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方志四川_顶端号
2024-10-18 15:42:24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王春远 刘光明

75载栉风沐雨、自强不息、上下求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伟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一、始终着眼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正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要解决的是方向问题。方向正确,才能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终致有所成就。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把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最持久最深厚的动力,把人民的意愿作为做好一切工作、办好一切事业的目标牵引。75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就决定了,在领导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出发,做到现代化的一切谋划和设计都为了人民、一切事业和实践都依靠人民、一切成果和荣光都由人民共享,在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牢牢把正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曾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种落后状况是无法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追求的。中国共产党人锚定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向着正确方向引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从而保证现代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唯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做到道不变志不改,才能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曾经一段时期,国内有的人利用改革开放鼓噪资产阶级自由化。对此,邓小平同志深刻揭示了中国不能在资本主义道路上实现现代化的原因:“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的问题。”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引导教育下,人们认识到党“采取的方针、办法、措施是符合全国人民利益的”,现代化的方向是对的。 二是坚持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从而保证现代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人民利益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引导人民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使投身现代化建设的人都是“有坚定信念的人”,使现代化洪流自然而然向着坚定信念所指引的方向奔涌向前。 三是坚持用不断升级的利益追求更新目标要求,从而保证现代化的前进方向。时代在发展进步,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升级。从1953年实施“一五”计划,到2021年开始实施“十四五”规划;从党的十三大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到党的十五大提出“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部署……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战略路径、战略规划无不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展开,从而使中国式现代化向着正确方向接力推进、行稳致远。

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历史的、具体的、全面的,是不断丰富、持续提高的无止境过程。新征程上,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要求日益增长。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凝练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一本质要求,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于一体,集成了人民幸福生活的必需要素,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取向。我们要锚定人民群众新的向往和追求,把这些本质要求贯彻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去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的壮丽史诗。

二、始终立足中国实际守正创新,开辟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瞄准方向,更要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出一条可行的路来。近代以后,因为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多次被打断。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人民军队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推进现代化提供了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同时,党和人民也在极为落后的基础上进行艰辛探索,为走出正确的现代化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历史和现实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

75载峥嵘岁月,开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从中可以透视立足中国实际探索现代化道路的科学规律。一是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开拓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中国式”3个字,意蕴极为深刻。唯有精准研判“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把中国的国情把握准,在此基础上探索和推进现代化,才能走出一条正确的现代化道路。比如,改革开放刚起步时,“底子薄”特别是科技力量不足的特点使中国的现代化极具艰巨性,这是开拓现代化道路时必须考虑的物质技术因素;“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的特点导致我国用于基本民生的投入基数大,这是开拓现代化道路时必须考虑的社会民生因素;“人口多”摊薄了中国现代化成果的人均份额并拉低现代化的标准要求,这是开拓现代化道路时必须考虑的目标制约因素。二是必须扭住主要矛盾开拓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主义中国有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在党的领导下,依据主要矛盾规定中心任务,从而汇聚起强大合力破解当下的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到新阶段,而后再抓住新阶段的新的主要矛盾进而聚力破解之,由此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拾级而上的发展轨迹,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由此把现代化建设标定为“最大的政治”,明确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基本路线,解决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些重大问题。三是必须契合社会发展规律开拓现代化道路。75年来,我们党对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作出高瞻远瞩的战略判断,把握住中国发展的历史规律,在遵循规律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伟业。比如,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们党准确判断“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使中国式现代化在海纳百川中实现了大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继续坚持和运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来洞察基本国情。习近平总书记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5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作出深刻阐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我们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使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是凭借自身力量发展起来的内生型现代化,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始终顺应发展大势谋篇布局,厚积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胜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立足中国实际守正创新,使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十分鲜明。而“要把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变为成功实践,把鲜明特色变成独特优势”,就必须在现代化实践中塑局谋势。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75年来,我们党始终着眼大势和全局运筹谋划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设计中国式现代化的布局。结构决定功能。现代化布局的发展和优化,极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使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因而能够始终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出发,领导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开拓新格局、铸就新优势。一是创新发展“四个现代化”基本布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是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经过实施几个五年计划,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的现代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党又明确提出“新四化”,即“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使现代化的内涵要义和实现路径不断与时俱进。二是拓展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提出了“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物质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此后,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布局就波澜壮阔地展开。从党的十三大号召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到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围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塑局谋势。三是擘画设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了现代化建设要统筹的目标和对象。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我们党逐步明晰了通过抓住重点带动全局的科学方法,这就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通过扭住这个“主要矛盾”来统筹治国理政全局,使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四是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75年来,我们党既注重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大局高度审视和推进国内的现代化建设,又注重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内大局高度审视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高度重视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利用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特别是迎来“强起来”的历史当口,我们党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新时代最大的政治”,又以“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国都不能掉队”的宏远抱负,以中非现代化助力全球南方现代化,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守正创新、应变开新,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中,走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棋局”。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 《党建》2024年第10期

作者:王春远(中国科学院大学)

刘光明(国防大学)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