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修复文物的纪录片何以屡屡“出圈”
搜狐文化
2024-09-06 20:58:00

今年6月到8月,纪录片《文物守护人》在线上播出。8月,纪录片《布达拉宫》播出,受到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像这样讲述修复文物、守护国宝故事的纪录片近年来屡有出现,一些还成为现象级作品,不仅通过文物展示了社会、文化、自然和历史的变迁,还深刻表达了工匠精神,表达了对工作的热爱、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对质量的极致追求,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纪录片中的“大国工匠”很多都是奋斗在一线的劳动者,他们精湛的技艺和积极探求的精神令人叹为观止。“原来工作就是一种修行。”“玉不琢,不成器。我感受到了工艺世界的精妙。”“精湛的技术加上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精神,这才是真正的德技双馨。”……通过纪录片的视角,观众更深刻和直观地理解奉献、耐心和对卓越的不懈追求。

例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经发布就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通过记录“文物医生”和他们的“文物复活术”,展现了故宫文物的原始面貌和文物修复的高超技艺;纪录片《上海工匠》通过讲述10位来自不同行业的顶尖上海工匠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用汗水与智慧为上海经济腾飞而锐意进取的工匠精神;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通过展现20位亚洲匠人的手艺生活,用微纪录的形式展现精妙的器物及各地的人文风情,体现了工匠们对技艺的热爱和追求……

这些纪录片不仅展现了匠人匠心,在技术手段、内容与形式创新以及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也实现了突破,为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

在技术手段方面,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使得纪录片的视觉效果和叙事方式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也为纪录片的传播和影响力提升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很多纪录片都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如空中摄影、遥感技术和数据库系统等,使得考古和文化遗产的展示更加生动和真实。

当然,一部纪录片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其制作水平和艺术表现上,更重要的是其内容的质量和真实性,好的纪录片须具备真情实感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比如,《我在故宫修文物》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文物修复专家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让观众感受到文物修复者对职业的热爱,以及这种热爱赋予文物的温度和灵魂。

在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以《布达拉宫》为例,该纪录片全息全景式展现布达拉宫的建筑内部、文物表里,深入关注并记录生活在西藏地区的能工巧匠,反映出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同时,通过记录科技防虫、古籍修复等技艺,展现了文物保护与时俱进的创新手法。

此外,拥有国际视野的故事内容也是一些纪录片“出圈”的重要因素。通过在内容创作、技术应用、文化传承、国际视野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国产现象级纪录片必将不断涌现,不断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也诠释、传承、弘扬了工匠精神。(中国文化报 记者听海)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