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件皮棉袄 (孝贤杯征文)
用户M5kh3Zgh
2024-10-04 18:12:49

一件皮棉袄

锲而不舍

 

今天,豫北农村老家还有一件皮棉袄,父亲每年都拿出来晾晒,然后小心翼翼地折叠整齐,放在一个盛衣服的大木箱底层。那是母亲留下的唯一遗物。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出生在贫寒之家的母亲上世纪60年代末嫁给父亲时,正是困难时,吃穿都是大问题。好在我村位于中原的大粮仓,加上国家救济,吃饭基本可以保证,但穿衣却很困难。

 

我从记事起,母亲几乎终日为穿衣发愁,终日在田里劳作,挣工分吃饭,后来分地,累的全身浮肿过。一到冬闲,就摆起纺花车、织布机,终日纺花、织布,吱吱啾啾的纺车声、咣咣铛铛的织布声不绝于耳。年底,再染成各种颜色,为全家人做好过年的新衣服。到天热了,把棉花掏出来,改做单衣。但她自己一直是旧衣服,过年就是洗的干净点。我印象中母亲好像就没穿过新衣服。那时很少买成衣的,一是没钱,二是还需要布票。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到南方读大学,母亲送我到县城,当时市场已经放开搞活了,生活也好多了,母亲为我特地卖了一件衬衣,那么热的天,非要买长袖的,说是过段时间冷了也能穿。母亲就是这样节俭的过了一辈子。记得刚分地时,母亲同一位卖服装(当时称倒爷)的同村妇女赶集,回来惊叹:她竟然带了10块钱赶集。

 

几年后我结婚了,第一次春节回老家,妻子特地送给婆婆贵重的见面礼,花2000多元为母亲买了一件当年很时髦的深色皮棉袄。一见皮棉袄,母亲似乎怔住了,一个劲絮叨,只在电视上见过人穿。一听价格,更是心疼:你们月工资就几百元,买这么贵的衣服,还怎么生活呀。心疼归心疼,但母亲很自豪,穿上对着落地镜子前照后照,带着媳妇各家走访,逢人就介绍:这是媳妇专门买给我的,2000多呢。当时。这件皮棉袄就是全村最“昂贵”的衣服,一时间,这件皮棉袄成了街谈巷议的中心,几位大娘、婶子还专门跑到我家里“欣赏”。母亲喜气洋洋的,要包饺子了,母亲马上脱下来,妻子劝穿着,母亲忙说:不行,怕面沾上了。大年初二走娘家,母亲又穿上,荣耀了一回。我记得两个舅妈围着皮棉袄看了半天。我记忆中,那是母亲过得最开心的春节。

 

自然,皮棉袄成了母亲的心头肉。她多次说:“这是这辈子穿的最贵的衣服。”第二年夏,她跑来为我们看护孩子,带的唯一衣服就是这件皮棉袄。后来,皮棉袄不时髦了,妻子又为母亲买了件鸭绒袄,母亲坚决不要,自己跑到超市退了。还多次对我和老婆说:“这么贵的棉袄,得穿到死。”秋日融融,我和妻子找个旅行社,安排父母北京一游,母亲从北京打电话回来就交待一件事:皮棉袄忘晾晒了,要我们马上晾晒。

 

我的孩子上幼儿园了,母亲又带着皮棉袄去了妹妹、弟弟家,直到把他们的孩子也看护大。那些年,分的地已经承包给别人,但母亲就像余光中的《乡愁》里的老人,乡愁是一张张票根辗转到哪里,皮棉袄都不离身,妹妹、弟弟说,买新棉衣母亲坚决不让,还让他们为皮棉袄搭过色。

 

10多年后,女儿考上了一所重点高中,离家较远,我们需要在学校附近租房住。母亲听说后,主动就来了,继续帮助我们干家务,每天早起晚归,接送孩子,冬天还穿着那件皮棉袄。妻子一再劝说:妈,皮棉袄早就不时兴了,再说,又那么破了,买新的吧。母亲还是坚决不让:你们得生活,孩子高中要花钱,以后读大学更要花钱,老家农村的,帮不了你们什么。这衣服旧是旧点,还能穿,买新的干啥。再说,我一个老太婆了,还讲什么时髦不时髦。

 

女儿顺利地考上上海的重点大学,母亲回老家了,皮棉袄还是舍不得丢下。春节,女儿专门从上海为奶奶买了一件花色的羽绒服,放寒假陪我们一起回老家。母亲一见,就嗔怪女儿“乱花钱”,看到妹妹的孩子穿的薄,有点感冒,就给孩子穿上了,嘴里还说:“谢谢姐姐吧,这是上海的稀罕东西。”母亲对女儿说:“好孙女,那么花的棉袄,奶奶咋穿的出去呦。”我明白,母亲还是舍不得那件皮棉袄,可皮棉袄比女儿的年龄都大了,就是在农村老家,也“落伍”很多年了。

 

父亲说:“皮棉袄时间长了掉色,皮子搭色几次了,里子破了露出棉绒,都是你母亲亲手缝好的。”听到这里,我眼睛有些发涩,母亲年纪大了,眼睛也花了,平时一般都戴老花镜,早就没法干针线活了,真不知道费了多大精力才缝好的。看到缝好的皮棉袄,眼前总浮现小时候母亲一针一线为全家人做衣服的模样,总是不自觉地在心底咏颂那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一年多后,母亲却突然因高血压病倒了。弥留之际交待,按老家的规矩,死后衣服都得烧了,但那件皮棉袄穿了多年,有感情了,一定留着,还叮嘱父亲每年都晒晒。怕父亲一个人在农村老家太寂寞,我和妹妹、弟弟几次邀请父亲到城里一起住。父亲总是提起那件皮棉袄:“有那件皮棉袄,就好像有你们母亲陪着我。风风雨雨几十年了,在老家住习惯了。”因此,我们兄妹三人每年春节都回老家陪父亲过年,想起那件皮棉袄,就好像又看到母亲在厨房忙里忙外的音容笑貌——

 

(作者简介:陈相印,河南开封市公务员,大学中文系毕业,喜欢创作,以散文、小说、书评、剧本和影视评为主,锲而不舍是笔名,出版有《锲而不舍作品集》等。邮件联系13839997000@163.com,微信号wxid-p803wdjiamhl122..地址:河南省开封市集英街集英花园C23号楼东单元401,邮编475000.身份证413001196812113071。开户行:中国银行621 785 8000038034382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