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近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实施方案,围绕加强思想引领、动员建功立业、提升素质技能、提高地位待遇、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全省产改工作向纵深发展。累计出台涉及产改各领域的配套政策320项,重点实施的“五大行动”,坚持聚焦重点、持续发力、务实求效。
一是推动出台更多政策措施,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的五项任务,建立百家企业示范点、千家企业联系点等,推动实现“一企一品”产改品牌创建。二是实施“十四五”万名工匠培养选树计划,打造万名工匠人才方阵、全省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矩阵,广泛开展“师带徒”“匠带兵”行动,积极选树“中原大工匠”、多类工匠人才,命名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选树省级“师带徒”“匠带兵”标兵。推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成为我省产改工作的亮点。整合全省5600多家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力量资源,线上建立云端联盟平台,线下构建纵横联盟体系,一批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联盟纷纷成立。我省“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被列入全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三是加大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四是建好用好各类职工书屋。2022年、2023年,我省连续两年在全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评价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
河南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粮食大省、文化大省,当前正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充分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大力促进产业工人队伍高质量发展,对于建设制造业强省,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应注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注重加大工作力度
健全推进产改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力量资源,发挥多方职能优势,细化落实举措,凝聚工作合力,形成整体谋划、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要聚焦改革重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协同发力推进,研究出台配套改革政策举措,打造更多产改工作品牌。注重强化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充分发挥中央驻豫企业、省属大型国企的带动作用,积极支持民营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
(二)注重思想引领铸魂
持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抓好主题宣传教育,开展普遍轮训。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加强新经济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持续解决国有企业党员空白班组问题。加强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注重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做实主题宣传教育,加大对产业工人的宣传力度。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纳入校园思政课工作体系,可在大中小学设立劳模工匠兼职辅导员,在职校开设“劳模工匠大讲堂”,在高校设立劳模工匠兼职导师,组织开展“劳模工匠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等宣传活动。
(三)注重提升素质赋能
统筹推进全省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高技能人才可兼任职业学校实习实训教师。提升办学条件和教学能力,努力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加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健全产业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技能河南”行动、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青年技能人才锻造行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企业责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工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全省大型企业、产业链主企业应牵头或带动产业工人培训、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工会系统、行业协会、社会培训机构要帮助中小企业开展技能培训。重视促进产业工人知识更新和学历提升,实施产业工人继续教育项目,高校、开放大学要普遍开设高技能人才学历教育班、研修班,举办创新培训营,加强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省外、境外培训与交流活动。发挥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作用,打造产业工人智能化技能学习平台。发挥社会公益阵地作用,为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普惠制、普及性技能培训服务。
(四)注重提高待遇聚力
要努力提高产业工人的经济收入,持续完善机制制度,优化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对高技能人才可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股权激励等。要加强产业工人的服务保障,建立其培训信息与就业、社保信息联通共享、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要严格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依法纠治劳动领域违法侵权行为。要切实维护产业工人安全健康权益,压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对高危行业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保护,加强职业病防治。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工作,加强对平台企业和平台用工合作企业的监管,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保制度。推动平台企业建立与工会、劳动者代表常态化沟通协商机制,落实相关总工会及相关产业工会领导班子中均有1名产业工人兼职,健全党政主导的维权服务机制,保障产业工人合法权益。
(五)注重壮大队伍规模
要注重稳定制造业产业工人队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趋势、产业结构态势,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和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在统筹推进传统产业“高位嫁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中高度重视保持产业工人队伍的规模稳定,并不断优化存量、扩大增量。要大力培养“大省工匠”,实施“大省工匠”人才培育工程,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搞好表彰活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要吸收“新鲜血液”,优化社会环境,加强政策支持,搞好就业服务,大力吸引广大青年加入到产业工人大军。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制造业岗位对青年的吸引力,注重搭建发展平台,引导更多大学生。要加强务工人员培养,着眼于把务工人员培养成为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力度,促其更为便利地融入城市、进入产业,使其能够稳定就业、实现技能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