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宏喜
要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采取科学规划与资源整合、发展特色产业与品牌建设、创新经营模式与机制、加强组织保障与人才支持以及拓展销售渠道与市场营销等措施,才能成功实现了通过农村土地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目标。具体而言,建议采取如下做法,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一、制度建设与组织保障
强化民主决策机制。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每一项决策都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实现民主化、科学化决策。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为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应单独建立账户、单独核算,与村委会账目剥离。同时,应严格按照上级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自己的章程和制度。通过实行规范化核算和管理,确保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透明度和资金安全性。
严格落实奖惩机制。为激发村干部和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应严格落实奖惩机制。对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和村民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干部进行问责和惩处。这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激励机制。
强化一把手责任。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把手、领头雁,必须有领导能力、有责任心、有威望、敢担当、讲奉献、吃苦肯干、有魄力、顾大局看长远。他们应办事公开公平公正,团结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地开展工作。同时,一把手在决策重大事项时必须严格遵守“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要求,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加强组织部门、财政部门等联系。组织部门、财政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当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加强与这些部门的联系,可以及时了解政策动态,争取项目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通过合作与交流,可以共同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人才与资源引进
引入专业管理人才。为了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可以聘用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职业经理。职业经理将负责具体的经营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发展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市场渠道等,为村级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动员长期外出人员和能人参与。长期外出人员和能人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拥有资金、技术和市场资源、人脉关系等优势。因此,要打好“乡情牌”,念好“引才经”,积极动员他们参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通过入股、流转、出资等方式参与村内经营。这不仅可以为村级集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还能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加大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力度。为了顺利推进土地流转工作,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公示、广播、标语、版面、微信群等方式都可以有效传递政策信息。同时,村干部应深入农户家中,因户而异、因人而异地开展工作,提供多种流转、托管、入股、互换等选择方案,确保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
土地流转与保底分红机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应确保流转价格符合正常市场价,并实行保底分红法。即除了土地流转费用外,村直接经营的营利部分也将进行分红。分红顺序应优先考虑入股土地的农户,其次是全体村民成员。具体分红比例应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确定,确保公平公正。
三、土地资源规划与整合
盘点并盘活、整合土地资源。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应积极盘活、整合各类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资源。如五保户承包地,超占承包地以外的路肩、地边、沟渠,长期占用的四荒地、坑塘、农户房前屋后集体土地以及违法承包的机动地等,应依法依规进行收回和整理利用。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使这些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最大效益。
稳步扩大流转规模。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应采取先少量流转、再逐渐多流转的策略。初期采取少量流转的方式,可以有效控制改革风险,避免因大规模流转而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或经济纠纷。通过少量的土地流转实践,可以积累宝贵的操作经验和管理模式,为后续的更大规模流转提供科学依据和可借鉴的模板。农民对于土地流转的接受程度需要时间,少量流转有助于农民逐步适应这一变化,减少抵触情绪,为未来的合作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土地流转过程中,市场环境、政策导向以及农民意愿等因素都可能发生变化,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因素的变化,并据此调整流转策略,确保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扩大流转规模的同时,要注重利益平衡,确保各方都能从土地流转中受益,从而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优化土地流转、托管与入股模式。在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多元路径中,我们应将目光聚焦于直接经营与专业管理模式的结合,力求精简中间环节,提升运营效能。针对土地流转、托管与入股,首要任务是确保合同条款的清晰明确,避免复杂的层层流转与转租现象,以保障各方权益的稳定与可预见性。通过直接经营模式,我们能够更有效地掌握成本控制的主动权,从源头上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土地流转则需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尊重农民意愿,确保流转过程的合法合规与自愿性,使土地资源能够高效、有序地流向具备专业经营能力的主体手中。同时,农业托管服务的推广与发展,将为农业生产注入专业管理的力量,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的运营,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在此过程中,建立健全入股合作机制,明确股权与收益的分配原则,是保障农民权益、激发其参与积极性的关键所在。
审慎扩大再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盲目扩张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在获得一定利润后,企业应首先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评估,以确定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市场需求来支撑扩大再生产。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忽视风险控制,很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库存积压或市场饱和等问题。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逐步购买必要的农机设备。这样既可以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大造成的资金压力,又可以确保农机设备能够得到有效利用。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服务组织提供农机租赁、代耕代种等服务。村集体可以通过租用这些组织的机械来满足生产需求,从而降低综合成本。
四、特色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
合作与特色种植并进。随着土地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我们应积极与龙头企业和经验丰富的致富种植高手携手合作并进。这样的合作不仅能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高效的管理经验,直接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还能共享市场信息,降低经营风险。特色种植作为提升农业效益的重要途径,虽伴随一定风险,但其高利润潜力不容忽视。因此,建议采取谨慎策略,先小规模试种特色作物,根据市场反馈逐步扩大规模,确保稳中求进,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实行“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盘活村内闲置学校、老厂房、老村委、村民破旧院落等资源,招龙引凤,引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入住,通过出租、合作等方式,村集体与龙头企业与和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龙头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支持;村集体负责土地流转和资源整合;农户则负责具体生产工作。这种模式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推进规模化经营。为了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规模化经营策略,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经营必将被大市场所淘汰。具体而言,应积极探索并实施小块地并大块地、地块互换等创新模式,以此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格局,显著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通过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能够逐步实现从分散向集中的转变,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进程。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单位面积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村级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因此,推进规模化经营不仅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整体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摸索并优化村集体土地经营模式操作流程。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持续优化土地经营模式操作流程至关重要。从土地流转的规范操作开始,确保程序透明、合同严谨,保障村民权益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随后,种植管理环节引入现代农业技术与管理理念,实施标准化作业,提升作物品质与产量。收获加工阶段,则利用机械化、自动化手段提高效率,同时注重产品安全与品质控制。在销售服务方面,积极拓宽市场渠道,利用电商平台等现代营销手段,增强品牌影响力,并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我们逐步构建起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操作流程体系。这一流程不仅提升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运营效率,还显著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为村级经济的持续繁荣与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经营模式与机制创新
合理提取公积公益金。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合理提取公积公益金是维护集体利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村集体在获得经营利润后,应依据科学规划,审慎设定公积公益金的提取比例,通常建议控制在不超过总利润的30%范围内。这一比例的设定旨在平衡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确保村集体在保障基本运营的同时,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支持村里的公益事业,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提升、医疗卫生改善等,以及为未来的生产扩大和技术更新预留资金。
建立健全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经营机制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保障。这要求村集体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构建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运营体系。首先,需明确产权归属,清晰界定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与增值。其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制定、收支管理、会计核算等环节,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防范财务风险。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多元化经营,激发村集体经济的内在活力。此外,还应加强监督与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确保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并通过绩效考核、奖励激励等措施,调动村干部和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形成一套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村集体实际情况的经营机制,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试点示范,逐步推广。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壮阔征途中,采取“试点示范,逐步推广”的策略是明智之举。这一策略强调首先选取条件成熟、基础扎实的村庄作为试点,通过精心策划与实施,让这些村庄成为先行者,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在试点过程中,注重收集数据、分析成效,不断调整优化相关制度、流程和标准,确保试点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当试点村庄取得显著成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时,便适时启动推广机制,将成功经验逐步向周边乃至更广泛的村庄辐射。这种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推广方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整体推进的风险与成本,还能够激发更多村庄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加速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整体跃升与繁荣。。
鼓励每个村庄积极参与。浚县的每一个村庄,无论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还是人文环境如何,都承载着丰富的土地资源与深厚的发展潜力。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土地是农村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些土地,既是村民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我们必须珍惜并充分利用好这些土地资源,讲土地经营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突破点,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经营,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市场营销与销售渠道拓展
建立与产前、产中、产后相关部门的可靠稳定关系。为了确保村级集体经济的顺利发展,必须与产前(如种子、化肥、农药供应商)、产中(如农业技术服务、农机租赁等)和产后(如农产品加工、销售、物流等)相关部门单位建立可靠稳定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还能确保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畅通,增加农民收入。
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市场营销。为了促进农村土地经营的高效与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并强化市场营销策略。这包括利用电商平台拓宽线上销售网络,将农产品直接对接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民收入;同时,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品鉴会等活动,增强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吸引更多采购商和消费者关注;此外,还应深化与超市、餐饮企业等终端市场的合作,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确保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与稳定。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能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科技引领,提升农业生产效益。针对农村科技落后的现状,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新设备,与科研机构、技术专家建立合作关系,提升农业生产效益。规模化和规范化经营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和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
七、财务监管与透明度提升
强化财务监管与公开。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范财务收支是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严禁账外账、小金库、私分、乱发等违法违纪行为。实行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制度,确保村民对村集体财务状况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镇(街道)三资办和管理区要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力度,不留死角。村监事会要认真履行职责,不可流于形式。同时,县乡要加强审计和检查力度,确保村级财务的合法合规。
提升人员素质与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人员素质与财务管理水平是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加强人员培训,特别是针对村干部和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是提升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径。通过系统化的培训,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法律意识,还能使他们熟练掌握会计核算技能,学会精打细算,从而清晰掌握村集体经济的收支状况,明确盈利点与待改进领域。同时,为确保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可以灵活采取多种模式,如由镇(街道)三资办代理财务记账工作,或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代理,这样既能减轻村级负担,又能有效避免财务风险,为村级集体经济的稳健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确保农资采购、农机购置、农产品销售透明公正。为确保农资采购、农机购置以及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透明公正,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首先,在农资采购方面,应坚持公开招标、货比三家的原则,确保所采购的农资质量优良、价格合理。同时,通过公示采购信息、公开采购过程,接受村民和社会监督,增强采购透明度。其次,农机购置也应遵循同样的原则,不仅考虑性价比,还要兼顾适用性。在购置过程中,同样需要公示相关信息,确保每一环节都公开透明。此外,农机的使用管理也应建立台账,记录使用情况,便于监督和审计。最后,在农产品销售环节,我们应积极开拓市场,拓宽销售渠道,同时确保销售过程的透明公正。通过建立农产品销售信息公示制度,及时公布销售价格、销售渠道等信息,让村民了解销售情况,增强信任感。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确保农产品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
八、可持续发展与经验借鉴
勤俭节约,合理规划资金使用。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农业生产投资大、周期长、成本高、效益低、风险大,农业收入来之不易,效益都是扣出来的,每一分钱都应花在刀刃上。避免盲目扩大支出和大手大脚乱花钱的行为,重大开支必须严格开支审批手续,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与基层政权、人居环境与文化相结合。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与基层政权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和文化传承相结合。通过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升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这些措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和社会环境,为村级集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历史回顾。毛主席时代的土地合作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增加了农产品产量,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加强党在农村的领导和影响力,巩固工农联盟和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基础。同时,这一运动也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加强了农村社会团结和互助精神的培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具体来说,在土地合作化的过程中,农民通过组织起来,共同耕作土地,共享收益和风险,这种合作模式能够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影响,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而且,随着合作的深入,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总的来说,毛主席时代的土地合作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善了农民生活,加强了党的领导和社会团结,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典型案例。刘庄和南街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典范,它们在集体土地经营方面有着独特的范例。以下是对两村实行集体土地经营方式的概述:
刘庄村: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镇,面对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刘庄村基于当时集体化已取得的成果,决定继续走集体化道路。在集体土地经营方面,刘庄村采取了以下措施。
土地流转与集约化经营:刘庄村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积极走访入户讲解政策,与村民签订流转协议,实现土地的连片规模化流转和集约化经营。这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
项目带动与农业机械化:刘庄村争取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购置收割机、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通过农机租赁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同时降低村民耕种成本。此外,刘庄村还大力发展投资农业,购买大型农业设备,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
规范租赁合同与提升经济效益:刘庄村通过召开村民大会、企业代表磋商会议等方式,共同商定统一的土地流转价格,并规范与利民制粉、吉象粮油等企业的租赁合同,进一步提升了集体经济的效益。
南街村:位于漯河市临颍县,其集体土地经营方式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土地整合与集体管理:南街村通过土地流转和整合,实现了土地的集中管理和统一经营。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专业化。
村级经济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南街村成立了村级经济合作社和多种农业专业合作社(如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由村委会和村民共同管理,设立专门的经济合作社管理机构。这些组织在整合资源、提高农民收入和劳动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元化发展与产业升级:南街村不仅注重农业的发展,还积极拓展非农领域。通过整合企业资源,南街村建立了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涵盖方便面、面粉、调味品等多个产业,实现了产业的多元化和升级。
综上所述,刘庄和南街村在集体土地经营方面均采取了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项目带动、规范合同等有效措施,并通过成立经济合作社、发展多元化产业等方式实现了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这些成功经验为其他农村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