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孩子哭闹马上想“止哭”?错,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表达“情感反应”
雪花飘下
2024-09-18 17:49:42

晚上跟孩子们在小区门口玩耍。

小区门口的小广场附近有个超市,不时地会有孩子在门口赖着不走想买点东西。年纪稍小的孩子遭到妈妈的拒绝后,就开始哭闹、撒泼、发脾气。有的妈妈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任由孩子哭闹,僵持了一会,孩子不哭了。有的妈妈会威胁和恐吓:“你再哭,我就……”孩子吓得不敢哭了。有的妈妈直接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孩子破涕为笑,皆大欢喜。

养育孩子让父母头疼的事情有两个:一个是孩子生病,另外一个就是孩子闹情绪哭闹不止。只要孩子哭闹,许多父母就感觉生无可恋。不管是妥协、打骂、冷处理还是哄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止哭。

不让孩子发泄正常的情绪,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孩子在出生后,想要顺利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生理上得到满足而存活下去,一个是在情感上的需求得到满足。只有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完成社会化。在这个过程中,“情绪”把婴儿和看护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和他同事曾做过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家长在孩子5岁的时候就训练管理自己的情绪,那么在8岁的时候,身心状态会更好,他们在学习以及与同伴交往方面的表现会更加优秀。


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在《培养孩子高情商》一书中,提出了情绪管理训练5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就是察觉孩子的情绪,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学会表达“情感反应。”

一、“情感反应”对孩子管理情绪有多重要?

情感指的是一个人的感受或情绪,情感反应指的是对孩子正在经历的情绪进行识别,并运用反应性陈述对其进行命名。具体什么意思呢?

场景一:孩子爬上了游乐场架子的最高处,他大笑着吆喝:“嘿,你们看看我爬的多高。”

非情感反应:“爬那么高干嘛?多危险啊,快下来!”

情感反应:“好厉害,你爬那么高一定很骄傲吧?”

场景二:孩子对他还没玩够,就被要求去上床睡觉感觉非常不满。

非情感反应:“明天还得上学呢,你玩到这么晚想迟到吗?还不快去睡觉。”

情感反应:“你还没玩完呢,这确实让人生气,被打断的确让人感到沮丧。”

这些情感反应都能承认并帮助孩子对情绪做出定义。在每一个不同的场景中,父母所使用的语言和声调都应当跟所描述的情绪状态一致,这样传递的情绪才能更完整。

前段时间,大S因为儿子怼汪小菲遭到热议。当时,她在缅甸录制《我们是真正的朋友》,恰逢台湾发生了7.6级地震。担心儿子在地震中的安危,她第一时间跟儿子视频通话问:“有没有感觉到地震。”儿子说:“有”,她接着问:“怕不怕?”。儿子说:怕……电话那头的长辈来了一句,“他哭很大声。”汪小菲在电话那边说:“你一男孩子,地震有什么可哭的?大S果断制止汪小菲,shut up, 汪小菲”!转而继续安抚儿子的情绪。

大S在处理儿子害怕的情绪时就做的非常明智,除了第一时间察觉孩子害怕的情绪,同时严厉制止了汪小菲错误的做法。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如果父母经常跟孩子交流情绪,孩子应对情绪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因为只有对亲身经历的事情,才能有深切的体会。所以如果父母能及时指出情绪并描述,对孩子来说,大有好处。

1、让抽象的情绪变得容易被感知

用表达情感反应的方法能让原本抽象的内容更容易被理解,也就是说能使情绪变得更具体。因为情绪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把握。如果父母给孩子的情绪贴上一个标签,便于孩子尽快熟悉是哪一种情绪。

给情绪贴上标签也可以识别和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比如一个正在愤怒的孩子以前听说过愤怒这种情绪,就容易觉察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有了这样的认识,孩子就可以从以往的经历中提取出,应对当前局面的可行性行动方案。

《全脑儿童》的作者丹.西格尔说过,即使仅仅是给孩子的感受贴一个标签,也有助于孩子平复情绪。

2、学会区分相似但不同的情绪

像生气、厌恶和愤怒这几个情绪,它们所反映出的情绪状态是有差别的,都是生气的表现,但是含义不同。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反应能帮助孩子更准确地识别和理解自己当下的情绪状态。

而且,听到的表达情感的词语越多,他们可使用的也就越多。词汇量越大,他们在向别人表达情绪时可用的选择也就越多,这会让他们对自己的表现感到自信。同时,呈现的情绪反应也会更加丰富。

研究表明,当人们学习了新的词汇后,理解能力和对事情的归纳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3、体现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尊重

父母通过情感反应认可了孩子的情绪,就是通过一种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关注和关心。这种认可会让儿童感到自己得到了倾听和接纳。而且,孩子不仅能意识到父母尊重他们的情绪,当他听到别人的描述跟自己想的一样时,会发现大家的情绪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自己的情绪经历有什么不正常了。

4、提升孩子的语言及自我表达能力

孩子通过父母的帮助学会识别情绪,同时学会表达情绪。这样,别人就很容易知道他们的感受,不但能减少误解,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帮助。

这种分享情绪的方法通常被称为自我表露,它被看做人与人交流的基本技能。当孩子学会使用语言后,就不需要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负面情绪了。比如当他说“我很生气时”,他会感到很有成就感。因为他觉得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而无需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

二、面对孩子不同的情绪,父母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1、忽视

很多时候,父母以为对孩子的情绪忽视不见,那些情绪就会消失不见。但事实并非如此,情绪仍然存在,孩子不知道该怎样应对。这样做,对提升孩子的社会能力和建立健康的自尊无疑是毫无益处的。

如果孩子的情绪经常被父母忽视,那么就无意中给孩子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号:

“你的情绪不重要”

“你的感受是错的”

“你的情绪是不被接受的”

临床心理学发现,遭受了童年情感忽视的人,他们似乎总是为别人着想,却很少为自己着想。他们或者因为意识不到自己的情感需求而无法表达,又或者体验到某种感受和需求却害怕表达出来。

2、撒谎

有的时候,父母为了“保护”孩子不要遭遇对他们来讲比较艰难的情绪环境,会故意隐瞒真相。

有一次,我带着孩子去医院采血化验血型。这是他第一次去医院,我没有提前跟他说要去干什么,害怕他哭闹我控制不住场面,骗他说去“看星座。”到了医院之后,我还是围绕着星座谈抽血这件事。直到开始抽的那一瞬间。他才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哭得声嘶力竭,一边哭一边说:“妈妈骗人,以后再也不来医院了”。伴着拳打脚踢,果然没有控制住场面。

这件事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这样的谎言不但不能让孩子对必须面对的现实做好心理准备,还会破坏信任感。就跟狼来了一样,一旦开始说谎,花好长时间建立的信任关系一下子就削弱了。

3、否定

这种做法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我经常听到父母跟孩子说:

“别紧张,有什么好害怕的”“不要生气,小孩子生啥气啊”“不过就是摔倒了,又不会死去”“你哪有在害怕啊,给我们笑一下”

当孩子的情绪被否定时,实际上向孩子传递了这样的信息:“那些情绪是错误的,有这些情绪的都不是好孩子。”显然,以后孩子会羞于表达情绪,隐藏情绪,对身心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4、羞辱

跟撒谎和否定情绪一样,羞辱孩子也会让他们对自己产生怀疑并感到内疚和自卑,绝不可能期望他们有积极的反应或产生好的感觉。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在羞辱孩子。

“你哭什么啊,我真没想到你会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其他孩子都很开心,为什么就你不开心啊”“谁谁从来不知道害怕,怎么你就跟个胆小鬼一样。”

虽然可能我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想要避免和化解当时跟孩子形成的紧张气氛,起到安慰的效果。但是事与愿违,这样做不仅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还会阻碍孩子学习更加有效的应对情绪问题的方法。

只有改变上面这些错误的方法,选择一些能够提升孩子信任、能力和价值感的积极策略,才能帮助孩子增强应对情绪挑战的技能。

三、在表达“情感反应”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表达“情感反应”看上去好像很简单,实际在教孩子认识情绪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孩子表现出的各种情绪都要非常敏感

生活中,孩子会有很多情绪,有的比较极端,有的温和,还有积极和消极之别,所有的情绪都很重要。如果你只花时间关注激烈情绪和负面情绪,孩子就会认为只有这些情绪才值得表达。因此,一定要注意他们所有的情绪,并做出情感反应,这样,他们对情绪才会有更加广泛的理解。

2、不要对孩子正在经历的情绪发表判断性评价

除非有确切把握的证据,否则不要急于给孩子产生情绪的原因下结论。比如,你放学后去接孩子,发现他哭了,情绪明显是悲伤或者因为生气。但具体原因是什么,这个是无法确定的。

既然不知道原因,所以恰当的做法就是跟他说:“你看上去有些难过。”而不是说:“你很难过,因为你想妈妈了。”跟孩子用第一种方法沟通比用第二种更加准确。

3、变化着使用各种表达情绪的词语

一定要使用许多不同的词语来形容孩子的情绪,这样可以扩充关于情绪的词汇量,同时,也能让你的语言表达多样化、形象、生动。

不妨从使用初级情绪的词语开始,比如高兴、生气、悲伤和害怕。慢慢地,不断扩充相关或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近义词。然后提前想好几个你最近没有用过的词,并计划好在某一天尝试使用它们。每当合适的场景出现时,就用一个准备好的词汇,做到每天都用不同的词汇重复。

4、认可孩子的情绪,哪怕它让你感到不舒服

有些时候,孩子表达的情绪会让人感到没有道理、难以理解或者很难应对。比如,孩子放学后气冲冲回到家,他咬牙切齿地吼道:“我讨厌语文老师,他每次都布置很多作业,我都没有时间干别的事情了。”这种情况下,父母的反应通常有以下四种:

劝诫:对任何人都不能说“讨厌”这个词,这样说别人是不对的。

分析:他必须这样做,不然你怎么能学会不认识的字词呢?

否认:你不能讨厌任何人,知道吗?

忽视:行了,不要再那么说了,先去玩会吧。

这样做以后孩子可能就不再愿意跟你分享情绪了。而且,会更抵触或者用更极端的方式表明情绪。他对老师的印象不但不会改变,更无法学会应对愤怒情绪的更积极方法。正确的反应可以是:听上去你今天在学校过得很糟糕。

5、等孩子的情绪变得更加清晰,再逐渐尝试使用情感反应

有些情绪不太容易判断,或者有些孩子的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如果对孩子不够了解,或者没有明显的情绪让你做出判断,在跟他互动时最好使用其他方式,等待一会再使用情感反应。比如,你看到孩子一个人坐在台阶上看其他小朋友踢球。可以先问:“你一个人坐着呀?”孩子可能会说:“我在休息。”大人:“你想自己待会儿,先休息一下。”孩子:“他们说我不可以跟他们一起玩,等他们玩完之后我才能玩。”大人:“你听上去有点不高兴。”这就是获得足够的孩子情绪信息后,最后再表达情感反应。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