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风向标》2024年创刊于成都,邓万康主编,虚杜执行主编,凸凹、李龙炳、曹东、张卫东、白鹤林、尤佳、黄嘯、易杉、陈辉为编委;公众号“汉诗探索”为其线上平台。《风向标》第一卷(创刊号)有创刊词、风度、向度、宽度、后记等栏目,共423页,收录23位诗人的诗作,以及张清华、臧棣、刘川、霍俊明、赵目珍五位诗人及诗歌理论家的理论文章或创作谈,为当下重要的诗歌民刊。
| 案语:
《风向标》2024年创刊于成都,筹划则几年前疫情之前就开始了,从邓万康在创刊词中所说的,“距离庚子秋诗刊命名已三年有余”,是“几个秋躁退却之际的思考”和“几个撼动人心的春夏留下的尝试”,及虚杜在后记中所说的,“恍若回到了三年前的那个夜晚,回到那被圆月照亮的楠木溪山道上。几个光着膀子的诗人,背着皎洁的月光,追逐着在林间跳闪的萤火虫,一路无所顾忌地呼喊、大笑、相互打趣,深夜都舍不得归去,归去了也不肯就寝,畅快地聊到黎明。《风向标》的雏形,就是在那如梦似幻的夏日月色中诞生的”,可以看出。我手上这本《风向标》,是今年十月在深圳龙华与阿翔喝酒时他送给我的,当时他从家里还拿出了收藏的多册影印版《今天》以及《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翼》等刊,那天我俩喝完了一整瓶贵州茅台韵之礼连同五瓶冰蓝妹(Blue Girl),我因处于中醺状态没再坐车,而是扫了个共享单车,骑了三十余公里到的宝安区,《风向标》一路在车筐中颠簸,书脊磨破了,但却不影响阅读。我细细看完全书,深感诸多篇目正像学者、诗人张清华在书末诗思札记中说的,“书写了‘通向人类共性或普遍人性的个体经验’”,“‘包含着时代或公共记忆的个人境遇’”,因而呈现出了多元、厚重的精神深度与创造力。为此采取一人一首,依目录排序的选录方式,收录二十三首于此(凡题目后写有节选的,都是我从组诗中选出的单首),以一斑窥豹地呈现本书的精神面貌与创作深度。
《风向标》诗选
各自运行
宋憩园
像以前一样,我一个人出门。
我可以听到自己身上的疾病,
他醒了,像一个孩子跟着我。
我无法拒绝,也无法接受。
在两者之间,我们保持距离,
审视。慰借。我们是平行关系,
在一个身体里却不会黏在一起。
在河边树下,我坐着,他在
不远处跳舞给我看。自顾自地。
起劲时,他会飞到树上,在叶子上
在水面上舞蹈。他比我自由,
唯一不自由是不能离开我。
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不离开,他说
他怕一个人,也怕我一个人。
我知道我们是一辈子的关系,
却不能指出是什么关系。
这件事我没跟别人说过,他也没有
这是属于我们的弗洛伊德和莫扎特。
宋憩园,本名宋家彬。1985年生于安徽怀远,现居上海。当年参加《十月》杂志社第五届“十月诗会”。
流畅感(节选)
陈辉
✻
久居内陆的女人想去海边晒沙滩太阳
搬开石头螃蟹爬动。她不做伤脑筋的事全交予
丈夫安排:路线简明食宿舒适……而又心念细节
或称之为精确。天空中日月星辰也是如此布置
人们称之为浪漫。折光现象则是后来发现的
✻
和醉酒乞丐谈论月亮(那么直接的话题)
塑料制作——在一整个上午逐渐透明化
他没有为丧失掉情绪动力机而懊恼,水中月
也不依靠升降梯更换位置。夜幕中含有神经质的
星辰照耀我们,跟随光影移动又要表现它们
变得困难。月亮的老派定影术有些失灵
✻
雨季时少女偶尔失灵,舞鞋中落满水珠呈旋转态
与搭配问题:晴天也需要制作样本以探测云朵
的含水量和湿润感。我们的身体好像真的
缺少一颗苹果,在底部收束重量。因此她坐在那儿
手握刀子,刮着受伤的果肉汁水飞溅。整个夜晚
散发着好闻的气味,也有一些安静的意外损失
✻
白天被句子折磨疯了的人,夜晚再来一次
月亮发狂的赌注。一步走乱了的时钟
无法走得更为混乱,而他是一个绝对理智的人
为这“挑剔的空茫之物”再干一次……
他不会活得太久也不会活得太短
我们一起静候彼此的消失与失败
陈辉,1997年生,成都人,四川省评论家协会成员,现为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写诗,兼事评论。
影子的诗学
吴小虫
有一次我乘轻轨过长江
在中间的停靠站上来一女子
我羞于看她
而在玻璃的反射中
刚好能仔细地欣赏
随着列车的驶进
有人到站了,有人上来
她的反射的影子
在一晃一晃中消失又复现
不得不承认
我交汇的只是玻璃反射中的
影子
这些显示的两个空间
让我的肉体有了永远的空虚
那又是谁
在另一个世界向我投射
作为影子,今夜
并没有一杯酒相对举起
吴小虫,1984年生于山西应县。中国作协会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诗集《一生此刻》入选2018年度“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曾参加诗刊社第36届青春诗会。
木偶剧院(节选)
何骋
绿皮火车上的黎明格外动人。
突然变得淡蓝的天空,几乎就是
一种神迹,安慰着每一节硬座的睡眠。
凝神望着云霞,这么多张疲倦的
各样的脸,却又好像是同一张脸,
一张亲切又陌生的中国的脸。
我注视着这不曾被注视过的脸。
它普通、粗粝,甚至带着隐隐的野蛮。
眼神有一小块泥土的阴翳,鼻尖
看上去很凉。嘴唇是湿润的,
很多话从这里说出,大部分是
日常用语,从未卖弄过风情和诗句。
哦,在县城街头的露天KTV,
在大排档的锅灶边,在大学保安亭,
在房山的小饭馆,在昆明的天桥,
在中国,我已无数次遇见这张脸。
有时他还年轻,我们短暂地交过朋友;
有时,他竟变得那样苍老。
天空很快就褪去了蓝色。
金黄的日光透过窗打在这些脸上。
火车低速驶过村庄和原野,
这么近,依稀可以看见草上的露水。
这是清晨,有人望着窗外出神,
有人还漫步在遥远的梦中。
何骋,1995年生,江西临川人。曾居成都,现求学于华北平原。有自印诗集《晚市》。
逃
侯乃琦
冰块堆砌失温的房间,
肉体提前过期。
骨头和心肠变硬,我不会再回来,
也不会带走一只不知悔改的箱子。
钟摆如桨,荡来荡去,脚在鞋里划船,
谁来划鞋做的船?我闻到发酸的气息,
连忙捂住耳朵。我听见项链支离破碎,
变成凶器。递给邻居一把刀,让他
杀死我,当动起坏心思。
蛇在沐浴、净身,蜘蛛吐出番茄的汁液,
无可躲避。打开留声机,
奇怪的调子哼起命运。
砸碎比硬币贵重的存钱罐,眼镜,星星。
我的爱我的恨我的情我的仇,
重要过生老病死。
一杯冰奶咖凉透头昏脑热,
银河里的鱼溺在里面。
大吵大闹:男人啊,请克制绅士风度,
女人啊,歇斯底里感性的代名词。
从出生开始,就已回不去,
先是宇宙爆炸,然后一团糟。
侯乃琦,90后,诗人,艺术硕士。
钱塘江
刘其远
美丽的钱塘江幸福流淌
我凝视江水,头脑湿热,直到
以故乡的名义产出无用的语句
一个新故事,万箭穿心
钱江一桥到九桥
九根琴弦,拉扯边缘与边缘
建筑群 深深插进
城市的颅骨:我们未来明亮
在孩子身上嫁接狼性
第一步劈开肢体,第二步自生自灭
碎雨乱青山,山外一种
浓妆艳抹的罪恶
还有几条倔强的破船,不识时务,运输
泥沙、弃子和前信息社会的惆怅
逝者未必如斯,我陷入臆想
想纵身一跃,打捞一支羽箭
有人用他射击潮水,羽毛来自北宋民间
于无人目击处折箭立誓
一半埋进心脏,一半归还土壤
然后关闭眼泪,名正言顺地
与你阔别多年
江水蒸腾欲望,直达海洋
地铁摆尾,鱼群轰鸣
我该不合礼数地睡去,在午夜独自醒来
感染一种令人憎恶的虚弱
身体和灵魂享有同样的疲劳
刘其远,浙江杭州人,2001年生,南开大学历史学学士,现于美国耶鲁大学攻读东亚研究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二十世纪中国社会文化史、历史人类学。业余从事写作、摄影和文献译介,2021年在纽约出版散文诗歌集《悲剧的再生产》。
雨声
马思思
雨声在黑夜的绸布上
踩动着细密针脚
一副湿哒哒的古老画像
上面挤着世世代代的生活
有人戴着蓑笠
沿一条小路步入山中
在寺庙的瓦光下 换下沾湿的衣服
然后静静躺下
借着这雨声
我能听见他轻慢的呼吸
和涨潮的记忆
像土地上任何松动的感情
雨水浸透的光飘在峰顶
和他额下的瞳孔里
马思思,1989年生于绵阳,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德阳。
路边花园
钟钟
幸运的是我知道
应该怎样去对待这种沉默
——辛波斯卡《被激怒的缪斯》
暮秋的下午,阳光中
温暖的部分溢出,花园沉默
禁止咖啡桌和顾客进入
我们拥挤在咖啡厅里
观看社区工作人员在马路上巡逻。
很快,我们接受了这样,在大厅里
陷入自己的话语。花园空荡荡
阳光洒满绿植样式的地皮,慢慢地
移向失落的一边。我在这样的下午阅读
得益于我是个在嘈杂环境里
依然可以安静下来的人。这是我第一次
在自己的诗歌这样描述自己,但仅限于此。
先是一些百年前的学人故事
让我惊叹世界如此可爱,又十分憎恨
他们鲜活地活在这世上,比简略的历史生动多了
那些固化的标签,从来都是教科书的谎言
一些人决绝地离开,留下的问题
一直在时钟的摆动中回响: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后来是你,我的缪斯。你以沉默打动我
的确,在嘈杂的咖啡厅里读你的诗歌
不是一件让人讨喜的事,至少你是不喜欢的
但花园都已经沉默了,周遭还会有什么刺耳的语言
不会有了。至少在今天,我们是安全的。
幸运的是我也知道应该怎样去面对这些沉默
尽管你已经不需要。但是缪斯,
我的世界已经天黑了。人们陆续离开咖啡厅
我也要离去了,从一种沉默到另一种
我想在那里更适合阅读你,我的出租屋里
世界与我短暂隔绝,我的沉默是一种自省。
* 读朵渔随笔《说多了就是传奇》,《残照记》中写到1918年深秋,梁巨川有感于民初社会黑暗,投水自尽,临行前对儿子梁漱溟有此问,后世有民谣歌手(应指李志,编者注)唱《这个世界会好吗》。
钟钟,原名梁忠国,生于1995年。四川万源人,现居浙江义乌。
荒芜证词
思铸航
无数次证明了生命走向的荒芜
依旧不能令你释怀吗?难道真相
不再可靠,如同腐败的气候
无法使我们坚信当下?
我见过河水的答案:
在一切被遗忘的尽头
你是抛弃时间的证人
你粉碎爱情,选择更为
缥缈的存在,比如父亲,以及那些
没有声音的重影
你研究事物如何被历史铭记
又如何成为历史
我见过废墟,飞翔人类的碎片
于是,我坚定地选择在季节之末
想起你,想起春天为你犯下的罪恶
想起你的指控,同时想起另一种答案:
在一切抛弃时间的尽头
你是被遗忘的证人
思铸航,2004年生于陕西,辑有诗集《秘境,大雪的辩词》,出版小说集《镜歌》,与友合办《马赛克诗刊》,入选Solaris Art X乌镇郎园Art艺术家驻留项目、吉林省青年作家改稿班,现就读于延边大学。
黑洞圆舞曲
拓野
约翰·惠勒,邀请黑同学
在宇宙大学尽头处的失重舞厅
跳一支舞。他黑色面容微启
拎起黑裙子后牵上他的手
乡村圆舞曲,宫廷圆舞曲
物理系新生今天也跳起了圆舞曲
他们穿过巨大烟雾龙的身体
灯光变暗,隐忍的铅球挂在
时空卷发边缘。它跳的缓慢
泡沫衣裙等成了星群,粒子唱
雪花踩轮子躲进圆舞曲
火花拖着犁铧耕种圆舞曲
圣人约拿躲进鲸鱼圆舞曲。她眼睛
深暗。深暗得消失了对面
年轻男孩的白礼服。她永远黑裙子
热茶杯靠上冷茶杯。双人
圆舞曲。黑洞圆舞曲。跳完了
物理系新生就要说再见的圆舞曲。
拓野,原名赵子越,1999年,安徽合肥人。现为复旦大学哲学系在读硕士。
波多诺伏
余贺
有一间房子。你没听错,有一间房子。
第一夜他们在黑暗中走进家门时,里面只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第二天,快到中午你才醒来。像被打印那般醒来。卡纸了。
继续嬉皮,十万伏特。举起望远镜。家里只有你一个人。这个本来住着爸爸、伯父、叔叔的房间,如今只摆着一张旧桌子、四把椅子、一张弹簧床、两张普通床、两个柜子。外加,一个炉子。
你又数了一遍,确定为:外加两个炉子。游泳池在今天又困扰了你一次。接着,是第三天。她疲惫地笑着,为我开门。“别担心,亨利。”她说,“我会在那里的。”
无数次,她都在尝试扮演着一棵树。粘满便签,在两点半的天台上,哗哗作响。
余贺,2001年生,安徽省安庆人。
夏日的配方
刘南山
那里,这里,白色的草吞噬了夏天
山坡在一步一步地走开
直到你不能忘记佛罗里达牌旅馆
满床羽毛解冻了欲望的茂盛
我看到从洞里出来,它奶头上的鸟群
围绕着你的心碎河流
头顶没有相信过你还会回来
悬铃草青春,渴望倾听明媚的瀑布
你听着,我送给你一颗星籽
我不会是第三只手融入你们
教堂铜钟不允许影子,但你知道
我写给你的诗是银色的
刘南山,1982年生于河北保定雄县。有诗集《海上生皱褶》。
必然之游荡
曾纪虎
我们踩在时间的间歇处如踩在塑料制品上
封禁后的学校,草坪上出现更多的年轻人
有一日,在新图书馆北侧做完×酸检测
我步行回第五教学楼。小雨点下着
这里有好几块草坪,景色确然不错
然后看两块弧线草坂——
现在,青草上打伞走着一对小情侣
再过去是湖心亭,无名湖边一条环湖小径
两排冬青追加了新绿
我忆起一些往事碎片
将它们轻易掐灭;唯有此时
才感受到活着的趣味——但
我已不再相信时间
所以,极少整理它们的逻辑
美妙的无序酝酿必然之游荡
曾纪虎,男,70后,江西永丰人,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写作教师,有个人诗集《风在安隐》。
旷野上跋涉的诗人突然拒绝与我交流
张卫东
此刻,他再次盗来了普罗米修斯的火种,
不是用什么星辰点缀沉寂的夜空。
想想年轻的日子,是什么
诱惑,让我们踏进了同一条河?
尽管谁都不知,我们终将会于海的何处。
如果,是灵魂与肉体的
罪与罚,旷野上跋涉的诗人,
无际的沙砾曾是你陌生的丈量……如今,
这对曲线,你是否已了然于心?
故事随跋涉在缓慢延伸,
填充着前天无数的空白,我细心的听着,
尽力感受着你,此前经历的一切。
而茶水沸腾的午后,是生活的另一个场景。
坚果爆裂后,我为你递上了又
一个桔子。言语冲突的
当口,果皮忐忑,鸡毛一地。兄弟啊,
在河边,茶水已过三巡,
太多的消极让谈话拉开了距离。
旷野上跋涉的诗人,最初并不知怅惘为何。
就像你前天喊出的午夜之痛,
仿佛,一切都在踌躇中。
温暖不是茶水,是一切曾经的过往。
苦涩应懂得隐藏,话说六分,
才有绵延不绝的余味,你说这是神的悲悯。
张卫东,生于1959年10月,80年代末开始写诗。自印有个人诗集《幸福日子的艰难时事》《从来处来》《物色》《一个“逃课生”补交的作业》《时间的镜子》《乌有的实在》。现居成都。
下午的太阳从窗子上照进来
尤佳
下午的太阳从窗子上照进来
照在桌面的杯子上
我看见杯子里的水
在微微晃动,还看见了
水里有一些细微的物质
整个下午,我就这样面对着它
不写一字
也不产生一丝渴意
偶尔想些遥远的事情
想的事情与水无关
也与阳光无关。转眼间
这点想法也被过路的风带走
尤佳,60后,主持《诗歌阅读》多年。著有诗歌合集《诗家》、个人诗集《茶几上的苹果》《时间的形状》《针锋相对》《听叶子落下的声音》等。主编诗集《一束火焰在黑暗中》《梦想中的蔚蓝》。
白痴
陈建
德语中,有时这样形容“白痴”:
Evolutionsbremse——人类进化的刹车。
我刹住车,街头的宣传画上
穿着钢管裤子的诗人
整个夏天,他都在忙着给鱼安装推进器
画上面他稳定、得意、嘬嘴的表情
好像刚刚品尝完新鲜的死亡浓汤。
其实给说这些,是怕你在副驾上打盹
在天气变得更坏之前
你能保持清醒
这就值得让我的自己感到高兴。
毕竟,再晚点
你会在真理的准许中看见老年的我
一副白痴的眼皮,这种人类的常态,
仿佛不值得再经历刺激
那些火焰、满眼废墟的虔诚、愤怒铁镰
我没经历过,但又真的在其中
就像我也从没追求过热情
语序却进入了秋天
而美学世界,只是一个冷漠的巢
当然,我没在那个巢中出生
只是有些成年后才学成的技艺,比如
立陶宛语形容“白痴”的方式是:
intelekto nesuzalotu veidu——
一张没被智力伤害过的脸。
陈建,生于1974年,四川绵竹人。1994年开始写诗,出品有诗集《断常诗》《他的旧女朋友是一头波色的鹤望兰》《次人》《一匹被恶意破坏过的抒情中年》。现居四川德阳。
风向标
邓万康
蒲公英聚众顺风飘落游走。你知道风向,它也知道。你说不出它也知道
瑞白花絮,头重足轻或许是伪命题,时光来不及回答就走。
摇晃着走,轻轻走。悄然走,绝然走。似乎均是释然前的脆弱。不同于物理现象,笃定恒远规律。
即逝尘世,一生总有那么几次机缘像萤火虫般在黑夜照亮你心。如何捕捉这美好瞬间倒是重点
大大小小的动静是谁的乌托邦?又造建了哪般不一样的烟火?爱着痛苦和孤独,深信真相美好总在,正是绝症。
风向标只是相对的参照,不构成标准,适时有,应时也有。某刻牵引你,某时说不定误导你。
蓼花远近不同。靠近初心像蛇信子皮,可是你春天不走的药引?此时,软皮小号橡胶大底挤压脚底穴位,比往常舒服。
邓万康,1964年生,成都青白江人。习诗多年,在现实与诗歌中平衡。著有诗集二部《浪漫黑与白》和《流水警醒》。
雨声
虚杜
至于柔软到什么程度
才能成为雨水的扩音器
我说不出标准
也道不清频率
嗞嗞,滴嗒,啪嗒,啪嗒
晚泳出来,小雨斜飞
窗前阅读时,渐成中雨
是树叶、衣帽和阳光棚
接力向我传送了雨声
至于更多的频率
让我想想,哦
还有雨水汇聚屋檐滴在窗前
当夜色趋于平静
涟漪回到湖心,神经的细弦
便传来滴水伴着虫鸣的声音
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
不,那是最静谧的时刻
整座山
只有雨滴伴着虫鸣的声音
虚杜,本名李堂顺,70后,四川武胜人,居成都。
银河灰
张选虹
每生异变,混沌底层就会像
蚁群,手持鲜花倾巢出动
奉献心底跳闪的蜜以达天下
在骨血里掀起至高崇拜的风暴
自身漆黑,却动不动就对
光明及高处的事物评星定级
仿佛凹层才能制定世界的标高
用一滴目光的钉子顶礼祭拜
一粒红尘也站在历史和道德的
至高点,对乌云与猎鹰指手划脚
任意解构时空,命名伟大
和不朽,以一剂针尖定义金字塔
仿佛每一束卑微拥挤的血
都蓬勃生长着一个无边帝国
水渊轮回的苍穹随着暮晚
降临,也在不可避免的腐朽
张选虹,客家人,1969年生于成都龙泉驿,现居于龙泉山麓。自印或出版《鸟速》《倒立》等诗集。
会
吴悯
上帝说,要有会
于是,就有了会
会脱衣
会撕内裤
会转过来
会喊:趴下
会把烟灰弹进缸中
会放屁
会排排坐
会写字字。会钢笔或者签字笔
会坐在汽车的后排。亲自坐
会:嗯。会捏小手手,水灵的
会:啊。会打炮——那是从前,发生战争
会鲨鱼。也会鳗鱼
会念,在没有发明错别字之前
会准时到。会等一等就到
会标准普尔。会那斯正在打客
会西瓜。
会一句也不说。会到处说
会找不到人。会在任何一个地方
会踩刹那个车
会看不见。会黑
现在已经是19:52分了
会把能想到的
黑进肛门
会,哈哈哈
吴悯,1964年生于四川射洪,现居大阪、成都、鄂尔多斯三地。
豪门兄妹
吴晨骏
下午睡觉时我做了一个梦
在梦中我认识了一对兄妹
他们住在一栋豪宅里
兄长是我的朋友,妹妹爱我
我受邀去他们家参加宴会
很多年轻男女开着豪车来
他们聚在一起高谈阔论
仿佛整个国家都是他们的
那妹妹与客人们闲扯一通后
总要来我身边,亲我一下
后来豪宅外面发生爆炸
客人们四散而逃,兄妹两人
带我藏入他们家的地下室
地下室里堆满土豆,兄长走出去
我和那妹妹在土豆上拥吻
吴晨骏,1966年生,198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动力系,现居南京。著有小说集《明朝书生》《我的妹妹》《柔软的心》《对一个人我们了解多少》,诗集《棉花小球》,长篇小说《筋疲力尽》。
通知
李敢
他和我一道被组织。一群人去他国活动几日。
组织我们的人是一个好人,现在是什么样子?
一盒被撕碎的名贵香烟,
半截烟盒湿漉着,曾经盛满水。
他从布包中,掏出一盒被撕成两半截的名贵香烟,
他的名贵香烟。和我的名贵香烟是一个牌子,
半截烟盒湿漉着,曾经盛满水。
我和他一道被阳光晒着,整理曾经。
组织者不曾和我们一起过日子,
我们记得住组织者曾经的样子。
组织者引领我们,经过些日子,我们一直被存活。
我们带着一根根湿哒哒的半只香烟,去他国。
在业余天日抽。谁将我们曾经的旧日子撕碎了,
在布包灌满水。我有一双小儿女,
英俊少年不知天高地厚,过着他敏捷的日子。
我女儿把什么都学过了,但她没有通过考试关口。
日子如胎衣,包裹着女儿,
她不在我们的日子里过活。
李敢,本名李运松,1966年生于四川都江堰。出版有个人诗集《沉哀书》等。
电击疗法
苏波
阿尔托是个病人
他的最好的医生,病理学家
都选择了电击疗法
与他,深谈
法语,墨西哥语,汉语
那密集的鞭刑
通过电流,瞬间高压噬啮
抵达马赛、墨西哥、爱尔兰
以及仪式里男女老幼衣褶里隐秘的花纹
而你发明的“残酷戏剧”
在你身上演绎得多么逼真
它通过一次次放电,闪电的缩微形式
唤出导演,演员,舞台,道具,音乐,灯光,台词
它欲从“已经死去的事物里”
抓取生,仿若从枯枝里捧出嫩芽
你被电流环绕并抛弃
那电流的不良导体
旋转的穹顶俯身向你
电极的正负值相抵
你在死里找到了生
那电击的“深度唤醒”
苏波,60后,居浙江富阳,80年代末开始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