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礼赞新中国 出彩大中原 | 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郑州样板
绿色郑州
2024-10-02 09:09:26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美丽中国建设郑州实践交出一份出彩答卷——

蓝天成为常态。全市空气质量逐年持续向好,特别是2023年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取得自国家开展168个重点城市排名以来最好位次;截至9月30日,优良天数为164天,同比增加15天。“郑州蓝”已成为郑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碧水净土常在。黄河花园口断面水质连续四年达到Ⅱ类,南水北调总干渠(郑州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以上,全市国省控断面和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农村黑臭水体持续实现“动态清零”;全市受污染耕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郑州龙子湖畔,天蓝水碧,城市风景如画。张琮 摄

发展保护并进。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同时,全市经济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2023年郑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总量超1.36万亿元,今年1月—8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促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握紧“绿色指挥棒”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始终坚持既精准有力,又严防“一刀切”。郑州市生态环境局不定期召开全市重点企业代表座谈会,探讨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环保难题,坚决纠治打着环保幌子搞“一刀切”问题。

扎实开展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培育工程,全市被国家、省评定绩效分级A、B级和绩效引领性企业共587家;精准实施重污染天气差异化管理,评为A级和引领性的企业、微涉气企业、电力生产等企业实施全程豁免管控;冬季供暖、学校、医院、地铁、保交楼、省市重大产业项目纳入民生工程,在不同预警期间豁免管控;纯电动车辆(机械)下放路权、豁免管理,保障正常运输使用;逐个企业制定重污染天气“一厂一策”应急操作方案,细化到生产线、工序和设备;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全市共划分为120个管控单元。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全面推进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全市持证排污单位达到1942家。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环评审批时间由法定的60日、30日压缩到15个工作日和13个工作日。

美丽郑州遇上绚丽彩虹。张文举 摄

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含金量”持续提升。头顶的蓝天越来越多,2023年郑州市PM2.5年浓度43微克/立方米,PM10年浓度7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26天,分别较2019年下降25.86%、26.26%、增加49天;身边的水越来越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70%,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黄河花园口断面、南水北调干渠(郑州段)水质均稳定达到Ⅱ类,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居住的生态越来越美,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05亿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33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郑州作为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和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形成了“区域、场地协同”的调查评价,“黄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协同防治”的重点区划定,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同防、同治、同管”等多个可复制、可推广的“郑州模式”。作为国家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其再生水清洁能源供冷供热独具特色,再生水供冷供热面积达350万平方米。

逐绿前行“碳”新路 发展“含绿量”持续攀升

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绿色体系构建、新兴产业培育,实现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产品供给绿色化、产业结构高端化,不断激发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

比亚迪郑州基地,新能源汽车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

锚定新能源汽车发展不放松。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比亚迪、宇通、上汽等龙头车企带动下,一个以郑州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正异军突起。在郑州航空港区比亚迪工厂焊接车间,由世界顶尖自动化机器人组成的高精度生产线,自动化率在97%以上,自动焊接、搬运、涂胶、检测等工艺一气呵成,新能源汽车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1.9万辆,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突破150万辆。

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出台《郑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培育绿色制造企业、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各类绿色企业。目前全市绿色制造企业数量超百家、占全省总数的40%以上,高耗能产业比重降至25.3%。同时加强能碳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等领域的应用,支持工业园区和企业建设数字化能碳管控中心,通过数字赋能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型。

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加快推动省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指导发电企业做好碳交易履约,探索建立具有郑州特色的碳普惠体系,同步推进中原科技城“近零碳”园区试点建设。以能源、有色、建材耐材、汽车制造、危废治理等行业为重点,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助力企业实现绿色蝶变发展。

纵深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郑州坚持把工业绿色发展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点,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围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工业绿色化改造、产业链绿色升级重点发力,去年推动重点行业实施技改项目520个,实现6大主导产业和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供应链企业全覆盖,全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今年,将再建设50家以上绿色体系企业,完成20家以上固废利用重点企业评价。

以生态“含金量”提升发展“含绿量”,郑州产业结构明显优化。2019年以来,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速,二者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由2019年的23.2%、26.9%提高至2023年的52.4%、39.2%,高耗能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9年的33.8%下降到2023年的25.3%。去年,郑州市规上工业同比增长12.8%,工业投资增长31.1%,均居9个国家中心城市第1位。

以黄河战略为引领 构建“公园城市”新生态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郑州样板为统领,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引领,以“公园城市”建设为目标,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新形态。

黄河岸边追青逐绿,城市生态量增质升。在郑州,绿植参差与高楼林立交相辉映,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结合。多年来,郑州市大力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公园体系构建、街区园区相融、品质内涵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截至2023年年底,郑州市建成区绿地总面积2.6亿平方米,公园广场286处,游园1407个,绿道3728公里,绿化覆盖率41.82%。

优良的城市生态,吸引天鹅在郑州“安家”。王明军 摄

坚持在下游“治滩”,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231万元用于黄河湿地保护与建设,实施鸟类栖息地保护等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建设;在中游“治山”,大力开展邙岭绿化提升工程,共完成绿化面积4.92万亩,完成国家储备造林4.6万亩。截至2023年年底,郑州市共建设各级森林特色小镇52个、森林乡村576个。

着眼美丽乡村建设,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建立,垃圾分类试点行政村总体覆盖率达到40%,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70%,累计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117条,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美丽庭院达标率53.68%,全域基本实现“净、绿、亮、美”,启动打造20个和美乡村示范村,引领带动全市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

漫步郑州黄河滩地公园,天高云阔,林草丰茂,一幅幅大河汤汤、水鸟翻飞的动人画面映入眼帘。一批批生态研学团队从市区来到黄河边,观看黄河主题科普展览,用望远镜看鸟观鸟;还有大鸨、灰鹤等众多珍稀鸟类也翩然而至,截至2023年年底,郑州市共有陆生脊椎动物403种、植物2562种,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由创建初期的169种增加至现在的290种。

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出台《郑州市黄河流域综合执法方案》,建立监测体系前端发起、监管部门统筹调度、监察执法部门检查追查的生态环境“三监”联动机制;纵深实施黄河滩区综合整治工程,2019年以来,先后召开联席会议21次,组织开展联合执法782次,整治各类滩区“四乱”问题3038起;着眼源头污染防控,排查整治622个入河排污口,完成黄河流域26家涉水排污单位提标治理,重点涉水排污单位实现24小时在线监控。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郑州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要求,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开展“三标”活动,聚焦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郑州样板,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我爱你美丽中国 祝福伟大祖国繁荣富强

有一种美,叫“我与国旗同框”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