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驻村扶贫种红薯二三事
青年河南
2024-09-19 21:20:12

 

□杨朝贵   

        那是几年前我驻村扶贫的事儿。村委会后面放眼望去,一大片的棉花地和黄豆地,当然也有村民们自己开荒种植的辣椒和南瓜等菜地。望着那一片绿油油的庄稼与蔬菜地,我也想种点菜。于是,次年刚开春,我便早早地与住在村委会隔壁的范爹说好,请他稍稍留出几个平方,便于我种些蔬菜。范爹人很好,愉快地答应了。       我正发愁,种点什么呢? 范爹说:“你就种点红薯吧,红薯简单、不要什么肥料,也不需要耗费太多人力。”我也正有此意,便说:“那就种点红薯。”  六月末,暑气纷蒸,我从附近集市上买来一小捆薯藤,抢在一个雨后的早晨,借来小铲,乘着土壤的湿润,先将田里杂草除尽,后将薯藤剪成一节一节,然后将它们按倒顺栽种下去。红薯苗不多,只有三十多株,一二十多分钟就栽完了。那红薯苗成活得也快,四五天时间,那矮矮的红薯藤上,长出了一片片绿茵茵的新叶。在清晨的阳光下,沾满露珠的嫩叶,一闪一闪煞是好看!   隔着窗户,欣赏那些我亲手栽种的薯藤,几乎成了早晚必做之事。看着它们一天天,从小叶长成大叶,又从大叶长出新藤。那薯藤越长越快,不到个把月的时间,就把那三四个平方的红薯地围裹得严严实实。虽然离红薯成熟还有二三个月的时间,但看着那根根鲜嫩翠绿的藤萝,我却已是满怀希望,开始憧憬深秋红薯收获的季节。   

       其实,红薯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亲切的,更有一种温暖而辛酸的回忆。20世纪70年代,因家里人多劳少,队里分配的口粮不足,所以,每年都会有大约几个月时间,要靠母亲在房前屋后、沟沟埂埂的地方,开荒种些红薯接济度日。也得感谢红薯,它无需肥沃的土地,哪怕只是栽在沟沟坡坡也能结出累累果实,使全家免受几个月缺粮时间的饥饿,度过了我缺衣少食的童年时代。当然,每年几个月的红薯煮饭,就是再好吃的东西,吃的时间长了,也叫人难以忍受。 那干涩粗糙的红苕,吃多了,也会让人难以咽下,吃后胃里那种胀气的感觉,更让我对红薯有了一种厌恶与腻味的心理。尽管儿时的那段经历,让我对红薯产生过很长时间的恐惧,但离开故乡时间久了,特别是上了年纪以后,不觉又对故乡、对儿时的生活产生了一种浓浓的怀念,对既亲切又恐惧的红薯,有了一种念念不忘的情感。因此,每年的秋季过后,我都会到城中的各个农贸菜市,购买一些红薯,有时是几斤、十几斤,多则百十来斤,将它晒干储存,蒸着、烤着作为零食食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进入八月份后,因天气过于炎热,按照范爹的建议,我又从村民家要了点复合肥料,埋在薯藤的兜旁。红薯,除了隔几天需挑水浇灌之外,还得经常翻动薯藤,以阻止薯藤的疯长,影响红薯的扎根长势。尽管劳作有些辛苦,给红苕浇一遍水,便会大汗淋漓,但当我同村民们一起在田间劳作时,看到村民们再热也从不叫苦或累时,我就被村民们的勤劳朴实所感动。农历九月上旬,是红薯收获的季节,当我手拿铁锹,扒开土壤,看到自己亲手栽种的劳动成果呈现在我眼前时,我成就感满满。一个个鲜红、胖胖圆润的红薯,它们紧紧抱成一团,就如同一个个可爱的孩子,躺在母亲的怀抱里,那种成功之感和喜悦之情,一时难以言表。   

      我小心翼翼地将红薯挖出,放进麻袋里,虽然只有二三十来斤,可心里却有种说不出来的快乐与怀念!

   编辑:胡波、马凯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