行为霸凌同样令人触目惊心。有的老师会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如罚站、罚跑、罚抄作业,甚至对学生进行殴打。在一些极端案例中,老师因学生犯错,当众扇学生耳光、揪学生耳朵,给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双重创伤。还有的老师会采用冷暴力的方式霸凌学生,对某些学生故意忽视、孤立,不给予提问、表扬的机会,在班级中传播对学生不利的言论,让学生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精神长期处于压抑状态。
老师作为霸凌者所造成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对于学生而言,遭受老师的霸凌,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学生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性格变得孤僻、敏感,甚至产生厌学、辍学的念头。长期的霸凌还可能扭曲学生的价值观,让他们对老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产生不信任感。从更长远来看,这些心理创伤可能伴随学生一生,影响他们未来的人际交往、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对于教育系统来说,老师霸凌学生的事件一旦曝光,会引发社会公众对教育行业的质疑,损害教育的公信力,破坏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老师成为霸凌者这一 “灯下黑” 现象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从个人层面看,部分老师自身缺乏师德修养,没有正确认识到教师职业的责任和使命,将个人情绪和不良行为带到教学活动中。他们不懂得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面对学生的问题和错误,只会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在师资选拔和培养方面,目前的教育系统虽然重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但对教师心理健康和职业道德的考核不够严格和全面。一些心理存在问题、道德品质有缺陷的人进入教师队伍,为霸凌现象的发生埋下隐患。同时,学校内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也存在漏洞,对于老师的教学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当霸凌事件发生时,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使得霸凌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要消除教育系统中的这种 “灯下黑” 现象,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在师资选拔环节,应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和职业道德的考察,通过心理测试、背景调查等方式,筛选出真正热爱教育事业、具备良好品德的教师。在教师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更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开展专题培训、案例分析等活动,让教师深刻认识到霸凌行为的危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沟通技巧。学校要建立健全监督和管理机制,设立专门的举报渠道,鼓励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对霸凌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一旦发现老师存在霸凌行为,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教会学生如何识别霸凌行为,在遭受霸凌时如何保护自己,及时向家长和学校反映情况。
当老师成为霸凌者,教育系统的 “灯下黑” 现象不容忽视。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从师资选拔、培养、监督等多个环节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让教育回归本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安全、温暖、公正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顶瑞2025夏季创作##创作挑战赛八期#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