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劳动教育受重视,孩子不爱做家务怎么引导?
娜姐家庭教育
2024-10-16 17:13:23
在劳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孩子不爱做家务却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家务劳动不仅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动手能力。然而,很多孩子对做家务缺乏兴趣,这就需要我们寻找一些新的动力来引导他们参与家务劳动。

“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 孩子不爱做家务可能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对家长安排的家务任务总是推诿,宁愿把时间花在玩游戏或者看电视上;即使参与家务劳动,也是敷衍了事,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情况的产生,可能是因为孩子没有认识到家务劳动的意义,或者觉得家务劳动枯燥、无趣。


要引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首先要让孩子明白家务劳动的价值。“劳动创造世界。” 家长可以向孩子解释家务劳动是家庭生活正常运转的基础,每一项家务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洗碗是为了保持餐具的清洁卫生,让家人能够健康地用餐;扫地、拖地是为了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避免细菌滋生;整理房间能够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让生活更加舒适有序。通过这些解释,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员,参与家务劳动是在为家庭做出贡献。

将家务劳动游戏化是激发孩子参与热情的有效方式。“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把家务劳动变成有趣的游戏,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在收拾玩具的时候,可以和孩子玩 “玩具回家” 的游戏,给每个收纳箱贴上不同类型玩具的标签,像 “汽车停车场”“娃娃的家” 等,然后让孩子把相应的玩具放到对应的收纳箱里,就像送玩具们回家一样。在擦桌子的时候,可以和孩子比赛谁擦得又快又干净,获胜者可以得到一个小奖励,如一颗小星星贴纸。这种游戏化的方式能够让孩子在玩乐中完成家务劳动,感受到做家务的乐趣。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分配适当的家务任务也是引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关键。“量才器使,用人之长。” 如果给孩子安排的家务任务过于复杂或者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孩子可能会因为感到困难而产生抵触情绪;反之,如果任务太简单,孩子又可能觉得没有挑战性。对于年幼的孩子,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扔垃圾、递东西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渐增加家务的难度,如帮忙洗菜、叠衣服等。例如,对于 5 - 7 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帮忙摆放餐具、浇花;对于 8 - 10 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学会整理书架、清洗自己的小衣物;对于 11 - 13 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参与做饭、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奖励能够增强他们参与家务劳动的动力。“奖励是一种积极的激励手段。” 当孩子完成家务劳动后,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表扬要具体,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如 “你今天扫地扫得很干净,连角落都没有放过,真棒!” 而不是简单地说 “你真乖”。除了口头表扬,还可以给予物质奖励,如小贴纸、小零食或者允许孩子多看一会儿电视。这些奖励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下一次的家务劳动。


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特别是与家务劳动相关的决策,也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众人拾柴火焰高。” 例如,在制定家庭清洁计划时,可以让孩子参与讨论,问他们觉得哪些地方需要重点清洁,应该如何安排清洁的顺序等。在选择家庭用品时,也可以让孩子发表意见,如选择什么样的清洁用品,既环保又好用。当孩子参与到这些决策中时,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家庭的小主人,对家务劳动有了更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从而更愿意主动参与家务劳动。


此外,家长以身作则是引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重要影响因素。“身教胜于言传。” 如果家长自己都不愿意做家务,孩子也很难对家务劳动产生积极的态度。家长要在孩子面前展示出积极做家务的态度,让孩子看到做家务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例如,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修理家具,妈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整理衣柜。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把做家务当成一种家庭活动,大家一起分工合作,共同营造一个温馨整洁的家。


孩子不爱做家务是劳动教育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通过让孩子明白家务劳动的价值、游戏化家务劳动、分配适当任务、给予反馈奖励、让孩子参与决策以及家长以身作则等给予参与家务劳动的新动力,我们能够有效地引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成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品质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