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孩子“不听话”背后的自我意识敏感期,你get到了吗?
幼儿保健说
2024-09-19 12:57:43

很多父母发现孩子到了两三岁后就突然变得很难管,他们喜欢按自己的逻辑做事,总想从大人的帮助和干涉中摆脱出来,什么都愿意自己试试看,自主性空前高涨。这些让父母头疼的行为,就是孩子进入自我意识敏感期的表现。

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

自我意识敏感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通常从1~2岁开始萌芽,2~3岁最为明显。当孩子有下面这些表现时,就意味着自我意识敏感期的来临。

01

“我的”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从知道自己的名字到逐渐掌握代词“我”,这是一个自我意识真正发生的阶段[1]。他们开始认识到“我”与外界的区别,有意识地区分“我”与“你”的界限,开始意识到哪些行为可以由“我”来决定。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2岁左右孩子的口头禅就是“我的”,无论是谁,只要动了他的东西,他都会抢过去并不断强调“这是我的”,不允许任何人触碰和觊觎。一旦有人越线,他就会表现出激动、痛苦等情绪。

一言不合就“攻击”

当孩子度过“我的”阶段后,会开始出现对不满意和不喜欢的事物进行攻击的行为,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悦和对他人的排斥,但这种攻击行为并不是恶意地伤害,他们只是本能地通过“动手/动口”来进行自我保护或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一阶段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只要稍有不顺心,就会通过反抗来抵触“排斥物”,以换取内心平衡。

03

就要和你“对着干”

孩子在2~3岁会迎来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也就是人见人烦的“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

这个“叛逆期”其实是指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对独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他们大多表现为喜欢和父母“对着干”,在“做”与“不做”“喜欢”与“不喜欢”之间徘徊。

不过父母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孩子的“对着干”,只是在建立“我”的概念,并不是真的为了与父母“对着干”。

自我意识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对自己和他人关系的认识。它分成多种形式,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等[1]。

对孩子来说,自我意识是他们未来构建人格最早期的映射,他们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未来的内心是不是很强大,都源于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形成[1]。如果孩子的自我意识在这个时期缺失,会成为导致儿童未来性格及人格缺失的潜在原因。

1

自我意识缺失让孩子自卑不自信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孩子充满自信,有的孩子却很自卑,这种自卑和自信心理与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密切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意识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的产物。

大概从2、3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起来,但从发展到成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越小的孩子评价水平越低,他需要依附于父母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这时如果长期接受外界否定的评价,孩子就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且无法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别人的言行容易影响他们的自我评估,使他们给自己制订相对不合理的评价标准,一旦达不到这个标准,孩子就会变得自卑没自信。

2

自我意识缺失令孩子形成高自我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通病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事事都要我第一、觉得自己最好。然而自我评价作为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这些自我评价过高的孩子,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活动的成果以及某些个性品质;他们通常很自信,喜欢选择那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任务;易形成自负、自傲等性格特征,进而难与他人交往,导致人际关系的缺失和紧张;同时他们耐挫折的能力也较低,容易在重大失败后一撅不振[2]。

3

自我意识缺失的孩子没有边界感

孩子从萌生个人意识开始(大概2岁前后),就需要引导他建立边界感,因为这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一步:明白我和别人不同。

如果这时父母没有界限感,强行包办孩子的一切,并无条件地满足他们所有的需求,这种被惯大的孩子长大后易形成巨婴心理,没有规则、没有道德约束,以自我为中心。

此外,这类孩子缺乏挫折意识,遇到小事就会怀疑人生,没主见,难以交到朋友,难以融入社会,这将对孩子的一生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4

自我意识缺失易使孩子盲目自尊

儿童的自我意识是自尊心发展的关键环节。有研究表明:3岁左右的孩子,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开始出现自尊的需要,并产生与此相联系的自尊感[3],如果在此期间,孩子对自己估计过高或不切实际而产生“超积极”的自我情感体验,就会导致他们盲目自尊[4]。这类孩子往往自以为是、好面子、不能接受批评和建议,大多在遇到挫折时易产生沮丧心理,很难获得成功。

父母引导孩子的正确姿势

自我意识敏感期是孩子能力发展和认识自我的重要时期,他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人格是否强大、和谐,对他们形成适应社会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父母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并建构完整的自我。

1

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

在婴儿期,父母可通过不同的活动使婴儿认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有研究揭示:婴儿有延迟模仿的能力,因此可以通过抚育者与婴儿的交往互动作用[5],促进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2

帮孩子全面认识自己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身体入手,通过身体的认识,如我的五官、我的自画像、我的小手等,加深孩子对自己的了解,同时要让孩子学会欣赏自己的名字,了解其独特性,感受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人。父母还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在心理上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了解姓名的意义,在不断明确的认识中形成一个轮廓更为清晰的自我概念[6]。

3

帮助孩子肯定自我、悦纳自己

父母需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用科学的态度看待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对孩子要有恰当的期望水平和积极肯定的评价。父母评价时应具体指出他们哪件事做得好或不好,而不能用你真棒、你真笨等一概而论;父母还要引导孩子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努力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体验自我价值,从而使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使良好的自我概念日益形成[6]。

在自我意识敏感期内,父母只有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才能帮他们顺利度过并拥有完整的自我和独立的人格。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