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传承“工匠精神” 大学应当“先锋队”
新乡日报
2024-10-29 12:02:27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今年刷爆朋友圈的华为三折叠手机薄至9.2毫米,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在被问到能否做到时说,“设计不成问题,但这种精益制造只有中国能够做到,里面一个焊接点、一个螺丝都很重要”。再好的设计也需要工匠精神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精细度,正是中国的“能工巧匠”才实现了华为三折叠手机的荣耀亮世。

这些高素质人才、能工巧匠从哪里来?大学!

人们耳熟能详的宣纸晒纸工毛胜利、万吨水压机锻造工刘伯鸣、航天发动机车床工洪家光、火箭数控铣工韩利萍等,这些技艺超群的大国工匠们也都是党的二十大代表。这为今后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大学、甚至一流大学都应该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学和实践中。

长期以来,说起工匠,人们的理解就是技术工人或是手工艺人——他们干着体力活,挣得也不多,是蓝领工人的典型代表。于是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工匠的培养是某一个特殊群体的事。提倡和践行“工匠精神”的应该是工厂和车间。至于高等学府的学生,则学习的是高层次的管理知识,或是进行科学研究,与工匠二字距离遥远。

这些认知造成历史上有一段时间高级技能人才奇缺,有企业甚至叫苦“一技难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随着整个社会的转型升级,制造业也越来越智能,全社会对高水平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工匠精神”也越来越被大家认可。

在今年10月25日新乡学院成立75周年校庆时,返校的优秀校友总结说,正是因为在校学习期间学校重视实操训练,那些在厂房里跟着师傅练出的耐力,才为以后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技术和科研领军人物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不断探求劳动教育文化建设新途径,创新育人培养模式,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弘扬工匠精神,坚定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实现了劳动技能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在内容上互融、途径上互通、环节上互扣、效果上互促,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工匠精神作为塑造未来职业精英的核心要素,大学生工匠精神的特质与表现,对于个人成长和行业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专业知识的深入钻研,更表现在对实践操作的严谨细致以及对创新创造的热情和勇气上。

如果有一天,“工匠精神”在校园里蔚然成风,成为大学培养学生荣誉感和使命感的法宝,再看中国智造、制造强国,恐怕都不是难事了。

当前,我们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在眼前,我们已经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要让蓝图变现实,让梦想成真,需要一砖一瓦的接力,需要每时每刻的努力。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我们都应该做一名专注的工匠!(葛林  刘梦玲  赵昊骧  王洁  贺雪琪)

葛林老师和其团队人员前往企业调研

本文作者:葛林(金融学博士,副教授,新乡学院党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兼金融学教研室主任,为河南省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咨询专家、新乡市“十四五”规划咨询委员会专家、享受政府津贴专家) 刘梦玲 赵昊骧  王洁  贺雪琪

本文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部级)《制造强省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工匠精神培育研究(2023BJJ077)》阶段性研究成果。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新乡日报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701

|总监制:张 哲

|监 制:王高峰

|主 编:董文胜

|责 编:刘伟佳

|校 审:杨   璇

|美 编:韩   雪

分享

点赞

在看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