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种棉岁月情深深
高延新
2024-08-31 02:05:00

众多农作物,我对棉花情有独钟,见物生念,有种发自肺腑的喜欢。多年棉花的种植,见证了我的成长,承载了我的过去,充实了我的现在。从种棉人到纺纱工,三十年间,一直有棉花的陪伴。有人说这纯属巧合,而在我看来这更是一因爱生情的机缘。


艰苦岁月(1)

走在乡间的羊肠小道,五谷杂粮成熟的芳香让人神清气爽,不由自主的放慢脚步,享受着秋天里特有的幸福时光。

棉花,在鲁北平原作为一种经济农作物被广泛种植。肥沃的土壤、天然的气候、外加充沛的黄河水,为棉花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初期棉株长势茂盛,花蕾簇拥,呈宝塔状;成熟期棉桃次第咧嘴吐出雪一样白的棉絮,勤劳的人们选择一个放晴的天气进行采摘。

我自记事起,父母亲就开始种植棉花,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曾经棉田里那个被母亲驮在背上的孩子早已成年,当年那位勤劳能干的女汉子已到了残烛暮年。人终将熬不过岁月,唯有那段曾经的美好抚平内心的感伤。

我们姊妹三个相差两岁,父母边照顾我们几个孩子,边拾种着几亩薄田。那年代,庄稼地里刨着吃的日子,除了种点农作物没有好的想法。家里人口多的,年轻力壮的就种点经济作物,效益还算可观。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走到哪里都拖家带口,种点粮食都很费劲。俗话说“一步不跟趟,步步撵不上”。我们家的日子被人家落下人家一大截,没办法,孩子们都小,着急不来。种粮食远水解不了近渴,干脆,父母跟着邻居们种起了棉花,那一年我三岁。

种棉花可是一个极其严格,费时费工的农活,从育种到收获,家里人大部分时间都要劳作在棉田。时至今日,种植棉花的过程还封印在我的记忆宝盒里。

棉田趣事(2)

真正参与种棉花是我12岁那年。那一年镇上引进一种抗虫种子棉,俗称“扒花棉”。农户与研发公司签订种植买卖合同,农户负责种植,研发公司负责培训监督管理。种植技术还是在原有种棉基础上进行,这些流程种棉户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关键是对棉花授粉期的培训。我记得天刚刚亮,就被母亲从被窝里叫醒,参加在村委会开设的培训班,把一帮没有文化的农人们聚在一起搞培训。

盛夏的早晨,太阳刚露出半边脸。田间地头早已站满农家人。沉睡一晚的露珠还没睁开朦胧的睡眼,就被惊醒。惊魂未定的露珠有的在阳光的映射下魂飞魄散,有的随农人开始劳作,棉枝晃动跌落地面。那时还小的我们没有足够的耐性,时不时踮起脚尖望望到地头的距离。当然在这枯燥乏味的“工作”中,时常有惊喜出现,棉枝上有鸟窝,搭在棉枝上的鸟窝实属精致,窝内三五只鸟蛋着实惹人喜欢。我们几个淘气的孩子刚想去触碰,却被一旁的爷爷给制止。爷爷说,触碰了鸟蛋以后,鸟妈妈回来闻到异味就会弃巢而去,这小东西就不能生存。爷爷说的对错我们不得而知,出于对生命的敬畏,我们谁也没有触碰。

相比晴天,雨天更让人遭罪,雨天无法授粉,只能在临时搭建的小窝棚里等,外面大雨,窝棚里小雨。等待的煎熬写在每个人的脸上。那年代不像现在人人有手机什么的。席地而坐,听大人们讨论棉田的事最多,大人们相互交流,我们听着像天书一样,偶尔插一句,还会惹来大人的嫌弃。

雨过天晴,上有太阳炙烤,下有雨水浸泡,跟时间赛跑,大家都明白过了最佳的授粉时间,会影响棉桃的保果率。从扒花授粉的第一天起,父母就给我们几个孩子分好了责任区,说谁管理得好,收棉花产量高,就给特殊的奖励。我们对待自己的棉区格外上心,今天碰断几个枝,前天落了几个劣果,都能清楚记得。我们对棉株百般爱护,若有损伤定会自责。由于刚下雨路滑,父亲滑倒不偏不倚地砸在我的棉株上,这可把我惹毛了,责怪父亲的同时,还要求父亲还我挂果同等数的棉株。现在回想起这些,虽略显天真幼稚,但是对待责任区认真负责的态度还是赢得家人们称赞。说真的,在棉花地两个月的摸爬滚打确实跟棉花产生了情感,“株株连心”是真实的感受。 

收获甜蜜(3)


棉花授粉期结束,我们几个孩子也结束了假期,由于“扒花棉”十分贵重,接近成熟,需要在棉田看守。每天放学我都会背着书包去父亲搭建的窝棚写作业,一来可以帮父母看管棉田,二来可以看着我坚守两个月的“阵地”朵朵棉花开,三是这样与我们的愿望实现又近了一步。

到了棉花收获的时节,我们会选一个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的日子进行棉花采摘。化肥袋缝制简易的“棉兜”,长袖老粗布上衣,裤腿用麻线捆绑,毛巾扎在头,全副武装。这身行头有“敌后武工队”的影子。母亲会用父亲喝完酒不用的塑料桶给我们罐满白开水,捎带上几个“半头砖”大小的馒头,几片自家腌制的萝卜咸菜,这是为打“持久战”做准备。凉馍馍配咸菜,再加一口凉白开,那美味至今难忘。雪白的棉花入兜,收获的喜悦挂上脸,棉兜鼓鼓囊囊,装满了农家人的血汗与艰辛。伴随夕阳西下,躺在棉田地头盛棉花的包袱上,软绵绵犹如躺在席梦思床上一般。嘴里叼着狗尾巴草,翘着二郎腿,颤颤悠悠,虽然会惹来母亲一顿训斥(棉花一压就死板,不受看,卖不上好价格),能有这般享受也值了。

棉花出售了,父亲还完欠下的账,用手里剩下的几百元给买了一台24寸海信彩色电视,一台特价VCD,我们几个孩子那个高兴,一连几天熬夜看电影、电视剧。那时,我们感觉到了生活的甜蜜,幸福。先苦后甜是真的!

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4)

现如今,我已在纺织厂工作十八个年头,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从没有离开过棉花。雪白的棉絮串起我的成长,感受生活的甜蜜。敞亮的生产车间不就是我们故乡的“棉田”吗?一台台排列有序的细纱机不就是枝繁叶茂的棉株吗?勤劳的人们劳作在“天地间”,编制着属于自己的梦,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先苦后甜的日子有滋有味,汗水浇灌的幸福花越开越艳丽,有你有我参与的故事越来越有内涵。

棉花朵朵映故乡,我们用心经营生活,实现价值,把我们的“家”装扮得更加美丽多彩。生活本身就是白的底色,有了人们的奉献才有了五光十色。


作者简介:高延新中国林业文联生态作家协会会员。联系电话:15865230904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