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段丹洁)10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在京发布《中国式现代化指数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5个维度,综合评价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指数的首次公开发布,不仅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科践行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服务国家发展测度领域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重大需求的具体体现,对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副院长李静萍介绍,中国式现代化指标体系包括5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和93个四级指标,通过科学的方法测算出全国总体以及各地区2020年至2023年的中国式现代化指数。
《报告》显示,中国式现代化总指数稳步提高,5个二级指数具有良好的协同性;各地区中国式现代化指数整体提升,北京、上海、浙江、天津、福建、江苏、广东处于领先梯队。
《报告》提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议:继续推进经济发展,通过创新实现经济整体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加强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注重激发人民的文化参与;进一步加强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地实施,不断提高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程度;将发展成果落实到民生各个维度,增加国民获得感。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贺耀敏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指数很直观、可感知、能比较、有温度。该指数科学地界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度量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度和发展成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彦斌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数的完整测算与发布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此外,该指数量化评估各地区现代化发展的情况,有利于指导各地区认清短板、明确长处。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高敏雪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指数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从理论论证到量化分析的“突破”,实现了指标设计、数据源选取与测算、指数合成等方法论层面的“突破”,实现了经济统计问题和数据科学等多学科融合交叉的“突破”。
发布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