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高温要来了#
文:张彩凤 图:来自网络
小满节气正值夏季初期,气候湿热交织,人体易受湿邪侵袭,需通过饮食、起居、运动等多方面调理以达到清热祛湿、养心健脾的目的。以下是结合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综合建议:

一、饮食调养:清热祛湿,健脾和胃
I、多吃清热利湿食物
小满湿热较重,宜多食苦瓜、黄瓜、冬瓜、绿豆、红豆、薏米等食物,可煮成汤或粥(如绿豆百合粥、冬瓜薏米汤),以清热解毒、利水渗湿。
适量食用苦味食物(如苦菜、苦菊),可清心火、祛湿热。
2、避免加重湿气的食物
减少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如烧烤、冰淇淋),以免助湿生热,损伤脾胃。
3、推荐药膳与茶饮
①百合绿豆莲子粥:清热养阴,缓解口干失眠。
②金银花茶:清热解毒,适合咽喉肿痛或痱子频发者(脾胃虚寒者慎用)。
③藿香清暑茶:芳香化湿,改善暑湿引起的胸闷、腹胀。

二、起居有度:顺应阳气,防暑祛湿
1、作息调整
晚睡早起,顺应夏季阳盛阴衰的特点,但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伤阴。
适当增加午睡(30分钟~1小时),以缓解疲劳,恢复精力。
2、环境调节
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以免寒湿侵袭。若使用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并注意腹部保暖。
衣物选择棉、麻等透气材质,勤换洗以防湿疹。

三、运动养生:适度有氧,避免大汗
1、选择轻量运动
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反而耗气伤阴。
户外活动避开正午高温时段,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2、穴位保健
按摩足三里、丰隆、阴陵泉等穴位,可健脾祛湿;艾灸中脘、气海等穴位有助于温补阳气。

四、情志调节:心平气和,养心祛躁
1、保持心境平和
夏季易心烦意乱,可通过冥想、听轻音乐、阅读等方式舒缓情绪,避免血压波动或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2、参与社交与培养兴趣
参与户外活动(如郊游、园艺),既能疏解压力,又可增强体质,但需避免暴晒。

五、中医特色调理:未病先防,冬病夏治
1、节气灸疗法
①安神养心灸:艾灸劳宫、涌泉等穴位,可宁心安神,预防夏季心烦失眠。
②健脾祛湿灸: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改善脾虚湿困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
2、祛湿健脾食疗
多喝山药芡实粥、赤小豆汤,或饮用茯苓陈皮茶,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六、注意事项:防湿邪与热病
1、避免贪凉
勿过度依赖冷饮、冰镇食品,以免损伤脾阳,加重湿气。
夜间睡觉避免赤膊贪凉,防止寒湿入侵经络。
2、预防皮肤病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更衣,避免湿疹、痱子等湿热相关皮肤病。

小满养生核心在于"清热祛湿、养心健脾"。通过饮食调理、适度运动、情志管理及中医特色疗法,可有效适应季节变化,为身心注入活力。此时亦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期,尤其适合调理慢性肠胃炎、风湿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