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11月6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办,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研究所承办的“广州城市文脉与广式生活”研讨会在广州举办。
广州身兼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民主革命策源地、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及历史文化名城等多重身份,保护和传承广州城市文脉、探求城市深层的文化基因,不仅是彰显城市精神和展现城市品格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文化支撑。广州城市文脉传承着本土历史文化,展现着城市的根与魂,将广州城市文脉传承与居民生活意象相融合,有助于挖掘人文经济的动力与潜力,为广州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贡献力量。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旨在为岭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进广州城市文脉的建设与保护建言献策。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李永杰拍摄
发掘丰富多元的城市文化精神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王世福作报告 本网记者李永杰拍摄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王世福表示,广州两千多年的城市发展史一直传续着“城与江”的城市故事,尽管城市格局持续变化,但广州精神依然是发展的核心。广州是粤文化的源地、枢纽及中心,粤语、粤菜、粤剧等本土文化及生活方式更是随着华人的人口流动走向世界,但是广州在城市传播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广州一方面应赓续演绎老中轴,改开成就新中轴,融湾活力创新轴,同时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放眼全球视野,成为对标巴黎的百公里级的一城多岸的世界级滨水名城。另一方面,应用粤文化(Canton Culture)连接全球华人与世界,促进粤文化及广式生活方式的传播,持续传播美好生活。
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广州图书馆副馆长刘平清作报告 本网记者李永杰拍摄
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广州图书馆副馆长刘平清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广州城市文脉传承与弘扬问题进行了分享。他认为,文脉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根脉、魂脉,彰显着文化的原生动力和精神内涵。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文脉的保护和弘扬对于增强社会凝聚力至关重要,有助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多样性。目前有关广州生活方式的宣传较多是“一盅两件”等世俗话语,但广州文脉中“雅”的部分更值得各界关注。刘平清结合自身研究成果及文献史料分析后提出,始建于清朝的学海堂和广雅书局及其出版物是研究近代广州文脉传承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在推动经学研究、推进地方文献的编纂、引培骨干人才等方面有着重要贡献。他进一步提出,学海堂及广雅书局为广州世俗层面的生活,注入了“雅”的一面,提升了广式生活的品质。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教授温朝霞作报告 本网记者李永杰拍摄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教授、《探求》杂志副主编温朝霞认为,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具有丰富多元的城市文化精神。具体而言,广州的“羊文化”铸就了具有“敢为人先”和“生猛”特征的精神气质,“洋文化”铸就了具有“开放兼容”和“开拓进取”特征的精神气质,“商文化”铸就了具有“拼搏进取”“诚实守信”特征的精神气质。温朝霞提出,广州多维的城市精神气质塑造了广式生活的包容风雅,体现在本土的“花文化”、“食文化”及民俗风情之中。作为广州的一份子,应该传承优秀传统,奋力开创新局面,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城市文脉滋养城市发展
资深媒体人、独立策展人、知艺文化创始人杨青作报告 本网记者李永杰拍摄
资深媒体人、独立策展人、知艺文化创始人杨青分享了“荔湾艺境”项目,带领听众从清平中药材市场出发,探寻荔湾的城市记忆。她主张在地艺术的创作方式,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感官互动,塑造多维度的公共项目,并以此延伸出长效观察。经过清平中药材市场项目的实践发现,从街区历史探索、药食同源、医武同源、城市发展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变化、嗅觉引发的生命记忆等多维视角出发,能够有效建构地方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对于如何挖掘和展示一段地方记忆的问题,她认为,应该在历史中追根溯源,并将社区视为地方文化体验和感知的终端,将居民视为地方文化的记忆载体和传递者。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柳立子作报告 本网记者李永杰拍摄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柳立子对广州千年文脉进行了整体梳理与剖析。她认为,城市文脉是城市在不断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同时代对环境作出最恰当利用和改造,从而形成的可感知的、有关联意味、有发展传承的各种类型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而其背后是由这座城市代际相传的情感信念、习惯偏好、价值选择、精神理想等文化基因塑造而成。广州城市文脉总体经历了本根文化孕育期、百越文化共融期、汉越文化融合期、中西文化碰撞期和现当代文化发展期等时期的持续沉淀与创新传承,始终表现出勇于尝鲜、厚生重情、中和通达、乐天自得的文化基因,呈现在广州人的特色生活方式之中,也不断滋养并延续着这座千年名城的生命。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周成华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广州城市文脉建设及其研究是支撑广州千年商都文化渊源流传的有效途径,高校、社科院、文化单位应联合社会艺术机构,一起加强对广州三脉、三轴及三核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落地,为广州建设文化强市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