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 政策落地后,孩子的作业量明显减少,课余时间增多,本以为这会让亲子关系更融洽,可不少家长却发现了令人头疼的现象:孩子开始频繁撒谎。作业没完成却说做完了,偷偷玩手机说成在复习功课,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虚报分数…… 为什么 “双减” 后孩子反而更爱撒谎了?看似是孩子学习压力变小后的 “放纵”,实则藏着一个扎心的真相 —— 家长的爱 “缺位” 了。

在 “双减” 前,家长和孩子的生活重心几乎都围绕着作业和成绩。孩子忙于应付繁重的课业,家长则紧盯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分数,亲子交流也多局限于学习层面。“双减” 实施后,学习任务减轻,孩子拥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原本是增进亲子互动、关注孩子全面成长的好机会。然而,许多家长却没有及时调整教育方式,依然沉浸在 “唯成绩论” 的思维定式中,或者因工作忙碌等原因,忽略了对孩子情感和心理的关注。
孩子撒谎,往往是为了逃避惩罚、获取认可,或是填补内心的情感缺口。当家长只看重成绩,对孩子的错误采取严厉批评甚至打骂的方式时,孩子为了避免惩罚,就会选择用撒谎来掩盖问题。比如,孩子没考好,害怕被责骂,便编造一个漂亮的分数。而当家长长期缺乏陪伴,孩子感受不到足够的爱与重视时,他们会通过撒谎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力。就像一个孩子偷偷玩手机,并不是真的沉迷其中,而是希望用这种 “出格” 的行为,换来父母的关注和交流。
家长爱 “缺位” 的另一个表现,是过度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却忽视了精神世界的滋养。“双减” 后,有的家长给孩子报更多的兴趣班,购买昂贵的学习用品和玩具,以为这样就是对孩子好,却很少花时间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烦恼和快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会逐渐觉得自己在家长眼中只是一个 “学习机器”,内心的孤独感和不被理解的委屈无处诉说,只能通过撒谎来构建一个虚幻的 “完美形象”,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要改变孩子爱撒谎的现状,关键在于家长填补爱的 “缺位”,重建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家长要放下对成绩的执念,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当孩子犯错时,不要急于指责,而是以平和的心态与孩子沟通,了解事情的真相和背后的原因,给予理解和引导。比如,发现孩子作业没完成,与其大发雷霆,不如耐心询问是不是遇到了困难,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其次,家长要增加高质量的陪伴时间。“双减” 后的闲暇时光,正是亲子互动的黄金时期。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运动、阅读、做手工,或者只是坐下来聊聊天,分享彼此的生活趣事。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关爱,建立起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当孩子内心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自然就不需要用撒谎来获取关注。
最后,家长要学会尊重和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家长要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孩子的成长,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真实的自己。当孩子知道无论自己表现如何,都能得到家长的爱和支持时,他们就会放下心理负担,减少撒谎的行为。
“双减” 政策是教育回归本质的契机,也是家长重新审视亲子关系的重要时刻。孩子爱撒谎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家长爱的 “缺位”。只有家长及时转变教育观念,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陪伴,才能帮助孩子告别谎言,健康快乐地成长。#创作挑战赛八期##顶端2025夏日创作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