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十年磨一剑,砺的梅花香
用户uUfJgAp0
2024-10-17 14:35:32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                       ——读崔土改老师《新安人物》有感                    李惠萍
      《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按古代的尊老美德,崔土改老师已经是手执赐杖逍遥国都,受人敬慕尊崇的老者,而就是在七十岁的“杖国之年”,崔老师历时十载编纂的《新安人物》与大家隆重见面。
       “史志献礼迎国庆,汉关俊杰谱华章”,2024年9月26日一部新安儿女期盼的人物教科书在新安县人民会堂举行了新书发布会,这就是崔土改老师呕心沥血、笔耕不息历经十余年编写的《新安人物》。这部100余万字卷帙浩繁的巨著,是新安人的骄傲,更是著名作家崔土改老师的骄傲。这部重达3公斤鸿篇巨制收录了622位新安古今名人,为新安的百代俊杰创建了名扬桑梓的空间。在浩如沧海的史料、郁如邓林的典籍中赓续新安文脉,寻找新安大地上那些耀眼夺目的撑起新安史册的英豪才俊,要付出怎样的艰辛才能达成?崔土改老师最终实现了,这是一部彰显新安人在推动中国文明长河向前奔跑中波骇云属的涓涓奉献的真实记录,是新安大地上那些志向高远的风流人物们“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的形象再现。
       在这个节奏生风的“快”时代,能够心止如水,用十年时间去做一件事,还做得如此出人意料的卓越。古稀之年的作家崔土改老师堪称楷模,我为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惊叹。这部《新安人物》专著,关于新安名人的海量内容和正能量的传递,让我再次感受到坚持不懈和凝心耕耘的力量。
       就像崔老师在《新安人物》前言中所说“如果说历史是一个地区的根脉,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那么人物则是一个地区历史与文化的精神地标”。不管多优秀的人物,如果不著入文字,凭着最原始的口耳相传,信息的短暂与误差则是必然的结局。崔老师正是看到数不胜数的新安文臣武将、硕学鸿儒、里胥乡贤、郎中名医湮没在历史车轮的进程中,消失在轮回更迭的声浪里。并没有一部详尽完整的人物丛书让世人系统了解漫长历史中从新安大地走出的那些奔赴前方,为全社会文明发展建立功勋的骄子俊杰。心中固有的使命感迸发而出,让他觉得这种遗憾不能长久存在,这一空白必须予以填补。
       崔土改老师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上世纪70年代参军,退役后在供销社工作后调至县土地局,2014年退休。对滋养他的热土的深爱和对文学的眷顾与追求,崔老师始终关注家乡的人文史脉,并点滴细录广而推介。而《新安人物》正是崔老师退休后着手完成的大计划,就像新安著名作家郭建立写的《四个公式诠释〈新安人物〉》文章里对崔老师的总结“面对事业,他激情似火,因为事业,他芳华永驻!”精神年龄远远小于自然年龄。用71岁的身体去履行17岁的精神计划。在当今优化办公的电子时代,有多少人连敲击键盘都嫌烦恼。而崔老师不熟悉电脑,还像学生完成作业一样伏案书写。他一笔一划的记录,左图右书的案几,密密麻麻和他等高的叠摞稿纸,这些都无声传递出他为了完成心愿的执着。没有节假日,争分夺秒,废寝忘食。十年时间,他走访了众多名人以及他们的亲朋;拜访地方史志的撰写人员;为探究传说的出处,他无数次徒步在野外实地查看名人墓冢;到村里与老人攀谈以夯实民间传说的碎片。这不仅是对人物素材的积累,更是对心气的磨砺。在阅读《新安人物》的过程中,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作者在每一次访谈中的专心和热诚。崔老师用最专业的文字为每个受访者负责,每个细节负责,每个人物负责。每句话都表露出他对所写人物的敬意和正能量的执着追求。
      《新安人物》里记述的历史人物形象鲜活,仿佛在与我们隔空对话;现代人物故事感人至深,如在我们左右。每一位名人的故事都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夜灯,照亮我们行进中的道路。他们各式各样的出身、经历和过往,最终都以本能的方式,为人类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力量汇集成一道彩虹让人们仰望而追随。在书中我清晰地认识了甘罗、杨仆、韩擒虎这些历史卿相,不再是为了遣词造句而硬生生搬到文章里的道具。在书中我还看到了王伯阳烈士的详细介绍,他的家乡,磁涧掌礼村,除了老人们还在传说他的事迹,年轻人很多都不知道他们身边、他们的家族里竟然还出有这样的救国救民的英烈,并且还和如雷贯耳的革命家瞿秋白、蔡和森有过如此紧密的联系。崔老师把他的事迹详尽录进书里。从书中读到这个故事,年轻人怎会不感自豪,循着他的光芒走下去将是必然。在新安县革命烈士名表第268页我找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程相社,我眼泪不可抑制的奔涌而出,真的是为了忘却的纪念,程相社是我的表哥,我二舅的孩子,隐约记起在我二舅送他参军时他穿着军装到我们家告别,年幼的我,只觉得内心很崇拜穿军装的勇士,到处炫耀我表哥是解放军了。谁知这一别成了后会无期的永久。在表哥牺牲后全家的悲伤凄入肝脾,《光荣烈属》牌成了舅舅妗子惟一的念想。而随着岁月的迁徙,物是人非中人们的记忆被不断更新的生活填塞,村子里出的英雄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忙碌中的亲戚们也是偶尔才谈起表哥。崔老师的书找回了我淡漠恍惚的记忆,让近在咫尺的英雄唤醒了从小扎根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慷慨抱负。
       崔老师的《新安人物》不仅仅是一本人物传记,更是一部唱响正能量的作品。让我们知道正能量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包裹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觉察,那些积极、担当、向上的精神就始终没有过时的说道。在书中,我读到了新安文学界李健、李学良、郭建立等人的专篇介绍,高山仰止的思想油然而生,以他们的百折不挠,新安县的文学腾飞必定指日可待。我还看到了刻苦自学为百姓解除眼疾痛苦,撒播光明的一代眼科大夫张宝玉,他拼搏努力的刻苦精神和难能可贵的职业操守是当之无愧的医界楷模。等等的人物事迹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心弦得到极大地触动。我反思自己,在“快”生活节奏下,我们还能否保持初心、坚守梦想?这些名人的故事给了我确切的回音,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黑暗中寻找、困难中坚持,梦想的实现为期不远。
      《新安人物》是崔土改老师十年心血的结晶,它不仅记录了新安名人的故事,更传递了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和排山倒海的力量。它让我们相信,每个人只要愿意都会成为自己生活中的正能量。文字传递的情绪让我们在面对一切挑战时更加坚定勇敢。
       感谢崔土改老师在“杖国之年”用他的笔为大家描绘出一幅又一幅动人画卷,这种千帆阅尽、王者归来的墨香传递让我们的灵魂得到了洗礼和净化。岁月如歌,征程如虹,坚韧不拔的豪情在山河间升腾,爱国主义的热情在新安儿女心中澎湃,这本书,无疑是新安传记的钻石制作,更成为新安华年青春之辈的宝贵财富。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