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诗教》创始人、诗教中国行发起人胡维瑾现场演绎诗歌吟唱。
□本报记者 祁道鹏 齐亚琼
11月20日,2024中华经典诗词论坛在郑州举办,当天恰逢世界儿童日。
如何将诗意种到孩子们心间?诗词领域的专家学者、文化传媒企业代表围绕“诗教育人,启迪少儿心智”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从回归原始初心的角度看诗教,诗为根本。何为诗?”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张静说,“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写得好,‘诗者,持也,持人情性’。诗以言语加持,是对一个人性情、品格的塑造。”
张静以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中一位海外华裔少年的诗教为例,进行了观点阐述。“为需要帮助者奉献劳动和时间,在这位少年看来是件最快乐的事。所以,诗教让一个人在天地之间能够找到安身立命的那个生存观。”她说。
从孩子品性培养的角度理解诗教意义,其形式也更为多样,诗词能看、能听,还能唱。
“西窗烛”APP打造集唐诗、宋词、古文、典籍、朗诵等于一体的古诗词学习创作社区;“婷婷唱古文”音频栏目通过唱诗的艺术形式寓教于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最近,《婷婷诗教》创始人胡维瑾与中国科学院多位专家联合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核心期刊上:选200个小朋友进行诗歌学习,若用唱诗的方式,完成一首诗的背诵需要6分钟,读诗的话大概需要30分钟能背诵。6个月之后,对这批小朋友再做测试,发现用读诗方式背诵的小朋友有68%的人已经忘记这首诗,而以歌唱方式背诗的小朋友都能完成背诵。
“诗乐融合的魅力是无穷的,借助这种形式,让文化更好地传递。”胡维瑾说。
北京西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瞿章才说,未来可以通过AI赋能诗教,把历代诗人、书画家等变成一个个“智能体”,实现人们与李白、杜甫、李商隐等诗人的“对话”,体验他们当时的生活与心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创作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