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聚焦学理中国】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推动中非合作开启新篇章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08-30 11:29:46

中非合作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支持。多年来,中国与非洲达成了合作共赢的独特方法,即将非洲视为国际合作的广阔舞台,而非大国竞争的“竞技场”。深化合作是中非实现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将为构建更加强大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为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国际关系更加均衡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中非智库论坛是中非合作论坛的重要分论坛之一,致力于促进多项合作议程,在促进中非关系持续深入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24年3月8日,《中非智库关于深化全球发展合作的共识》(亦称“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三届会议上发布。百位智库学者充分酝酿思想,广泛征集多方意见,为“全球南方”合作建言献策。“共识”涵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全球发展可持续化转型、全球安全发展、知识共享等多个关涉人类发展的重大方向,取得丰硕成果,赓续了中非合作新篇章。

一、深化平等包容国际关系,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

此次发布的“共识”是对西方主导的发展理论和发展话语的超越。西方竞争性民主政治不利于非洲国家的族群融合。近年来,非洲一些国家和政党在批判西方发展范式的基础上,努力发掘社会主义之于非洲摆脱西方范式束缚的价值。“共识”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纠正非洲遭受的历史不公对待,致力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超越了西方主导的政局。它提出,国际社会要基于相互尊重、团结合作、开放共赢、共同繁荣的原则,深化发展合作。此外,“共识”还强调加强文明之间的对话而非冲突,尊重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基础国情,应当立足于本土文化特色选择发展道路,倡导自主性和互学互鉴的原则,摆脱对普世化、主流化和中心化一元发展模型的依赖。时任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这些理念和建议体现了中非学术界的眼界和智慧,值得各方重视”。2024年是中非合作的大年,这一共同心声不仅是对推动世界多极化朝着更加平等有序方向发展的宣言,也是开启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新篇章的重要里程碑。

二、增进普惠式经贸合作,开展包容性经济全球化

中国已连续15年作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发展中国家对非投资的领头羊。在支持非洲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是坚定的倡议支持者和资源整合者。2023年8月的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中国发布《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承诺调动中国对非合作资源和企业积极性,支持非洲发展制造业,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多元化;同时,中国承诺实施《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通过拓展粮食作物种植,鼓励对非农业投资和加强农业科技合作,助力非洲农业的转型升级。中方一贯认为,中国和非洲等“全球南方”都有权分享经济全球化红利,获得加快自主发展的机会,应当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加强国际产业分工,在建立更具韧性的全球产供链进程中推动自身产业升级、改善产业结构。此次发表的“共识”为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提供策略,指出问题症结在于识别和解决制约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体系性结构性因素;进一步强调应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对国家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给予高度重视,超越“将完全竞争和完全理性视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的思维误区。

三、促进全球发展转型,高质量战略合作沁润式开展

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会议后首次发布了《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和《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两份重要文件,为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目标提供指引。《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为中非合作规划了中长期的愿景,意味着中非双方正致力于在项目合作与战略合作、项目落地与项目可持续运营、短期收益与中长期合作效果等多个维度实现平衡。《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则是中非第一次在全球重大问题上发布共同的立场文件,不仅加强国际合作、多边合作、南南合作、三方合作等各层次的合作,还加强在气候投融资合作、“绿色长城计划”、“非洲农业适应倡议”等重点项目和计划上的务实合作,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韧性,强化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非合作的战略目标,推动中非合作高质量发展是中非合作的必然要求。本次“共识”在结合《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和《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等倡议之余,引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非盟《2063年议程》、“一带一路”等框架,综合各国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生产要素自由流通,接续新能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业发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为未来中非应对其他全球性战略挑战提供了重要启示。

四、呼吁全球安全发展,构建和平国际交流平台

“共识”中提出了一系列核心原则和行动指南,旨在促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调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人民视为社会发展的主体而不仅仅是抽象的统计数字,从而确保发展成果能够真实反映和满足人民的需求和期望。在此基础上,“共识”进一步呼吁全球范围内的安全发展,主张构建一个和平的国际交流平台,致力于平衡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以营造一个稳定且有利于发展的安全环境。应对全球安全挑战的长久之道在于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重视彼此合理安全关切,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从而实现普遍安全、共同安全。为此,各国的合理安全关切应得到充分重视,并通过对话和协商的方式,有效化解潜在的矛盾和冲突,避免战乱、恐怖主义、传染疾病或泛安全化倾向对发展构成阻碍。“共识”倡导国际社会携手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助力全世界实现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特别关注因冲突而遭受苦难的民众,呼吁国际社会以更加理性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在经济金融安全领域,“共识”提倡加强国际合作,以确保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包括开辟稳定且畅通的国际结算通道,拓展双边本币结算机制,以及建立多元化的外汇储备体系;同时还探讨了在中非合作论坛、“金砖国家”等多边合作机制框架下,建立一个公正、客观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可能性,以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公平竞争。

五、推进各国发展知识共享和教育合作

在全球化背景下,推进各国之间发展知识共享和教育合作已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途径之一。在发展振兴的道路上,中国与非洲均面临着将庞大的人口规模转化为人力资源的共同挑战。在关乎如何利用人才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如何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确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议题上,中非双方均认识到,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是助力本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政府已宣布实施《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每年将为非洲培训500名职业院校校长和骨干师资,并培养1万名具备“中文+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与浙江师范大学合作创办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积极推动中坦双方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执行校长尼尔森·博尼法斯教授表示,中非智库论坛在多个合作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非智库论坛作为中非民间交流的重要沟通平台,已在工业化、农业、金融服务、绿色发展、贸易投资、消除贫困、公共服务、人文交流、和平安全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充分关注和讨论。这些讨论不仅加深了双方的理解,为务实行动提供了思想支持,更为深化中坦乃至中非合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智库)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 张黎明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