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走进非洲丨在肯尼亚实现“鲜花自由”
新华社
2024-09-01 16:15:58

肯尼亚地处非洲东部,多高原地形,赤道穿过其中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世界著名的花卉产地和出口国。当地居民、各国慕名而来的花商,在这里都可以实现“鲜花自由”。

↑肯尼亚纳纽基坦布济鲜花公司的鲜花

站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区,道路上飞驰的“Matatu”裹挟着动感的摇滚乐。寻着烟熏火燎的街边烧烤味道,便走进了内罗毕“城市市场”。

↑一辆“Matatu”驶过内罗毕的公路。“Matatu”是肯尼亚常见的小型巴士,是当地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

初入其中,街边的商贩锲而不舍地向你兜售纪念品,在你摆摆手后仍能跟着你走过又一个档口。

继续向前,烤肉气息渐渐消散,招揽生意的小贩也不再跟随。在喧闹的市场的另一端,是安静摆弄花束的插花人。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城市市场”,插花人修剪鲜花。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城市市场”,插花人修剪、搭配鲜花。

城市中的鲜花市场,没有那么精致,塑料水桶里插着整理过的花束,有些又索性扔在地上,随意且自然。

支一把太阳伞,搭一块塑料板在腿上,插花人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展开。不慌不忙,这几支放在一起不好看,就又摊开,坐下休息一会,酝酿到灵感再起身搭配。

看到记者的外国面孔,他们便捏起一打未完成的花束,打趣着让你买一把送给中意的姑娘。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城市市场”,插花人修剪、搭配鲜花。

也许,在肯尼亚实现的“鲜花自由”,不仅在于鲜花的量大、价廉质优,也在于市场里插花人、街边的卖花摊贩注入的一份闲适。

↑这是2024年5月18日在肯尼亚纳纽基拍摄的坦布济鲜花公司鲜花大棚一隅。

今年五月,记者从内罗毕出发驱车北行,驶向肯尼亚山西部的纳纽基,前去采访位于山脚下的鲜花农场。车辆行驶三个多小时,公路两旁的鲜花大棚代替稻谷,成为道路的点缀。

以玫瑰为主要出口品种的肯尼亚鲜花是该国的重要外汇来源,其出口的鲜切花在欧盟市场占比超40%。2023年肯尼亚花卉产业总估值约10.4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超50万个,已然是国家支柱产业之一。

↑2024年5月18日,在肯尼亚纳纽基,坦布济鲜花公司的员工在鲜花大棚内整理新采摘鲜花。

↑2024年5月18日,在肯尼亚纳纽基,坦布济鲜花公司的员工在鲜花大棚内记录鲜花信息。

在坦布济鲜花农场的大棚内,玫瑰花整齐排列,在每行尽头的信息牌上标注着品类、浇灌时间等信息。采摘工人大褂的口袋里都有装有一个本子,里面记录着自己“辖区”内玫瑰的收获记录和生长情况。每当完成一行花束的采摘后,她们便会将信息登记在册。在盛花期,工人们需怀抱半身长枝条的各色鲜花,在并不宽敞的垄沟间穿行搬运。

↑2024年5月18日,在肯尼亚纳纽基,坦布济鲜花公司的员工在鲜花大棚内采摘鲜花。

记者上前,想要靠近拍摄工人怀抱的鲜花时,不经意间总被玫瑰刺到,方才领悟这美丽簇拥的烦恼。

↑2024年5月18日,在肯尼亚纳纽基,坦布济鲜花公司的员工在鲜花处理车间内整理鲜花。

当鲜花被采下,随之的道道工序紧密进行。在处理车间内,工人将鲜花筛选、除刺,通过量尺按大小修剪、分类后进行包装。分包好后的鲜花会暂时冷藏,以保证出国远航后的新鲜感。 

据肯尼亚花卉委员会2023年数据,肯尼亚全国约有5000公顷土地用于花卉种植,每年生产花卉超20万吨,出口价值9亿美元,约占该国GDP的1.3%。

↑2024年5月18日,在肯尼亚纳纽基,坦布济鲜花公司的员工在鲜花处理车间内整理鲜花。

近年来,伴随着肯尼亚至我国直航航线开通,有关部门提效增速,多个成果文件落地实行,呈现在我国顾客面前的肯尼亚鲜花和记者在冷库里打着哆嗦欣赏的已经并无太多区别。

曾经漂洋过海三天到达的鲜花,现在只需一日便可摆上国内货架。

↑2024年5月18日,在肯尼亚纳纽基,坦布济鲜花公司的员工在鲜花处理车间内整理鲜花。

今年7月,400枝来自肯尼亚的新鲜玫瑰经湖南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出口至乌兹别克斯坦,完成全国首例非洲鲜花转口贸易。花儿的联程航班,会将这份美丽运往中亚,在更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继续传递。

↑2024年5月18日,中国花商黄梓楠(右)在肯尼亚纳纽基的坦布济花卉农场挑选鲜花。

鲜花的美丽在四海传递,肯尼亚的鲜花农场内,有了更多国人身影,寻香而至。

记者:王冠森

世界故事工作室

新华社摄影部 非洲总分社 联合制作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