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孟津区: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河南日报客户端
2024-09-20 10:45:42

黄河湿地孟津段水鸟成群

微信图片_20240920101524.jpg

朝阳镇千卉谷鲜切花田

孟津梨喜获丰收

  □李梦雪 党一豪/文 王亚峰/图

  孟津,因扼据黄河要津而得名,滔滔黄河穿城而过,巍巍邙山屹立境内,浑浊的黄河水奔流至孟津呈现出“万里黄河孟津蓝”的壮丽奇观,是目前洛阳市面积最大的区。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建设美丽乡村,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孟津区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洛阳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和“4+2”阶段性重点工作,围绕区委乡村振兴“5543”工作思路,通过强化组织保障,优化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度,打造浙江“千万工程”美丽乡村的孟津实践华章。

上下合力 共谱华章

  “以前颜色灰暗的街道,现在被一幅幅墙画装扮的美轮美奂,以前野草丛生的村中空地被精心种植的花卉变成了家门口的小公园。”走进孟津区横水镇红桥新村,空气清新,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风光画卷呈现在眼前。

  开展“三村”创建以来,孟津区各级领导紧盯分包联系村(社区)“三村”创建年度目标任务,下沉一线,常态化开展实地调研,根据人口规模及村庄演变规律,结合实际、因村制宜,分类确定达标村、示范村、精品村建设任务清单,以群众急难愁盼的事为小切口,建立“领导小组+工作专班”指导各镇(街道)逐项对照指标,查缺补漏,具体、精准、有效开展各项工作。

  各镇(街道)统筹协调、牵头实施,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各村(社区)通过干部带头、能人示范、人才引领等多种形式,带动群众主动参与到“三村”创建工作中,建言献策,共建美丽乡村。赶学比追促落实,通过召开“三村创建”工作推进会,对全区各镇(街道)57个村(社区)进行现场观摩,相互探讨、交流经验做法,推动“三村”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在乡村面貌上,实现由“点上出彩”向“全面开花”的转变。

  通过上下一体、合力同心的持续推进,农村供排水一体化、道路“白改黑”和农村改厕、乡里中心建设、乡村公共服务等各项工作阔步向前,孟津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融合,打下了良好的根基,乡村振兴工作呈现全体起势、整体跃升。

举措得当成果斐然

  为了推动农村发展,孟津区把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把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社会治理向农村扩并,实现城乡一体发展、融合发展。通过厘清“任务书”“计划表”“路线图”,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孟津区“三农”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喜人成效,实现了从一时美向时时美、一处美向处处美的华丽转变。

  滴水窥见大民生。孟津区破除城乡二元供水格局、实现城乡供水同质同服务,结合实际,提出了“一区两岸、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分水而治”的规划思路,按照“延、建、换、接、改、智、统”的七字方针进行规划实施,精心疏通供水系统的“毛细血管”,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目前全域已铺设供水管网2220公里、污水管网1790公里,建有各类农村饮水工程215处,建成智慧水务管理平台,智慧供水自动监控系统大屏幕实时监控全区14个供水厂、270个行政村供排水生产运行情况。

  一路通则百业兴。孟津区构建“畅洁绿美安”的通行环境,乡村道路全面提升,实施农村公路三年攻坚行动,完成乡村道路提升420公里,累计建设乡村振兴交通先行示范村2个。加快公交线路、公交场站建设,推动交通服务提质,打通公路交通网,着力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

  一路一风景,一村一画卷。孟津区立足乡村本土特色,对主干道沿线进行全域农房风貌提升,并合理利用本村闲置土地和资源,开展“四旁”绿化、庭院绿化等增绿行动,推动村庄示范引领建设由点到面、连线扩面、整村推进,使农村既有乡愁乡味又有新颜美韵,为下一步的乡村市场化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集镇连接着城市与村庄,肩负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村庄延伸的重要使命。孟津区实施集镇建设“7+4”工程,制定《2024年集镇建设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因地制宜补齐集镇基础设施短板,提高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实施总投资22.57亿元的94个项目,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竭力打造干净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建成垃圾分拣中心17个,拆违清杂50.34万平米,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目标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特色产业 拓宽收入

  乡村建设得再美,如果没有产业支撑,美丽乡村也不过是一时之美,难以持久。以美丽经济推进产村融合,持续叫响“孟津田园”这一金字招牌,是孟津区乡村振兴战线上奋斗者们一致的共识。只有坚定不移发展特色产业,深挖村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推动多种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才能真正的强村富民。

  朝阳镇南石山村立足唐三彩非遗产业,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要素,引入研学、餐饮、民宿、运动、直播等多种业态,创新三彩产品,着力打造“三彩小镇”;送庄镇清河村锚定“产业+”的发展定位,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自营的方式,实施光伏电站、温室果蔬示范基地、村南游园建设、文化街道打造等一系列工程,现有温室大棚300座,果蔬产业年产值达1100万元,发展牡丹盆栽,带动集体增收6万多元,集体经济总收入超过38万元。

  为高质量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孟津区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确定了“2+2”产业体系,提质果蔬花、两牛主导产业,培育民宿、杂粮新兴产业,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组织化,重点围绕乡村振兴“果蔬花乡、黄河人家、瀍源牧场”三个示范片区集中连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大特色果蔬培优,优质果蔬年产值达到15.5亿元;大力发展“两牛”产业,投资1.87亿实施两牛项目,两牛饲养量达到8万头,两牛全产业链总产值达39亿元;持续壮大牡丹芍药鲜切花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年供应切花400万支,已成为全市最大的牡丹鲜切花基地,洛阳牡丹产业新高地已初见成效。

  坚持“项目为王”的发展思路,以项目实施撬动特色产业发展。建立孟津区农业特色产业项目库,入库项目104个,总投资80.3亿元。同时,做好农村金融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区、镇、村三级金融服务体系已覆盖全区。已加快启动西部乡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一期项目,以牡丹产业园、豆芝芽搬迁、常袋阳光玫瑰种植基地等20个重点项目推进为重点,明确分包人员,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确保重点项目有突破性顺利推进。

  引进木尧、河南宿联等10余个高端民宿运营团队,依托沿黄生态廊道,打造黄河风情、瀍河生态、田园风光三大民宿集群,“黄河人家”民宿品牌建设蹄疾步稳。民宿经济逐步成为孟津区高质量推动乡村运营的新引擎,实现农业由“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转变。

  强化对外宣传推介,助推企业提档升级。在抓大育小,培优育强主体方面发力,制定《孟津区培优育强农业龙头企业实施方案》,建立平台载体储备库,入库市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评选出农业类优强企业7家,确保孟津区在特色产业上懂生产、会管理、善经营、且市场竞争力强的主体遍地开花、层出不穷。为好农业品牌故事,诚邀省市媒体、作家到孟津采风20余次,大力宣传推介优质农产品,助力做强农业经营主体。

四治并进 深化治理

  乡村治理是构建和谐美好乡村的关键基础。孟津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导,以乡里中心为载体,全面覆盖“三自”组织,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提高村民幸福指数。

  统筹协调金融资金支持,拓宽“三村”创建资金来源,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移民后扶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惠农e贷资金等多种途径进行融资,撬动社会资金投入,破解资金瓶颈。用好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规范资产资源出租发包行为,促进集体资产家底清、不流失、能增值。截至目前,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完成交易621宗,交易额2.3亿元。

  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持续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明显提高。成立培育“三自”组织3300余个,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活动7200余场,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积极推行“党建+志愿”模式,以党员先锋队带动共青团、妇联、民兵等志愿服务队开展关爱帮扶、文明创建等活动,形成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弘扬好人好事,引导和发动群众破除陈规陋习,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争做移风易俗的积极倡导者和自觉实践者,乡村文明风貌取得明显改善。

  坚持“问需于民、市场运营、群众参与、数字赋能”原则,以市场化思维推动乡里中心建设,着眼于村民实际生活和乡村发展需要,在做好基本服务的基础上拓展特色服务,开展金融普惠、助农电商直播、技能培训、托幼养老、产业运营等多种服务活动,构建一站式生活服务圈,打造乡村治理新样态。

  现如今,55万孟津人沿着乡村振兴“千万工程”富民之路,迸发活力、踔厉奋进,打造孟津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为实现农业强国梦不断奋斗。

编辑: 路天畅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