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读《论语》一百七十九——君子贞而不谅
沈莉红
2024-11-14 09:32:58
 #创作挑战赛六期#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与君共修,同登善域。


第十五篇:论语·卫灵公篇 

【本篇引语】本篇包括42章,其中著名文句有:“无为而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原文】15·37 子曰:“君子贞(1)而不谅(2)。”

【注释】(1)贞:一说是“正”的意思,一说是“大信”的意思。这里选用“正”的说法。

(2)谅:信,守信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

评析“贞”是一个会意字。本义是占卜的意思。《说文》给出的解释是:“贞,卜问也。”“贞”有以下意思:一是坚定,有节操;二是指旧礼教中束缚女子的一种道德观念,指妇女不改嫁等;三是占卜,问卦的意思;四,古同“桢”。这里是坚守正道、恪守节操的意思。

“谅”是一个形声字。本义是诚实,信实的意思。《说文》给出的解释是:“谅,信也。”引申指“宽恕”、“推想”。又用作姓。“不谅”就是不死守违背道义的约信。

谅”在《论语》出现三次,如《论语•宪问篇》记载的“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本篇章《论语》,以及《论语•季氏篇》篇记载的“友直、友谅、友多闻,益也。”“友谅”中的“谅”,是指朋友间的坦诚忠信,是心与心的吸引。

孔子具有非常优异的辩证思维。他首先强调“信”的重要性,《论语》开篇《学而》就讲了很多的“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敬事而信”;“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信近于义,言可复也。”等。后面的篇章中也在反复强调“信”的重要性。但孔子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诚信固然重要,但讲诚信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与道义相矛盾的时候,“信”是两个人或几个人,或者两个或几个机构之间的事情,但“道”是社会的根本。所以孔子又强调不能因为守信而损害道义。

为了维护道义,信是可以不遵守的。《子路》篇中,子贡问怎样做才称得上是合格的士?孔子说了三等的士人,“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言必信,行必果”的小人也能算是最次一等的士。这里的关键是孔子把“言必信,行必果”认定为非君子作为,而是小人行为。孟子对这一段话有非常直白的解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孔子之道一以贯之。本章所说的“君子贞而不谅”也可以说是对“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的一个注释。“信”是“德”的内涵之一,但德也应该以“道”为前提,即任何一个君子的品德都要服从于“道”的原则。

孔子之道就是仁和礼,违背了仁和礼的原则,任何“信”都是没有意义的

离开了仁、礼这样的大原则,而讲什么“信”,就不是真正的信。

君子致力于推行大道于天下,固守正道是处世的核心原则,相比来,私人间的承诺就微不足道,不应该被它们所束缚。在第17•1章,孔子被阳货逼迫答应出来从政,但是孔子并没有践诺,因为孔子认为阳货并不是有道之人,从政反而是“不贞”。这个实例是对本章最好的诠释。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