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行而不辍 奔赴美好未来
汴梁晚报
2024-09-11 14:41:48

作者:刘沛源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个新的名词“习得性无助”。这是一个源自西方心理学的名词,指的是个体在长期遭受无法预测或控制的负面事件后,逐渐失去改变或掌控情况的信心,产生一种无助感。

对于孩子来说,常见的负面事件莫过于家长的贬低、打压、训斥。长此以往,在如此紧张的家庭关系中成长的孩子,由于时常产生无助感,便会形成一种怀疑自己、批评自己的惯性思维。当他们成功了,会认为是外部因素导致的成功;当他们失败了,会认为是由于自己能力不足、努力不够导致的失败。对学龄期儿童来说,自我批评归因越多,挫败感与无助感就越强,坚持学习的毅力也就越弱,这对孩子的成长尤其不利。此外,我通过观察发现,习惯于无助感的孩子往往不会主动和家长交流校园生活、学习情况,他们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在压制本性、逃避问题中强迫自己独立。

明白这一点以后,我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当孩子将某件事搞砸了以后,我不再疾言厉色地批评他,而是耐心地了解实际情况,为孩子分析问题,安抚孩子的情绪。当孩子考试失利时,我也会主动安慰孩子,从每一个学科中找亮点,肯定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在减轻孩子压力的同时增强其自信心。此外,我还会主动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老师一起关心、鼓励孩子,给予孩子正向反馈和激励,从而让孩子远离无助感。

家长和老师的支持与肯定,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对孩子的夸奖,不应只停留在“宝宝真棒”“宝宝真聪明”等浅层面,而应就具体事情给予孩子不一样的鼓励,让夸奖的话击中孩子的内心。相信在一次次触及心灵深处的互动中,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家长以后,“学无止境”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件需要躬行实干的终身大事。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让我们携起手来,带着孩子一起奔赴美好未来!(本文作者系开封市一师附小学生家长)

 

编辑: 凌小月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