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走好改革路 打好创新牌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鹰城实践新篇章
平顶山广播电视台
2024-10-15 18:31:48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平顶山专场举行

陈向平作主题发布并答记者问  李明俊回答有关提问

10月14日上午,由省委宣传部举办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平顶山专场在郑州举行。市委书记陈向平围绕“走好改革路 打好创新牌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鹰城实践新篇章”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市长李明俊,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岳杰勇等出席,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平萍主持新闻发布会。

陈向平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平顶山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省委“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以中国尼龙城高质量发展和白龟湖科创新城高水平建设为牵引,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正逐步实现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发展、“能源之都”向“材料之都”、单一矿业城市向区域性功能城市、“煤城”向“美城”的转变,正在中国式现代化康庄大道上焕发出蓬勃生机、展现出广阔前景。

一是注重改革创新赋能。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统筹推进“四电”改革、“标准地+承诺制”、县域放权赋能和国资国企改革,获评全国电子营业执照综合应用创新改革试点市;抓好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6家开发区进入全省改革评估第一方阵,平顶山高新区挺进全国百强。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拿出最好地段、最美环境、最优资源规划建设白龟湖科创新城,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06%、居全省第5位。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高压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尧山实验室、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陆续投用,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33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9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9.5%。引进和培育领军人才超过2200人、技术人才17万人以上,成为全省首批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突破己二腈、对位芳纶等一批“卡脖子”技术,特高压、尼龙色丝等领域实现技术领跑或填补国内空白,2023年获省科学进步奖9项、居全省第3位。

二是注重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平顶山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每年实施重点项目300个以上,“三个一批”综合评价居全省第一方阵,7大产业集群和12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成势。围绕尼龙新材料产业,建成全球最大的尼龙66原液着色纤维生产基地,打通世界最完整的碳基尼龙新材料产业链,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帘子布、尼龙66盐、工程塑料等主要产品产能居世界前列。围绕碳新材料产业,开发生产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高效单晶硅电池片等细分领域产能全国第一,人造特种石墨年产量12.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七成。围绕半导体新材料产业,投资180亿元建设半导体产业园,年产2000吨电子级高纯碳化硅粉体项目投产,生长出8英寸碳化硅单晶晶锭,填补省内空白。围绕电气装备产业,660多种进口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超特高压产品市场占有率40%以上。同时,特宽厚钢板、高纯铜等产品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三是注重夯实基础支撑。“X”型高铁主骨架加快建设,“两环九放射”快速路网逐步完善,沙河即将复航通江达海,随着鲁山机场和焦唐、焦平、叶鲁等高速的陆续实施,平顶山将成为全省为数不多拥有“公铁水空”综合交通网的城市。统筹推进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改善、水灾害治理,实施水系连通、节水改造、城乡供水一体化、生态河湖建设等重大工程,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市级水网先导区。谋划实施百万千瓦风电基地、抽水蓄能电站、国家风光储实证试验平台、增量配电网和绿色微电网等重大项目,新能源装机达到460万千瓦,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正逐步形成。

四是注重厚植生态底色。弃旧择新、向绿而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5%,成为全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实施城市更新改造、和美乡村建设,抓好老旧小区改造,建好口袋公园、扮靓农村小院。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流域综合治理、矿山生态修复,2023年空气质量改善情况位列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4名,由曾经的“一城煤灰半城土”变为如今“半城山水满城绿”。尧山的奇峰怪石、三苏园的文化内涵、汝瓷的独特艺术魅力等吸引了大批游客,“魅力鹰城·近悦远来”正在展现迷人的活力与气质。

五是注重增进民生福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70%左右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事业,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落实“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各项部署,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72.7万人次。实施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和集团化办学系列改革,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改革方面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建成投用上海中医药大学平顶山医院,村卫生室实现集采药品全覆盖。打造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建成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设施)330个、老年助餐场所443个,新建农村幸福院58个。依托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构建智慧公安、智慧应急等“十智融合”统一指挥体系,成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陈向平说,平顶山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定走好改革路、打好创新牌,心无旁骛抓发展,多策并举惠民生,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奋勇争先,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平顶山贡献。

在记者提问环节,媒体记者围绕创新发展、城市建设管理、“两城”建设、立体交通网和现代水网建设、和美乡村、产教融合、重点产业群链培育、医疗健康服务等方面积极提问,市领导陈向平、李明俊、岳杰勇、罗福迎、许红兵、史晓天用翔实的数据、生动的事例认真作答,介绍了平顶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社、中国网、科技日报、工人日报、中国工业报、大公报、香港商报、凤凰网、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大河报、顶端新闻以及平顶山市属新闻单位等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记者问:平顶山作为资源型城市,是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而推动转型发展的,具体有哪些做法?

平顶山市委书记陈向平:一是破除路径依赖,不断夯实创新的基础突出抓好“两大支柱”:一个是高能级创新平台,积极推进省实验室、产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在平顶山落地,主导产业骨干企业研发平台实现全覆盖。另一个支柱是企业,企业是作为创新主体,坚持让企业当主体、人才唱主角,推动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使创新型企业量质齐升。第二个方面是聚焦产业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名企+名校”协同创新机制,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集中攻关,引领产业实现技术迭代和颠覆性革新,仅去年一年,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就组织骨干企业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活动140余项,在特殊性能钢、超高纯铜、半导体碳化硅等领域一大批关键技术获得突破,有些已经转化量产。第三个方面是开辟新的赛道,在细分领域抢占制高点。在力促传统产业迭代升级的同时,注重依托科技创新开辟新领域、塑造新优势,尤其在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储能等重点领域抢占先机,催生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四是坚持龙头牵引,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我们加强重点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科技合作,进一步打通“政产学研金”通道,产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五是注重政府引导,打造近悦远来创新生态。实行“企业出题、政府立题、科研机构答题”这些措施,来激发创新创业积极性,完善“研究-开发-产业化”创新链条,架起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铁索桥”,促使科研成果加速走向生产线、融入产业链,有效形成现实生产力、新质生产力。

记者问:平顶山正在大力推动中国尼龙城高质量发展和白龟湖科创新城高水平建设,请问实施“两城”建设是基于什么考虑?平顶山又是如何去布局和推动的?

平顶山市委书记陈向平:为更好适应经济发展大势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市场需求,谋划了中国尼龙城和白龟湖科创新城。一个深耕产业,一个聚焦创新。在中国尼龙城高质量发展方面,深入实施“大尼龙、全产业链、国际化、创新引领”四大战略,实行产业统一规划、空间统一布局、项目统一调度、招商统一政策、基础设施统一构建、要素统一配置“六个统一”,驱动产业向高端迈进,目前已经入驻各类企业200余家,尼龙66工业丝、帘子布产能世界第一,尼龙66盐产能亚洲第一,我们也被认定为国家尼龙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也有力地推动平顶山实现从“中原煤仓”向“中国尼龙城”的精彩蝶变。目前,正朝着世界一流尼龙新材料基地迈进。白龟湖科创新城,我们提出高水平建设,这也是我们贯彻省委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第一战略的一个具体抓手,我们把城市最美的滨湖风景作为发展科创的优势资源,在中心城区核心区、紧邻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我们规划建设59平方公里的科创新城,白龟湖科创新城在发展的定位上,我们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鹰城特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元素和关键内容,打造“服务全市、影响全省、承接国内外”的区域科创枢纽,努力建设国际新材料新能源科创城、国家产学研融合发展典范、中原城市群专业型科创示范区以及豫西南低碳生态样板区。在规划布局上,按照“一核两区、一环两带”进行布局,着力汇聚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项目、人才,已在创新平台、基础建设等方面谋划32个重大项目。在产业谋划上,锚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赛道,突出“5+4+X”先进制造业发展,聚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抢占制高点,总体呈现全面发力、产城融合、多点突破的良好态势。

记者问:近年来,很多地方都非常重视城市建设和管理。想了解一下,平顶山在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来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平顶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明俊: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揪心事,尽力弥补城市短板。比如围绕城市内涝问题,重点解决雨污管网不分、老旧管线改造,改造提升抽水泵站,整治积水点。围绕城市供暖,我们把“冬病夏治”提前为“冬病春治”,增加热源、“汽改水”、新建管网等,今年将新增供热能力800万平方米。新建城市公路20.6公里,尤其是加密南北路网,减轻了东西主干道的压力;畅通与高铁、高速的连接,让市民出行更便捷。近年来我们新建停车场27个、泊位2519个,与开发商协商释放地下停车位,盘活新增停车位3.2万个。新办幼儿园18所,新办托育机构53家,建成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30个、老年助餐场所443个,新建改造农贸市场5个、食品安全示范街20个、便民菜店100个。建成一批主题公园和街角游园,释放公园绿地空间并适当增加便民服务设施,让群众“转角就能遇到美”。

记者问:目前平顶山在交通上正在打造豫西南综合交通枢纽,在水利上正在推进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请介绍一下这两方面的具体推进情况如何?

平顶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明俊:关于立体交通网建设,平顶山是中原城市群和郑州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我们要积极构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打造豫西南综合交通枢纽。一是打通对外交通“大动脉”。二是完善干线公路“微循环”。三是畅通城乡道路“基础网”。我们还将大力发展临港经济、陆港经济,积极建设枢纽经济先行区,变区位交通优势为枢纽经济优势、综合竞争优势。关于现代水网建设,我们平顶山境内有5座大型水库、19处大中型灌区、88条河流,河湖水系纵横交织,地貌类型齐全,水利基础条件优越。我们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加快构建现代水网,并取得明显成效。我们还将通过现代水网建设,打造清水走廊、生态绿廊、幸福河湖交织的生态河湖体系,努力实现“秀美河湖、水润鹰城”的美好愿景。

记者问:去年以来,各地都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请问,平顶山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上有哪些创新举措?目前成效如何?

平顶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岳杰勇:平顶山深学活用“千万工程”经验,在全省率先实施和美乡村建设,务实有效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鹰城辨识度的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我们通过突出时效、干在四季,跑出了平顶山乡村振兴的“加速度”,农村人居环境被深刻重塑,抬头是“景”、入目是“画”,涌现出一批网红村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西滍村,河岸变网红、湿地变课堂、荒山变乐园,成为市民的热门打卡点。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打开了,能力作风得到了历练提升,群众参与的热情被点燃了,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有力推动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农创客、新农人等“乡村合伙人”“乡村梦想家”加入了我们,一批强村富民产业办到了家门口,兴了产业、美了乡村、富了群众、成就了“更好的家乡”。

记者问:平顶山是全省首批产教融合的试点城市。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融通方面,平顶山都有哪些具体做法?

平顶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罗福迎:近年来,我们把推进产教融合作为落实首位战略的基础工作,加快形成教育优先发展、科技引领发展、人才支撑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推动形成了“一‘芯’策源、两城驱动、三带融汇、多点支撑”的产教融合布局。全市共建成各类创新平台934个,创新型企业总量近1000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达到10家,累计建成矿山机电等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电气自动化等省级特色专业30个,认定“双师型”教师2295人,河南城建学院和平顶山学院同时成功申报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去年以来全市引进本科以上潜力人才2.8万人,尧山实验室吸引包括两院院士、杰青、优青等各类高层次研究员160余人,引进清华大学、中国农大等40名博士到企业担任研发负责人,可以说,人才与平顶山转型发展的“双向奔赴”更加紧密,产教融合推动协同创新的开放度、质效度、贡献度不断提升。

记者问:平顶山是资源型工业城市,尼龙、电气装备等产业优势突出。在重点产业群链培育上平顶山是如何谋划推进的?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许红兵我们规划了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储能等7大产业集群和12条重点产业链,我们做大做强了一批龙头“链主”企业,预计2025年产业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我们全力推动材料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致力于打造全国知名的材料之都。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完整的碳基尼龙新材料产业链,中国尼龙城更是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先进钢铁和先进装备制造两大产业集群规模分别达到400亿元、350亿元,尼龙新材料、电气装备2个产业集群入选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积极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氢能储能、特种工程材料等未来产业,我们将继续深化政企合作,坚持项目为王,以链式思维、龙头带动、创新驱动为引领,不断推动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以高能级群链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平顶山的产业发展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

记者问:平顶山采取了哪些改革举措,来更好地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方面难题、保障群众健康需求的?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史晓天: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116亿元,全市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部新建、改扩建了一遍,全市三级医院发展到15家,其中10家在县域,102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服务能力标准,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实现了“村头问诊、云端看病”。建设218个24小时应诊长明灯卫生室,着力解决群众“夜间就诊难”问题。市财政每年投入1200万元,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到我市坐诊、手术带教,引入5个岐黄学者、名中医工作室,目前全市2706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集采药品全覆盖,在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推出诊间支付、病区结算、门诊入院一站式服务、家庭病床等“便民就医”少跑腿、优流程改革举措,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使广大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更高效、更省心。

(平顶山广播电视台记者综合报道)

END

编    辑:王亚亭

责任编辑:吴 双

审    核:朱 飞    

监    制:李 阳    黄 磊

(*免责声明:除本地新闻、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其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本平台会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文章如无意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或肖像权,请来电告知立即予以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