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淞
在华夏大地的千万座大山中,有一座被《诗经》专一歌颂,并称为“与天地相通”的山,那就是《诗经▪大雅▪崧高》的开篇“嵩高惟岳,峻极于天”。这座山,就是被称为中华圣山的嵩山。它不言不语,不争不斗,却有着36亿年的历史,它犹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以亿万年的风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自然的壮丽。而嵩山的太室主峰,名曰峻极,又唤华盖,峻极峰以它独有的风姿,矗立于云端之上。这里,是天地间的一处灵境,是天地人合一的接点,是心灵得以栖息的圣地,更是无数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魂牵梦绕的地方。
峻极峰缘何又名华盖峰呢?由查阅历史文献,再到实地考证,就不难得出结论。“华盖”二字,源自浩瀚星空,本是紫微垣中一颗璀璨的星宿,以其独特的伞状形态,成为古人仰望苍穹时,心中那份对未知与神秘的向往。在古人的眼中,华盖不仅仅是天上的星辰,更是权力与尊贵的象征,是帝王命运的庇护所。当这份星辰的恩泽降临人间,化作峻极峰上那座遥不可及的山巅,便注定了这里将不凡于世,成为世人竞相攀登、祈愿祈福的圣地。
漫步于嵩山脚下的古径,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每一寸岩石都记录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随着脚步的逐渐抬升,空气中的尘埃渐渐远去,留下的只有清新的山风和那越来越近的星宿之梦。登上峻极峰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与古人心中的华盖星宿,以及天人合一思想,来了一场跨越千万年的约会。
站在峻极峰顶,环顾四周,只见云海翻腾,群山如黛,一片壮丽的景象尽收眼底。西望秦岭,东瞰淮海大平原,北眺黄河,南瞻长江北望黄河,宛如一条银色的绸带,在晨曦或暮色中缓缓流淌,讲述着千古不变的故事。周视群峰,它们或挺拔峻峭,或温婉柔美,宛如一群童子,竞相朝拜着这位至高无上的王者。此刻,不由得高声朗诵起峻极峰御碑亭那幅“翠岭千重包楚塞,黄河一线下秦川”的楹联,心中也禁不住涌起一股“天地之中,配天作镇,宇宙俱瞻,总统四极”的豪情壮志,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脚下,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随风而去,只留下一片宁静与超脱。
山风拂面,带着泥土与花草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闭上眼,深深地吸一口气,仿佛能吸进整个大自然的精华,心灵在这一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净化与升华。耳边传来的是松涛阵阵,鸟鸣声声,它们或激昂或悠扬,共同编织成一首动人心魄的自然交响曲,让人沉醉其中,不愿醒来。
峻极峰,不仅仅是一座山峰,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承者。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无数人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与诗篇。盘古、伏羲、女娲、黄帝、大禹、商汤、周武王、管仲、老子、汉武帝、孝文帝、武则天、李白、王维、杜甫、韩愈、孟郊、白居易、欧阳修、梅尧臣、范仲淹、司马光、苏东坡、苏辙、黄庭坚、元好问、乾隆这些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峻极峰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他们或在此祭天封禅,或感受河山之锦绣,或与天地对话合其德,与日月谈心合其明,与四时推演合其序,与鬼神论道合其吉凶。尤其那些文人墨客,他们的诗句,或豪放,或婉约,无一不表达了对峻极峰壮丽景色的赞美与向往。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有《自峻极中院步登太室中峰》诗:“白云随人来,翩翩疾如马。洪崖与浮丘,襟袂安足把。不来峻极游,何能小天下。”诗以登山之旅为引,寓含了深刻的哲理与人生体悟。诗中,“白云随人来,翩翩疾如马”,描绘了诗人攀登峻极峰时,白云仿佛有了生命,轻盈地跟随着他,速度之快犹如骏马奔腾,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致的灵动与壮美,也象征着心灵在追求高远境界时的自由与畅快。
“洪崖与浮丘”,指的是古代传说中居住在嵩山的仙人,他们代表着超凡脱俗、高洁不染的品格,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高远理想的向往和对超凡境界的渴望。“襟袂安足把”,意味着与这些仙人相比,世俗的束缚和牵挂显得微不足道,难以束缚住一颗追求高远的心。
“不来峻极游,何能小天下”,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诗人登山感悟的核心所在。它告诉我们,只有亲身经历了艰难险阻,攀登到高山之巅,才能拥有广阔的视野,领略到世界的辽阔与壮美,从而培养出包容万物、俯视众生的胸怀。这里的“小天下”,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贬低世界,而是指心境的提升,是对人生、对宇宙有了更深刻理解和感悟后的豁达与超脱。
整首诗不仅是对一次登山经历的记录,更是诗人对人生追求、精神境界的一次深刻反思与升华,鼓励人们勇于探索未知,不断超越自我,以达到心灵的自由与高远。
北宋宰相、诗人李迪在写《嵩山峻极峰》的诗中言道:“千峰罗雉堞,万仞耸屏风;飞鹤来清窦,刳鱼挂古桐;势彻河壖远,形差岳镇雄;仙闾邻峻极,日观伴穹崇;邃洞连蓬岛,重峦凿梵宫。”此诗以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嵩山峻极峰的雄伟壮丽与神秘幽邃。诗中,“千峰罗雉堞,万仞耸屏风”,形象地展现了嵩山群峰连绵、层峦叠嶂的壮观景象,仿佛一座座城墙(雉堞)罗列,又似万丈屏风耸立,既描绘了山的数量之多,又强调了其高度之峻。
“飞鹤来清窦,刳鱼挂古桐”,通过飞鹤的清逸、清窦的幽静,以及刳鱼挂于古桐的奇异景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清幽雅致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嵩山的灵动与神秘。“势彻河壖远,形差岳镇雄”,则强调了嵩山的地势之广、气势之雄,其影响力远及黄河,中岳与其他四岳相比有着配天作镇、总统四极、宇宙具瞻之雄壮,凸显了嵩山在地理与文化上的重要地位。
“仙闾邻峻极,日观伴穹崇;邃洞连蓬岛,重峦凿梵宫”,进一步描绘了天人合一肇始地的嵩山与仙境相邻,与日出之景相伴的非凡景致,以及深邃洞穴似通蓬莱仙岛,重重山峦间建有梵宫的奇幻景象,这不仅展现了嵩山的自然之美,更赋予了它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义薄云天的圣山色彩。
全诗不仅是对嵩山峻极峰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更是对其深厚文化底蕴和神秘气质的深刻挖掘,表达了诗人对嵩山的敬畏之情和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向往。
北宋文学家,“苏门六君子”之一李廌在《登峻极峰》诗中写道:“嵩高峻极压三川,周视方舆见广员;绝顶固知天下小,泰山为占海隅偏;白云散尽千林月,急雨收回万壑烟;莫笑层峦高似岸,举头一握是玄天。”这首诗通过壮丽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嵩山峻极峰的雄伟与辽阔,以及诗人登高望远、心怀天下的豪情壮志。诗中,“嵩高峻极压三川,周视方舆见广员”,以嵩山峻极峰为中心,描绘了其高耸入云、俯瞰三川(黄河、洛河、伊河)的雄伟气势,以及诗人登高望远,环视四周,尽览大地之广袤的景象。
“绝顶固知天下小,泰山为占海隅偏”,表达了诗人站在绝顶之上,对天下万物皆小的领悟,同时以泰山为参照,指出即使泰山也不过是占据了海之一隅,暗示了嵩山峻极峰在诗人心中的地位之高。“白云散尽千林月,急雨收回万壑烟”,以自然景观的瞬息万变,寓意世事的变幻无常,同时也展现了嵩山峻极峰在不同天气下的多样风貌,增加了诗的意境美。
“莫笑层峦高似岸,举头一握是玄天”,则是对高山的敬畏与对天际的向往,诗人告诫人们不要嘲笑那些看似高耸入云的层峦,因为只要抬头仰望,便能感受到那无边无际的玄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宇宙的无限敬畏与探索精神。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嵩山峻极峰的壮丽景色,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广阔与深邃,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景与人生哲理的佳作。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峻极峰更是一个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好去处。在这里,我们可以放下手机与电脑,远离都市的霓虹与喧嚣,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生命的原始与纯粹。或许在某一刻,我们也会像那些古代的诗人一样,突然之间灵感迸发,写下属于自己的诗篇与感悟。
那么,登嵩山峻极峰都应有哪些感悟呢?我作为研究嵩山文化的主要成员,30多年来感悟颇多,受益匪浅。在这里,不妨挖掘和梳理出登峻极峰12个方面的相关内容和意义,与广大读者朋友们共同分享。首先以诗为证:
走进天地之中,登上峻极高峰;
天门拥有灵泉,回看日月幻影;
读懂十件大事,不枉来此一生;
正得天地人心,做事必然成功。
一言嵩高维岳,二谈天地之中;
三说嵩生岳降,四论地质运动;
五行太牢之礼,六讲明月青松;
七望黄河一线,八解太少易经;
九要祈福纳祥,十观日出天中;
尤其三教荟萃,更有少林武功。
这12个方面的内容在后文中将有详细介绍,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塔影遮层汉,钟声落半空。峻极峰,这座云巅之上的诗意栖居之地,用它那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与脚步。无论是古代的文人墨客还是现代的都市人群,都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与心灵归宿。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而悠长,让人忘却了世间的纷扰与疲惫;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感与思绪,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再次踏上这座被称为“中华圣山”和“中华父亲山”的嵩山时,会发现峻极峰依旧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等待着我们的归来。而我们也将会带着更加成熟与深刻的感悟再次踏上这段寻梦之旅,与峻极峰共同书写一段又一段浪漫的传奇故事。感慨之余,不妨也仿照古人写几首小诗,来抒发抒发自己对峻极峰的感悟吧!
登峻极峰
嵩高维岳峻极峰,华盖如云罩苍穹。
帝王封禅留遗迹,碑刻诗篇万古名。
黄河如带飘天际,群龙朝主拜仙翁。
天井天池相映美,石室幽深藏仙踪。
宇宙俱瞻心旷达,阴阳交合天地青。
风拂云裳飘欲荡,人随仙乐舞长空。
通天贯地莫虚妄,浪漫情怀自不同。
华盖顶上抒壮志,此生愿作逍遥翁。
峻极峰奇景
峻极峰巅揽九天,星河璀璨映眼前。
帝王封禅留碑记,华盖高悬瑞气旋。
北望黄河飘玉带,俯瞰群岭似童眠。
仙风拂面心神醉,胜境无双梦里牵。
趣登峻极峰
峻极峰高欲破天,诗经留字意翩翩。
黄河似带腰间绕,万山来朝脚下眠。
华盖熠熠将情驻,仙风阵阵把魂牵。
登高远望心狂喜,恍若飞身化作仙。
相关链接:峻极峰,又称太室中峰、太室绝顶、华盖峰,当地群众又称嵩顶或御碑峰、御碑尖。为嵩山太室山主峰,海拔1492米。《诗经》“嵩高维岳,峻极于天”即指此山峰。明陆柬《嵩岳志》:“华盖峰,势覆诸峰,为最高。”又叶封《嵩山志》:“华盖峰。势覆诸峰,为最高,或曰即中峰之别名。”又清席书锦《嵩岳游记》:“华盖峰。由峡西北上,约三里许,为嵩岳最高处,是为中峰,势覆二十四峰,左右罗列,取紫微垣华盖之义,名曰华盖峰,俗所谓嵩顶也。乾隆十五年,纯皇帝登嵩,刻诗纪事,碑在绝顶处,建有亭,四围周以石槛。”但明万历时,傅梅考察峻极峰时,发现华盖之名是峻极峰之后圆正而高的小峰,为峻极峰的华盖,故名。由此,他认为华盖峰非峻极峰。
然经笔者考证太室最高峰自古至今就称“峻极峰”,后因周武王、汉武帝、孝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宋真宗、清乾隆等历代帝王登峻极峰祭天、封禅或祈福投简,或立碑述志,为图吉利,故改称华盖峰,以示吉祥如意,到此祈福,心想事成。
“华盖”原指星宿,属紫微垣,共十六星,形似伞状,在星象学中,华盖被认为与人的命运有关,男性行华盖运则可所建树。后指帝王或贵官车上的伞盖,象征着权力和尊贵。中医称人的心脏部位为华盖穴;道家称“眉号华盖覆明珠。”乾隆登峻极峰,曾亲撰并书《华盖峰》诗,立碑于此。《说嵩》述峻极之景道:“居中最高,曰峻极峰。顶像幢盖,敞平开朗。左右诸峰,争奇斗巧。拱向环拥,不得以雁行进也。仰天一颢,俯地万平。”站在峻极峰上远眺,北望黄河如带,周视群峰如童子,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其周围有天井、中天池、石室等。宋楼异《华盖峰》诗言:“华盖峰高未易穷,扪参历井到天中。回头却顾人世间,但见群峰似小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