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孙超 实习生 张祎
11月9日上午,尧山实验室科研成果发布会在平顶山市举行。发布会介绍了尧山实验室成立一年以来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重点发布了2项科技创新成果,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媒体人士到会见证。
据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红兵介绍,尧山实验室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而谋划建设的重大创新平台,瞄准新材料领域科技前沿和产业需求,探索优化体制机制,高效集聚创新资源,开展原创关键技术攻关,为平顶山市聚力打造“材料之都”提供坚实支撑。
一年来,尧山实验室紧紧围绕平顶山市“7群12链”产业发展现状,大力开展战略性、先导性科学研究及共性基础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首次实现磷酸钒钠基钠离子电池在全气候条件下(-35—60℃)的优异电化学性能;发明出高分子聚合新方法,合成世界上已知分子量最大的聚多肽高分子药物载体。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提高到18.5%;率先将晶态多孔材料引入到摩擦纳米发电机中,将输出电流提高20倍以上,构筑蓝色能源收集的复合能源转换系统;发展出高分子聚合新方法,合成了世界上已知分子量最大的聚多肽高分子药物载体,在该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尧山实验室已初步形成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先进碳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和尼龙新材料3个特色研究方向。并汇聚多个由院士领衔的研发团队,吸纳包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在内的研究人员180余人,融合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12家。在引才政策激励下,已收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简历百余份。
同时,尧山实验室通过共建研发平台、开展联合攻关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精准对接新材料前沿领域,聚焦航空航天用第三代碳化硅纤维和高分子热塑性复合材料,重点推进“KD-SA高耐温烧结型高结晶第三代碳化硅纤维产业化项目”和“航天用高分子热塑性复合材料快速成型项目”的转化落地。
发挥尼龙产业发展优势,与河南平煤神马聚碳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以塑代钢”、改性塑料换代升级技术开发,与河南泰田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开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改性研究,合作开发的碳纤维车轮已完成初步制造,计划在宇通客车上进行试用。目前,与卫东区河南省电子半导体产业园共建尧山实验室成果转移转化基地,与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共建尧山实验室中试基地,依托各类转移转化平台,尧山实验室科技成果不断落地开花。
“这是一次重大科研成果的突破,有效缓解了新能源行业面临的锂资源‘卡脖子’和成本大幅波动两大痛点,有利于保障我国新能源产业战略安全和独立性。”武汉大学教授、长江学者、尧山实验室合作专家曹余良教授在发布钠离子电池科研成果时表示。
据曹余良介绍,尧山实验室光储充一体化示范项目,采用绿色环保的太阳能作为能源,以创新引领的新型钠离子电池作为储能载体,以尧山实验室局域微电网为示范园区,实现绿色低碳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工程示范。项目基于尧山实验室已有钠离子电池研发成果,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落地国家大力倡导的新型储能系统示范工程,对促进钠离子电池储能在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应用推广都具有重大意义。
尧山实验室副主任、中原科技领军人才米立伟教授发布了盐建筑装饰材料科研成果。据其介绍,该项科研成果基于叶县得天独厚的盐矿资源,深入研究盐材料的多重性能和潜在应用方向,力求将传统资源转化为现代建筑的新型材料。
轻质高强结构性建筑盐材料产品不仅具有环保性与可再生性、杀菌和抑菌、独特美观、轻质高强、优异的耐腐蚀性与防水性、防火与耐久性等优势与特色,还具有一定的透光性,产品的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建筑盐材料作为一种可再生、环保的材料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预计未来5-10年内,建筑盐材料将凭借其独特的性能、自然美观及良好的性价比,成为建筑装饰材料中的明星产品。
“此次成果发布会,不仅展现了尧山实验室在科技创新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显示出实验室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这些成果的取得将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和材料强省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实验室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河南省科技厅总工程师高拓说。